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常態下的非常態回暖之四:行業利益的再分配
行政去產能對供給面造成的一次沖擊,市場集中度提升對供給面造成的二次沖擊,均主要發生在上游行業。這造成工業部門的PPI(生產者物價指數)增速并未在各行業出現普遍上升,而是出現了嚴重分化。
PPI在礦產資源的開采、冶煉和加工行業,以及化工行業的大幅上升,一方面使得這些行業的利潤迅速改善,另一方面提高了中下游行業的生產成本,使得這些行業的利潤改善面臨更大壓力。
注釋:各行業利潤改善幅度等于A減去B,其中A=2017年1至8月利潤總額同比增速,B=2015年1至8月利潤總額同比增速。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WIND數據終端。
供給沖擊下行業利潤表現嚴重分化
下面我們基于兩個時期進行分析,比較39個工業行業的利潤增速改善情況:第一個時期是2017年以來,各行業利潤增速情況,即2017年1至8月的表現。第二個時期是2015年同期,即本輪行政去產能之前、以及產能出清進入平穩期之前,各行業的利潤增速情況。將這兩個時期各行業的利潤增速進行比較,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首先,有9個行業的利潤增速改善幅度大于同期整體工業企業的改善幅度。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的利潤改善幅度高達1020個百分點。這9大行業,除了專用設備制造業、造紙及紙制品業之外,全都是礦產資源開采、冶煉和加工行業,以及化工行業,以重工業為主。
其次,有4個行業的利潤增速改善幅度低于整體工業企業的改善幅度,同時又高于整體制造業的改善幅度。還有10個行業的利潤增速改善為正,但是低于制造業的整體改善情況。
最后,還有16個行業的利潤增速沒有改善,甚至出現了惡化。情況最糟糕的是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其利潤增速下降了36個百分點。實際上在2017年1至8月,該行業的利潤同比增速為-22.6%。這些顯然和電煤價格的大幅上升、成本急升有關。與整體工業部門同期利潤增速的大幅改善(23.5個百分點)相比,這16個行業的利潤增速不變、甚至惡化則形成了鮮明對比。
8類行業利潤改善在所有行業中表現突兀
表1中利潤增速改善最大的9個行業中,只有專用設備制造業不屬于礦產資源、原材料、化工業,我們將這個行業剔除,將剩下8類行業稱為“利潤改善最大行業類”。可以發現以下結論(表2):
在2015年1至8月,這8類行業的加總利潤為7108億元,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利潤37663億中占比為19%。而在2017年1至8月,這8類行業的加總利潤上升至13694億元,幾乎翻了一倍,其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利潤49214億元當中,占比上升至28%。
兩相比較,8類行業的利潤占比提升了9個百分點,利潤總額增速為93%。同期39個行業整體利潤總額的增速為31%;其中剔除8個行業之后,剩下31個行業的整體利潤總額增速為16%。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和作者計算。
換一個角度,與2015年1至8月相比,2017年1至8月整體工業部門的利潤總額增加了11551億元,其中僅上述8類行業就貢獻了6586億元。8類行業對利潤總額的增量貢獻了57%,而這些行業在2015年的總體利潤占比僅為19%。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三類行業的貢獻分別達到15%、15%、12%。同時,其他31個行業在2015年的利潤占比為81%,但是對同期利潤增量的貢獻僅為43%。
行業利益再分配具有更為廣泛的影響
我們看到,在中國經濟增速溫和回暖的背后,產出-物價關系發生變異的原因,是由于需求回暖的同時,供給面受到了二次沖擊。這些沖擊,既有來自行政去產能的影響(供給曲線向左移動),也有產能出清進入平穩期、市場集中度提升帶來的影響(供給曲線斜率更加陡峭)。
供給面發生的這些變化,主要集中于礦產資源和化工類行業,這進一步體現為PPI增速在行業之間的顯著分化,以及利潤增速在各行業間的嚴重異化。礦產資源和化工類行業中的8類行業利潤增速改善非常明顯,而同時還有16個行業的利潤增速沒有改善、甚至出現了惡化。我們注意到,礦產資源和化工類行業是國有企業為主的重工業,而另外16個行業則是典型的非國有企業為主的輕工業。因此,這種行業利益的再分配,實際上還具有更為廣泛、更多維度的經濟和社會影響。
-----
您正在關注“三個學術民工”第3期工程:本專欄關注宏觀經濟政策和國際金融問題,由徐奇淵、楊盼盼,以及神秘嘉賓客串為您特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