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田野營報告︱空間重構:一座滇北古鎮的博弈故事
【編者按】
今年夏天,20名從事不同領域工作與研究的青年參加了青年社會領袖田野營的暑期項目。這20名青年,是主辦方經過兩輪篩選從千余份申請中甄選而出,他們有來自牛津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的學生,有來自社工機構、扶貧組織的工作人員。
參與本次調研的學員就旅游、發展、扶貧、種子等議題進行了觀察、采訪和寫作。經主辦方授權,澎湃研究所選擇了部分研究報告刊發。
青年社會領袖田野營是由新南社會發展中心于2010年發起,旨在提升有志于NGO工作的年輕人開展文化人類學田野研究能力的暑期項目。
以下是第一篇。報告寫作者認為,在空間重構之下,鄉紳、政府、商人、原住民等社會力量在一座滇北古鎮交織、角力。各方在互動、失衡、再平衡的狀態里不斷地推進古鎮在不同層面向前發展。
石川古鎮位于云南省東北部,大部分居民為白族人,歷史悠久,以旅游業與農業為產業基礎,旅游發展呈現出國際化的趨勢。2001年石川古鎮中心街被世界紀念性建筑基金會入選2002年值得關注的101個世界瀕危建筑遺產名錄。從此,石川古鎮的旅游業開始迅速發展。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石川古鎮的城鎮化進程加快。古鎮內的空間隨著城鎮化的發展不斷重構,空間功能不斷發生著變化。旅游業的發展為石川古鎮帶來了上級政府的關注、當地政府的建設、外來人口的遷入以及外來資本的投入等等。在政府、商家、游客、當地人等不同的社會力量的互相推動下,石川古鎮的空間呈現出的形態也千變萬化。

“空間”一詞,即space,最初來自于古典拉丁語spatium,意為空間、地域、距離以及時間的延伸。由此可見,空間是與時間相對的一種物質存在客觀形式,是時間之外表達事物演化秩序的重要維度,用以描述物體的位形。19世紀以前,西方學者傾向于關注時間——這一線性的、發展的維度,而空間則在20世紀以后開始被人提起。因此本研究希望借以研究空間,來探討石川古鎮的社會秩序圖景。
石川古鎮自古以貿易聞名,集市貿易是當地的一項傳統。而“市場”這一事物,就其起源來看,我國最早的集市雛形,根據考古發掘的資料,浙江先民最初聚居于新時期時代的河姆渡,隨之是后來的良渚。由于當時社會分工已經存在,至少有種植業、畜牧業、捕撈業和手工業。有了社會分工就會有交換和交易,就有可能形成某種程度的集市。另一方面,就其功能來看,市場不僅是日常生活所需獲取的場所,也是農業貿易的重要場所,因此市場是與當地老百姓的生活乃至生計息息相關的,遂本研究著重以百貨市場的空間重構作為主要研究對象。
通過調研,我們試圖回答在石川古鎮這樣一個中國的不完全城市化卻在城市化進程中兼具城市特點與農村痕跡的邊陲小鎮,這些不同的張力在空間生產、空間重構中到底呈現出了怎樣的形態?哪些力量在影響著空間的生產?這些力量在空間重構中形成了怎樣的互動關系?這些互動關系又如何重新影響著空間內人事物的生產生活生計方式,以及他們對于未來空間生產的想象與影響空間生產的行為選擇?
空間生產:現代性、政治性與在地性的展演
石川古鎮中心村自古以來就是重要貿易驛站,其中中心街上有一個完好幸存的古集市。但盡管其擁有一定的歷史地位,不過在2001年以前,因農業用地少于周邊其他村落,該村并不富庶,經濟來源主要依靠少量為當地服務的服務業、少量農業以及依賴集市存活的農副產業。2000年前后,一群外國專家經地方文史人員的推薦,來到中心街進行實地考察。此后,中心街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該街區被入選2002年世界紀念性建筑遺產保護名錄。這一事件,成為了石川古鎮中心村旅游業發展的開端,此后國際資本開始進入石川古鎮,歐洲工程大學、世界紀念性建筑基金會與政府旅游局、文化局等相關部門共同主導石川古鎮的發展方向。
世界紀念性建筑基金會與政府聯合出資購下中心街區大部分有重要遺跡需要重點保護發展的房屋、商鋪。據當地居民稱,該片區房屋與商鋪為政府所有,由景區管委會管治。而中心街區內其他的房屋、商鋪也發生了產權的流轉?!爱敃r都是不想住里面了就賣給自己人,有的是做生意的,有的就是自己住,然后自己搬出去住,那時候買了好幾間的(人)都發了?!眹H基金會的進入帶來了西方的旅游文化與全新的管理模式,中心街區不再完全歸屬于村、鎮兩級政府管理,而是歸屬在景區管委會名下由專人管理。
西式的食物與設備也陸續進入石川古鎮。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游客越來越多,看到了商機的外地商人在2004年前后開始陸續進駐到石川古鎮,租下甚至收購了大量商鋪以及少量土地。一同帶來的,有更加符合西方人口味的具有西方風味的裝潢門面與餐廚食物。“一開始這里安靜嘛,當然現在和麗江什么的比還是安靜多了。外國人都愛來這里,這里的環境雖然是傳統的,但它符合那種外國人小資的品味?!?/p>
發生變化的還有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就是那種理想的生活,城里人對文藝的想象吧。”隨資本一同到來的消費主義以及其所展演出的現代性在石川古鎮愈演愈烈。相對于不專業的傳統的管治,代表現代文明的專業管理方式也在這里上演。于是,石川古鎮中心街區的古建筑保留完好的同時,其所承載著的是現代的文明的管治方式、當地文化與西方文化碰撞出的旅游風貌、以符合現代人口味為主的餐飲服務業以及充滿著消費主義色彩的足以與城市匹敵的物價。
走在中心街區,大多數店鋪有英文標識,售賣披薩、咖啡、西點等食物飲品,以及具有當地農牧特色卻又符合西方人口味的奶制品。然而一街之隔的非中心街區卻截然不同,盡管同屬于石川古鎮。但是一街之隔的區域不由景區管委會管治,本地人開設的以菌菇等本地食物為特色的家常菜館為主,英文標識明顯減少,白族語不絕于耳。
現代性裹挾著政治性在周邊街區展演。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越來越多旅游業衍生出的副業以及所需的基礎設施都不得不扎根在了周邊街區。周邊街區一邊服務于中心街區,一邊發展。直接隸屬于基層地方政府管理的周邊街區成為政治權力施展的棋盤。
由于旅游業發展,客流量日漸增大,2008年到2009年前后,政府將農具廠收購改造為客運站;百貨市場也在期間經歷了從牲口市場到肉菜市場到百貨市場再到如今的臨時停車場以及將來的充滿不確定性的場所——空間所有權的流轉以及功能的規劃決策權一直都是基層地方政府,且其在進行空間重構時,理由也與旅游業發展以及現代文明管理息息相關,“以前都是賣牲口的,到處都是泥地,不好看嘛,都是要發展的,牲口市場就搬到更遠的郊區(意指有泥地的邊緣地區)”。

在市場,所謂的現代化的市場管理方式也在被應用。每天都要交一塊錢的管理費?!坝龅节s集,就要交5塊錢”,“以前都不收費的,但是現在收10塊錢停車費和20多塊市場管理費。”商販可以通過繳交一定的費用進入市場,但是據研究者觀察,市場管理方并未提供任何現代的物業管理等相關服務。

行動與抗爭——鄉村知識分子的勝利?
事實上,各種不同的因素不斷由外向內、自上而下地影響著空間的生產,不同程度上地與當地人的意愿發生摩擦甚至沖突,從而引發了一場抗爭。
然而對于這樣一場表面上已經取得初步勝利的抗爭,抗爭者們卻諱莫如深。每每談及,老人們總是欲言又止,轉移話題。曾河濤爺爺隨意講了幾句,轉頭開始抽煙。他們是一群在鎮上文化資本、知識資本較為雄厚的男性老年人,多為鄉紳出身,是村中的教師、醫生、樂師等。兩年前,這群老人聽聞石川鎮鎮政府打算從中心村政府以低價購得中心村集體所有的土地即百貨市場所在地的宅基地,再以高價賣給外來投資者建設酒店。
“他們說是10萬還是20萬要買,然后聽說500萬還是1200萬賣掉,這個我就不清楚了?!痹谖创_切看到政府相關公告的情況下,20多位老人們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征求全體參會者意見,最終決定要堅決反對賣地一事?!昂髞硭麄兟犝f我們不同意,就不了了之了,他們不敢賣?!弊罱K,也并未如其所愿,百貨市場的功能未得到保留,但是亦未將整片賣作商業用途,鎮政府正式向村政府征用了土地,并將其改造為臨時停車場。這是雙方妥協的結果,并不完全遵從決策者或者反對者的意見?!捌鋵嵾@也就是緩兵之計,消磨時間嘛。”妥協成了政府權力運作的策略。一位當地人稱,今年,百貨市場用地被私有化,所有權變為某一位當地人所有,“是要賣給別人蓋房子的”。
空間已并不僅僅只是一個容器。在百貨市場這個空間里,充滿著爭奪的張力,某種意義上,它代表著兩種力量碰撞的產物,是政治權力運作與民間力量博弈的結果。政府以妥協為策略,制造了抗爭勝利的假象,平息了一場不徹底的反抗。而這樣一場反抗,事實上也是溫和的,具有妥協性的,誠如林新生爺爺描述的“我們又不是刁民,也不會做什么”,也是自發而非自覺的,“我們并不是要去反對他們,只是當時這樣我們同意不了啊。”
盡管這場抗爭最終并沒有完全取得成功,但是它卻一定程度上使政府有了妥協的余地。在城鎮化進程當中的石川古鎮,傳統向現代過渡,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的背景下,這些鄉村知識分子既擁有傳統知識分子的特質,又擁有了向城市型知識分子轉型的傾向,城鎮化的背景以及現代化的社會化歷程賦予了他們有機知識分子的特質。在傳統中國鄉村地區,以長老統治為代表的教化權力始終占據統治地位的鄉村權力,起到了維護地方秩序的作用。 因此,作為曾經的鄉紳階層,在未城鎮化以前的傳統鄉村石川古鎮,其經年累月積累的社會資本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作用,同時當地人包括當地人的代表政府官員對于其余留的教化權力尚會認可。然而經歷了近幾十年來,具有不同專業技能的鄉紳開始向有機知識分子轉型。作為當地人的一份子,密切地與大眾保持著聯系,甚至成立了專門的團體組織,在與權力的博弈當中發揮著作用,成為了當地市民社會可能形成雛形的一點火苗。
博弈——多重力量交織的張力
誰更看重利益的博弈?商家聲稱當地人反對他們是“沒有道理的”—— “沒有我們,石川哪來的就業?以前中心村很窮的,就是租金帶富的”。
外來商家的基本訴求是利益最大化,石川古鎮的經濟發展是他們的愿望,他們并不排斥現代性甚至就是利用了現代性在反抗中取得了勝利,成為了現代性的得益者。
而當地人的訴求某種意義上是與資本以及消費主義相沖突的,不像外來商家,反抗的訴求是“旅游業的發展不被破壞與影響”,而恰恰相反地,是“我們的生活不被旅游業的發展破壞與影響”。因此,行動上反抗的可能性被剝奪?!熬褪橇晳T了在這里,如果市場沒有了,就去別的市場” 問及牲口市場因為發展需要再度搬遷時,“牲口總是要喂要養的,大不了就搬到山腳下去,就是有點不方便?!比欢傲晳T”與“不方便”只是讓他們深感無奈,充滿著現代性的“發展”,以經濟發展為主流話語的“發展”以及資本已經剝奪了他們對于空間選擇的可能性。
然而,外來商家不同,他們利用輿論制造話題反抗的同時也是在利用主流話語對于“旅游業發展”也就是經濟發展的認可來反抗,因此他們的角力是可以成功的。主流話語對外來商家的理解大于對當地人日常生活行為選擇的理解。而政府在這場博弈中,也無疑為輿論所威脅,因此利用輿論武器反抗其不合理決策是可以有成功的可能性的。外來商家擁有了知識資本與文化資本,便擁有了自我賦權的力量,調動起更多的社會資本,使自己擁有足夠多的力量與權力抗衡。然而,當地人卻較少地擁有這樣的資本,也在博弈中處在了劣勢地位。
結語
空間重構之下,不同的社會力量在石川古鎮交織、角力。各方在互動、失衡、再平衡的狀態里不斷地推進著石川古鎮在不同層面的向前發展??臻g不僅僅只是一個容器,通過空間,不同的權力在其中展演,也就上映了一幅或許只屬于石川古鎮,但它卻可能又屬于像石川古鎮一樣在紛繁世界里充滿共性的社會圖景。
(為了保護隱私,文中地名、人名等皆為化名。作者鄧卓昀就讀于中山大學。詳細報告可查詢田野營官方微信:youthfieldcamp。)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