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無糖風席卷,全球龍頭三元生物的挑戰

自2019年起,三元生物的赤蘚糖醇產量占國內赤蘚糖醇總產量的 54.9%,占全球總產量的 32.94%,為全球赤蘚糖醇行業產量最大的企業。
文/每日財報 蘇峰
種種數據表明,無糖正在成為人們的主流生活習慣,根據IFIC和Greenwald & Associates 在2019年對1012名美國成年人(18-80歲)的調查,在飲食中正試圖限制和避免攝入糖分的比例達到了八成,而完全不試圖限制糖分攝入的比例僅為20%。
無糖風潮
糖與健康息息相關,可能帶來肥胖與糖尿病患病率的提升。據國家衛生健康委數據,我國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由 2002年的22.8%/7.1%提升至2020年的 34.3%/16.4%。
《健康中國飲料食品減糖行動白皮書(2021)》指出,全球60%的糖尿病人口生活在亞洲,2019年中國糖尿病患病人數約為1.16億人,20年來,中國年輕人糖尿病患病率增長了4倍。肥胖問題和糖尿病已經成為民眾普遍面對的健康問題,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當前主要經濟體居民飲食消費的主要矛盾已從如何“吃飽吃好”轉變為如何“吃的更健康”,過量攝入添加糖會對身體健康帶來危害的觀點已逐步取得消費者和決策者的廣泛認同。
隨著“減糖”“降糖”的健康食糖理念正在成為社會共識,已有多國出臺征收政策開征“糖稅”以抑制消費者過量攝入添加糖。挪威最早于1922年設立糖稅,在糖稅政策下,挪威人均含糖飲品消耗量從九十年代最高達93升/年,快速下降至2018年人均47升/每年。
到目前為止,全球有數十個對含糖飲料征稅的國家和地區,包括愛爾蘭、法國、南非、菲律賓、匈牙利、挪威、智利,以及美國的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和費城等。我國雖未加征糖稅,但是也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鼓勵健康食品產業的發展。
目前市場上可用于替代蔗糖的甜味劑種類較多,如常見的木糖醇、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安賽蜜等。按照甜度劃分,甜味劑可分為高倍和低倍甜味劑,其中又有天然/化學合成、糖類/糖醇之分。
根據沙利文數據,中國甜味劑產量由 2015年的15.3萬噸增長至2019年的20.9萬噸,其中赤蘚糖醇增速最快,2015-2019年復合增速為29.9%。
目前市場上主流甜味劑如阿斯巴甜、安賽蜜、三氯蔗糖、木糖醇等均為化學合成法生產,而赤蘚糖醇為葡萄糖經菌株發酵生產得來,更加天然且安全性高。
根據鄭建仙 2005 年出版的專著《功能性糖醇》,研究結果證明赤蘚糖醇是安全無毒的,其應用于食品是安全的。同時,赤蘚糖醇是主流糖醇甜味劑中人體耐受性最高的,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食用。
由于人體內沒有代謝赤蘚糖醇的酶系,赤蘚糖醇進入人體后,不參與糖的代謝,大部分隨尿液排出體外,幾乎不會產生熱量和引起血糖的變化。因此,赤蘚糖醇被普遍認為是“零熱量”甜味劑。
全球龍頭
赤蘚糖醇工業化生產的歷史并不長,起步于上世紀 90 年代初的日本,日本日研化學建有年產量為 1000 噸生產線,隨著下游應用緩慢擴展,日本日研化學公司赤蘚糖醇產能逐步上升,日本三菱化學公司、嘉吉公司、比利時 Cerestar 等公司新建部分赤蘚糖醇產能,赤蘚糖醇行業逐漸在世界范圍內發展起來。
國內赤蘚糖醇產業起步較晚,保齡寶是國內最早開始進入工業化生產赤蘚糖醇的企業,后續三元生物、諸城東曉先后新建赤蘚糖醇生產線進入該行業,全球赤蘚糖醇制造中心逐步轉移到中國。
2015年—2019年,我國赤蘚糖醇產量從1.8萬噸增長到5.1萬噸,以29.9%的年均復合增長率成為產量增速最高的甜味劑。2020年中國赤蘚糖醇產量再上臺階,根據智研咨詢報告,2020年中國赤蘚糖醇產量約為8.0萬噸,同比增長73%。
根據沙利文研究數據,2019年三元生物的赤蘚糖醇產量占國內赤蘚糖醇總產量的 54.9%,占全球總產量的 32.94%,為全球赤蘚糖醇行業產量最大的企業。第二大赤蘚糖醇生產企業是美國的嘉吉公司,占全球產量的 23%,保齡寶赤蘚糖醇產量占全球產量的 18%。

三元生物創立于 2007 年,深耕于功能糖行業多年。公司以“發酵法生產赤蘚糖醇項目”為依托,致力于赤蘚糖醇的生產化及新型多功能糖的研究和開發。同時公司是國內較早開始工業化生產赤蘚糖醇的專業廠商,自 2007 年成立以來公司專注深耕赤蘚糖醇產品十余年,先后攻克菌種選育、配方優化、發酵控制、結晶提取等多個環節的工藝難題,逐步成長為全球赤蘚糖醇行業領導者之一。
2007 年,三元有限(濱州三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為三元生物前身;2012年三元有限整體變更為股份公司;2015 年在新三板成功掛牌;針對市場發展的需求,公司于2018 年推出了赤蘚糖醇與甜菊糖苷、羅漢果甜苷、三氯蔗糖等高倍甜味劑復配的產品,進一步延伸了赤蘚糖醇產業鏈,提升了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三元生物的主營業務收入自2018年的2.59億元上升至2021年的16.75億元,業務集中于赤蘚糖醇,占比超過九成。營收復合增速高,2018-2020年赤蘚糖醇/復配糖營收CAGR分別為57.95%/264.07%。
僅就赤蘚糖醇而言,三元生物的毛利率要顯著領先于保齡寶和金禾實業。

高利潤率的前提是高生產技術,對比業內其他公司,三元在赤蘚糖醇轉化率、提取率、發酵設備上均具備技術優勢。
從轉化率來看,公司所用發酵菌株合成赤蘚糖醇實驗室轉化率可達 53.0%以上,較此前公開信息可見的解脂假絲酵母 32.9%-47%的轉化率顯著提高;在使用同種發酵菌株和相同發酵工藝前提下,三元優化后的配方赤蘚糖醇轉化率最高可達 61.2%,而傳統配方赤蘚糖醇轉化率通常為 44.4%-46.3%。從提取率來看,三元可達 90%以上。
為抓住赤蘚糖醇高速發展的機遇,三元生物加緊布局產能擴張,多個新建、擴建項目正在實施,根據公司招股書,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主要用于投入建設年產 50000 噸赤蘚糖醇及技術中心項目,2021 年公司產能為8.5萬噸,產能擴建后將進一步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但遺憾的是赤蘚糖醇領域正在涌入越來越多的玩家,曾經的唯一優勢地位開始被撼動。近期,保齡寶、豐原藥業、諸城東曉、玉鋒集團公布了新建赤蘚糖醇項目。
挑戰增多
去年,三元生物實現了大幅度增長,營收增長高達113.9%,但是到了今年一季度,公司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2.72億元,同比增長3.46%;歸母凈利潤為6276.59萬元,同比下降9.64%。
資本市場上,各路資本更是用腳投票。三元生物自今年2月份上市以來,股價掉頭直下,從最高點146元一路下跌到60.61元,跌幅將近六成。

對于增收不增利,三元生物反饋三點原因:疫情導致貨物運輸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交通管控;公司競爭對手為在短時間內為獲取客戶,采取了低價銷售的經營策略,這對供需市場的價格造成了影響;受國內疫情影響,下游飲料市場客戶的需求放緩。
從三元生物的回復來看,疫情是外部原因,來自競爭對手的沖擊恐怕是很大因素。今年一季度,三元生物競爭對手保齡寶和金禾實業開始發力,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4億元、4.42億元,同比增長383.84%、110.21%。從毛利率上看,三元生物一季度綜合毛利率24.27%,遠遠低于金禾實業34.26%的毛利率。
對于三元生物來說,廣闊的市場前景給予了其發展的空間,同時也充滿了挑戰。三元生物能否發揮規模頭部優勢,《每日財報》將持續關注。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