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何孟佳:城市更新不止于建筑,更重要的是社區(qū)

同濟大學建筑系設計導師、瑞士playze建筑設計事務所創(chuàng)始合伙人何孟佳
社區(qū),既是產業(yè)和人口的重要空間載體,也是推動片區(qū)更新的核心要素。如何讓城市更新更好地融入社區(qū),激發(fā)城市活力是建筑師何孟佳思索的命題。
作為同濟大學建筑系設計導師、瑞士playze建筑設計事務所創(chuàng)始合伙人,他主持了幸福里、黑石公寓的更新。他認為好的城市更新,核心要素有三點:一是能夠融入到整個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二是有保護有拆除,做到物盡其用;三是能夠激發(fā)城市活力。
打造社區(qū)的公共客廳
走在幸福里,時間仿佛慢下來。街道不長,有個性的商業(yè)品牌是園區(qū)的特色,幸福集薈生活方式集合店、國際設計品牌家具館、創(chuàng)意花店、時尚特色主題餐廳、融合創(chuàng)意菜、手作體驗館等豐富了整個園區(qū)的商務配套。行人悠閑散步,店鋪裝飾精致,有水景、藝術品和雕塑的點綴,細節(jié)豐富。
這里原先是上海橡膠制品研究所,2016年開始改建成集辦公、休閑、娛樂、交流、活動于一體的文創(chuàng)產業(yè)園。
瑞士 playze 建筑設計事務所就位于此處,創(chuàng)始合伙人何孟佳是幸福里的主創(chuàng)建筑師。在數(shù)量龐大的上海城市更新項目里,幸福里規(guī)模不大,但知名度卻很高。
何孟佳很喜歡幸福里,“我把城市看作一個具有多樣性面貌、不斷變化演進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好的城市更新必須能夠融入整個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
幸福里體現(xiàn)了他的觀念,廠房兩邊的院墻和鐵門被完全拆除,原先封閉的橡膠廠變成開放式的,連通了幸福路和番禺路,打造了流暢的“一”字形動線,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小街區(qū)。
何孟佳表示,幸福里的營造是以社區(qū)為主題的,它仿佛鑲嵌在居民社區(qū)中的公共客廳,有了這個客廳之后,附近社區(qū)的人匯聚在此,開始交流開始認識,讓這一塊場地實現(xiàn)了城市更新最關鍵的目標——活力。
活力來源于社交,這是何孟佳一直最看重的東西,城市更新一定要體現(xiàn)社交性,要能和附近居住的人建立關聯(lián),讓人能夠參與其中,才會給城市帶來活力和生命力。
何孟佳表示,以前就住幸福里附近,認識的鄰居很少,但現(xiàn)在周邊每棟樓都會認識幾個鄰居,大家都會到幸福里來,偶爾會碰到,一起聊天喝咖啡。甚至有鄰居打車不直接回家,而是到幸福里,就為了穿過這條街,他們把這里當做家的一部分。
幸福里保留了部分廠房,這既讓這里看上去有些不同,也更有利于一些創(chuàng)意類公司的需求。“老建筑應該物盡其用,不是所有的都必須留下來,應該看它的空間和建筑是否能夠響應當代人的使用需求。”
延續(xù)百年的社交屬性
城市更新有“點狀更新”,也有“片區(qū)更新”。社區(qū)是推動片區(qū)更新的核心要素,在何孟佳看來,黑石公寓在歷史上就已經是一個天然的社交場所。
去年,黑石公寓修繕完畢并對外開放,成為熱門打卡地。這座位于衡復歷史風貌保護區(qū)的優(yōu)秀歷史建筑建于1924年,曾被譽為“中國最好的公寓”。擁有國內最豐富的配套,包括游泳池、舞廳、餐廳、網(wǎng)球場等,還提供外籍管家服務,當時入住的業(yè)主大多是在政府、學校、銀行以及文藝圈工作,是一個典型的中產社區(qū)。

黑石公寓
到了1960年代,黑石公寓對面的上海跳水池建成,在賽事之后,很多人會去黑石公寓二層露臺下的門廊聊天,黑石公寓一度成為上海市民的休閑客廳。
改造后的黑石公寓究竟應該是怎么樣的?何孟佳想到的關鍵詞依舊是“客廳”“社區(qū)”“活力”,延續(xù)甚至加強了它的社交性。最后的改造方案是:黑石公寓的1層、2層是書店、咖啡店、唱片店、工作室等公共空間,3層到6層保留居住功能。而后面的建筑則形成開放街區(qū),納入設計家居店、餐飲、酒吧等。
但這些只是表象,核心是要能夠響應當下人們的使用需求。黑石公寓所處的位置是上海的音樂街區(qū),周邊聚集著上海交響音樂廳、上音歌劇院、音樂學院、文化廣場、越劇院、京劇研習社等眾多與音樂、戲曲有關的場所。
何孟佳表示,改造的初衷是想打造一個音樂街區(qū)的配套設施,可以理解為圍繞音樂會而進行的社交活動的承載場所,是音樂人可以交流的一個空間環(huán)境。
有了音樂這個屬性之后,黑石公寓的城市更新要充分考慮如何與外界對接。何孟佳舉例說,“比如在音樂廳里聽音樂,觀眾席是暗的,這時候你能更好地感受到舞臺上的光影和氛圍。我希望能把這種感覺移植到黑石公寓上,我們的建筑主體是比較暗沉的,到了夜晚,建筑的形體就幾乎消失了,我們在窗戶上采用了‘石材百葉’,營造一種朦朧的照明。當人們聽完音樂會出來時,可以看到一種近似舞臺的光環(huán)境,非常奇妙。”
總而言之,一切都在為音樂以及熱愛音樂的市民服務,何孟佳希望為他們營造一個場景,讓他們能在黑石公寓充分放松,獲得靈感。
城市更新需要“街區(qū)化”
對于黑石公寓的改造,何孟佳坦言,“最好能和汾陽路打通。我一直有個愿望,就是在上海能夠打造一條‘音樂家走廊’,從上交歌劇院到上交音樂廳,再到黑石公寓,直穿汾陽路到達普希金紀念碑,再順著岳陽路往下走,越劇院、京劇院就在旁邊,直至建業(yè)里。”
何孟佳提到的這些地方都位于上海最大的歷史風貌保護區(qū)衡復板塊,這里曾是法租界,也是舊上海最有吸引力的生活區(qū)。
“我們所說的城市更新其實不僅僅針對建筑,更重要的是要包括整個街區(qū)。”何孟佳指出,“歐洲城市路網(wǎng)的密度、道路的尺度都可以讓你感受到對行人的友好,體現(xiàn)了充分的自由度和開放性,衡復歷史風貌保護區(qū)和它們是比較像的,也是中國城市里比較有條件實現(xiàn)這種街區(qū)模式的區(qū)域。”
在某些局部,上海的城市更新正在向街區(qū)化發(fā)展。2021年9月23日,蘇州河華東政法大學景觀段正式開放,原本分隔校園與河濱步道的圍欄全部被拆除,濱水空間完全向市民打開,漫步其間,一邊可以飽覽蘇河畔旖旎風光,一邊可以欣賞華東政法大學歷史建筑。
何孟佳表示,本來大學校園是不開放的,但是打開之后,市民可以近距離感受這些歷史建筑和街區(qū)空間,這等于是活化了歷史資源,讓它成為一個可以交流的、可以共享的開放場所。
“我個人比較喜歡,這是正確的打開方式。”何孟佳指出,“很多老房子雖然被保留了,但是是沒有生命的,如同泡在福爾馬林里,只是保持了活著時候的樣子,這是沒有意義的。”
何孟佳強調,“其實這就是海派文化,一種基于城市更新邏輯的動態(tài)有機的文化,它不是單指老洋房或者石庫門,而是100多年來歷史文化的不斷拼疊,房子本身不會發(fā)生任何事情,是使用者給它生命給它養(yǎng)分,黑石公寓就是最好的例子。
“海派文化永遠是面向未來的,一直在變化,一直在更新,積極、開放、包容,不斷地融入當下,生機勃勃,我認為這就是上海的城市精神。”何孟佳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