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對50萬中國人7年追蹤研究:體力活動可降低心血管病風險

熱愛馬拉松的藍領們也許會希望看到的一個好消息是:科學家們最新研究發現,體力勞動能幫助人們遠離心腦血管疾病的困擾。
這一結論來自一項對中國50多萬名成年人七年連續觀察的前瞻性研究。
11 月9日,該論文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心血管雜志《JAMA Cardiology》上。牛津大學教授陳錚鳴是該論文的通訊作者。
日前,陳錚鳴教授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任何形式體力活動的增加,都對預防心血管病有益。這一研究為中國現有的心血管病預防指南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依據。
盡管工作、家務中的體力勞動、體育鍛煉,都屬于體力活動,不過參與該研究工作的北京大學教授李立明表示,與高收入國家有所不同,中國人群的體力活動主要與職業有關,而非休閑時間的體育鍛煉。
研究人員從中國10個地區招募了50萬余名成年人作為研究對象,平均年齡 51 歲,通過常規死亡報告以及住院記錄系統來追蹤他們的健康狀況。
據悉,招募時近49萬人在基線調查顯示無任何心血管疾病病史,但在持續七年半的隨訪中,調查對象共新發冠心病5000余例、缺血性腦卒中25000余例、腦出血5200例、以及心血管病死亡事件8400例。
研究人員通過分析這些疾病結局事件與總體力活動、職業相關體力活動和非職業相關體力活動(包括通勤、家務和鍛煉)的關系發現,體力活動水平較高的個體更健康,即這些研究對象的糖尿病和高血壓患病率較低,另外,還有血壓、心率及體質指數也都比較低。
在進行上述數據分析時,研究人員還調整了一系列可能導致研究結果產生偏差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如社會經濟狀況、吸煙、飲酒、膳食、血壓、健康狀況、肥胖、糖尿病以及休閑時靜坐時間長短等。
他們發現,與體力活動水平最低的個體相比,體力活動水平最高組的人的冠心病和腦卒中發生風險的總和降低23%。
研究數據還顯示,來自中國農村地區的年輕男性或者受教育水平較低的人平均體力活動水平較高。
自牛津大學的研究作者 Derrick Bennett 博士說:“這是全球首個在發展中國家開展的大型前瞻性隊 列研究,證實了總體力活動、職業和非職業相關體力活動對不同種類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的明確保護性關聯作用?!?/p>
高血壓患者應該怎么樣合理地進行體力活動?研究人員正在進行更全面的分析。
陳錚鳴提醒,高血壓患者應當把管好血壓放在首位,但目前中國只有約5%左右的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得到了有效控制。
11月7日,陳錚鳴在上海召開的“2017精準健康和精準營養國際研討會”上報告了上述研究成果。該研討會為期2天,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中國營養學會基礎分會攜手湯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
在此次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湯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荷蘭應用科學研究院、德國巴斯夫集團共同成立“精準營養科研轉化產業聯盟”。
大會主席、中國營養學會基礎營養分會主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林旭研究員認為,這將有助于推動精準健康和精準營養研究、轉化、應用和產業化,從而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