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和我的上海|回到崇明做基層工作,我見證上海慢慢在復蘇
【編者按】
在上海這座城市,你是否還記得這五年曾與誰相遇,并留下特別的記憶;你是否還記得這五年的成長,和城市一起完成了怎樣的蛻變;你是否還記得這五年的活動軌跡,某片梧桐樹蔭下、某座大樓里、某個網紅店前都有你的打卡足跡。
五年很長,它足夠讓人成長,讓事沉淀,讓城更新;五年不長,放置人生的長河,我們還有很多個“五年”。
2022年6月,澎湃新聞和IP SHANGHAI聯合發起,征集“我和我的上海——關于‘五年’”故事。被選中的故事,將有機會發布在澎湃新聞和IP SHANGHAI上,與讀者同分享、共見證。

以下是網友王先生的“五年”分享:
我是土生土長的崇明人,從小生活在崇明島上。這里與市區的車水馬龍大相徑庭,更多的是寧靜與祥和。中專高復班畢業那年,我第一次長時間地離開了小島,去松江區求學。
時光飛逝,從畢業到現在,竟已過去了五年。遙想剛畢業時,我本著不向家里要一分錢的原則,拿著僅800元的實習工資省吃儉用,勉強維持生活。那時候,我對市區的印象是物價貴、消費高、生活壓力大。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想法慢慢發生了改變。我意識到,上海是一座充滿機會的城市,能給追逐夢想的年輕人提供更多的機會。工作了四年,我似乎漸漸適應了市區的生活模式,不過我最終還是選擇回崇明區上班。
轉眼間,我成為農村事務工作者已經半年多了。一切都在有序進行,誰曾想,突如其來的疫情把所有人都打了個措手不及。
我在積極配合防疫政策的同時,也深感基層工作者的艱辛。有時候會想自己沒日沒夜上班是為了什么,是為了錢,還是為了工作,答案都是否定的。我慢慢意識到,我的工作更多的是為了幫助老百姓,幫助那些在隔離中有困難的人,積極配合防疫命令,盡自己所能為上海做點貢獻。
如今疫情已經接近尾聲,一切在有條不絮地漸漸恢復。上海正慢慢復蘇,而我也在努力,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掃描二維碼可上傳“五年”故事 祝碧晨 海報設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