- +1
愛了60年的“童年英雄”,離世了
原創(chuàng) Haruka 視覺志
又一位童年記憶逝世——
喬羽,著名詞作家、中國歌劇舞劇院前院長,享年95歲。
他和中國香港的黃霑、中國臺灣的莊奴,并稱為詞壇「三杰」,也是新中國大陸地區(qū)最負盛名的作詞人。
因為出演《喬老爺上轎》,連周恩來總理也親切地喊他「喬老爺」。


圖源:網絡
或許光說名號,你還對他不夠熟悉。但你一定聽過他寫過的歌——
「讓我們蕩起雙槳 小船兒推開波浪
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 四周環(huán)繞著綠樹紅墻」
「一條大河波浪寬 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聽慣了艄公的號子
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難忘今宵 難忘今宵 不論天涯與海角」
「最美不過夕陽紅 溫馨又從容
夕陽是晚開的花 夕陽是陳年的酒」
「大風車吱呀吱喲喲地轉 這里的風景呀真好看
天好看地好看 還有一起快樂的小伙伴」
「是他 是他 是他 就是他 我們的朋友 小哪吒
是他 就是他 是他 就是他 少年英雄 小哪吒」
喬老爺和他創(chuàng)作的歌曲,陪伴了幾代中國人,一首首盡是傳世經典。


從齊魯大地到太行山
他用另一種方式參加革命
因為傳唱度太高,有人嘲笑喬老爺的歌詞太淺。
沒文化的人都能聽得懂,連小朋友都能跟著哼唱。
其實不然。越簡單,反而更考驗詞作者的功底。
這些作品能傳世,背后藏著喬老爺的心血與巧思。
喬老爺是山東濟寧人。眾所周知,齊魯大地是孔孟之鄉(xiāng)。
他4歲就能識字三千,百家姓、千字文,背誦如流。
幾年內,喬羽從格律詩、樂府,再到古今民歌,樣樣精通。
齊魯大地澆灌出他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凡他隨便拎一點出來創(chuàng)作,就足以立門檻、拉開和不少人的距離。
但他沒有。所謂真?zhèn)饕痪湓挘賯魅f卷書。
沒有連篇累牘,不會晦澀難懂,喬老爺的歌詞從來都是大道至簡。


圖源:山東衛(wèi)視
他從百姓中來,更是親歷過抗戰(zhàn)時期。如何用歌詞撫慰人心,充滿對于未來的希望,是他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
古有關羽、項羽,還有寫茶經的陸羽。
原名喬慶寶的他,在參加革命前將名字改成了「喬羽」。
羽,毛也。古人用毛筆寫字,喬羽也與筆墨打了一輩子交道,沒辜負自己的這份天賦。
18歲時,喬羽剛從高中畢業(yè)兩年,當過小學教員的他遇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有位姓王的地下工作者找到了喬羽,問他:免費讀大學,去不去?
就是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改變了喬羽的一生。
那時候,喬羽家并不富裕,長期都是靠在商店上班的哥哥補貼。免費讀書,天大的好事,他欣然答應。
但這件事需要保密,因為當時國共內戰(zhàn)一觸即發(fā)。
喬羽就這樣瞞著家里人,拿上介紹信,坐上了去往太行山運送后勤物資的馬車。
秘密就讀北方大學藝術學院時期,喬羽在校刊發(fā)詩歌、小說、秧歌劇,充分顯示出了自己在文學、寫作方面的才華。
紅軍挺進大別山后,喬羽在當時的臨時小報《光榮報》當編輯,經常采訪傷病員。
在他們的口中積累并了解革命路上的見聞和抗戰(zhàn)的艱辛。這些,都成了之后他的創(chuàng)作素材。
畢業(yè)后,喬羽被調入華北大學專業(yè)留校專職從事歌詞與劇本創(chuàng)作。
1954年,27歲的他又被分到作協兒童文學組,與冰心、葉圣陶等一起工作。
喬羽就這樣,一步一步,用另一種方式參加起了革命。創(chuàng)作兒童劇,給祖國未來的花朵們。

不在「命題作文」里受限
他將革命紅歌賦予新的色彩
這時,電影《祖國的花朵》需要一首主題曲,任務落到了喬羽頭上。
開始,喬羽也覺得沒有靈感。
畢竟喬羽還沒有開始歌詞創(chuàng)作,而是專注于兒童劇創(chuàng)作。


圖源:《祖國的花朵》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抒情達意容易,但兒歌是極難寫好的。
大人寫兒歌,最容易被孩子看出破綻。不光要有童心,要有詩意,還要被孩子們所能接受。
他索性放在一邊,和熱戀中的女友去北海公園劃船。結果看著泛舟的少先隊員,靈感迸發(fā):
「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
北海公園的一下午,讓一首80、90童年的經典曲目誕生了。
每一句都易懂、有童趣,自此唱進了千家萬戶。

圖源:中國文明網
從這首歌開始,喬老爺也開始了自己的歌詞創(chuàng)作生涯。
找他的作品中,紅色題材的「命題作文」居多。
但他能不受限制,不掉書袋,用最簡單、直觀的詞句,將它們寫成能夠傳世的經典。
電影《上甘嶺》主題曲《我的祖國》,就是他更在意大眾心理需求的證明。
這首歌找到喬羽時,曲子有了,別人寫的詞好幾版都沒有通過。


圖源:《上甘嶺》
尤其棘手的是,電影已經拍完,劇組沒有解散,所有人都在等著這首歌的誕生,情況非常緊急。
電影講戰(zhàn)爭,但喬羽不想像此類題材慣常的「口號式」表達去寫。
他四處找靈感,甚至親自前往長春。但半個月過去了,還是沒有想法,他走到了一條小河旁散心。
突然,他回憶起了自己第一次見到長江時的感受:真寬、真大啊。
「一條大河波浪寬 風吹稻花香兩岸……」
靈感再次降臨到了喬羽身上。用簡單的事物以小見大,他迅速將歌詞記了下來,回去交了上去。
但領導不滿意。長江就是長江,代表中國的第一大河,為什么不用「萬里長江」這類更豪邁、更大氣的詞句?
盡管被質疑,但喬羽沒有輕易妥協。他仔細將自己這樣寫的理由列了出來:
「中國這么大,很多人可能沒有見過長江,但家門口可能就有一條無名河。」


圖源:CCTV3
他想把這首歌,創(chuàng)作給更多的人聽,代表更多人對于家鄉(xiāng)和祖國的情感。
這打動了領導,這首歌也打動了萬萬千千的中國百姓。
上世紀50年代,正值新中國初期。每個中國人都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讓大家唱著歌,享受美,創(chuàng)造美,珍惜美。戰(zhàn)爭很殘酷,所以歌要美好,讓人們對今后有信心。」
這首《我的祖國》,用最樸素、樸實的詞句,揉進人們內心最純真、最熾熱的部分。

切題但不落于俗套
他創(chuàng)作的春晚主題曲無人超越
從抗戰(zhàn),到新中國成立、發(fā)展,再到改革開放的到來。
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人們對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
1983年,第一屆春晚的誕生,前所未有的大成功。
到了1984年第二屆春晚,導演黃一鶴想要有一首主題曲,能讓每一個中國人,無論身處哪里,都和這份團圓的情感所聯結。
找到喬羽時,已經距離除夕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喬羽作詞從來都來源于生活,他最愛飲酒、與朋友聊天,知道團圓大家最舍不得分離。
于是,喬老爺「醉里挑燈」,熬了一個通宵,交出了一首《難忘今宵》。


圖源:CCTV1
黃一鶴很滿意,找到「歌壇李白」王酩來作曲,又找到了當時大受歡迎但身陷「靡靡之音」爭議的李谷一演唱。
等到歌曲既成,拿到臺里,大家反應大不同——
春節(jié)聯歡晚會應該要熱鬧,為什么用一首「軟綿綿、不健康」的靡靡之音?
但黃一鶴力排眾議,還是決定了這首歌。
果然,它成了每年春晚的壓軸和必唱曲目,這么多年,從未被超越,從未被替代。
因為春節(jié),對大眾不僅意味著今年的團圓,更是有對來年美好生活的期待與希冀。
一首溫柔抒情的《難忘今宵》,唱進了大家的心里。


圖源:網絡
有人曾問過喬羽,想在自己的墓志銘上寫些什么?
他答:「這里埋葬著一個寫過幾首歌詞的人」。
他從不將自己置于高堂之上,反而用著最樸素、最簡單的話語,寫出人們的心聲,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
《大風車》簡單幾句,成了無數80、90后孩子們的童年經典。
「是他是他是他就是他」 ,《少年英雄小哪吒》又伴隨著00后的孩子們長大。
是啊,不用過多敘述,這些歌只要聽起來、唱起來,你就能感受到喬老爺對下一代的愛。


圖源:網絡
讓小視意外的是,他去世,甚至有不少滾圈的樂手也在懷念他,還說寫出《劉三姐》的他是真朋克。
要知道,能讓搞搖滾的致敬,實屬不易。

圖源:微博
或許,就像喬老爺自己說的:
「我素來不把歌詞看作是錦衣玉食、高堂華屋。
它就是尋常人家一日不可或缺的家常飯、粗布衣,就是雖不寬敞卻也溫馨的小小院落。
說到底,寫歌詞要從自己的經歷出發(fā),沒有真切體會是寫不出好歌詞的。」
喬羽喬老爺,他是真正走進千家萬戶,被男女老少、人民群眾所真正喜愛的「人民藝術家」。
短短幾句,就能將所有人心中的共鳴和心之所向,躍然紙上。
「讓我們蕩起雙槳」,一起送別喬老爺。


圖源:網絡

原標題:《愛了60年的“童年英雄”,今天離世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