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還想用 Kindle 看書,停運前要如何自救?
原創(chuàng) 直樹桑 果殼
上周,Kindle 官方宣布,將在一年后(2023 年 6 月 30 日)停止中國區(qū) Kindle 電子書店的運營,文檔服務等其他附屬功能也會在兩年后暫停。
我十分難過,想寫寫個人和 Kindle 的故事,嘗試列出 Kindle 退出中國對用戶的影響,以及相對應的解決方案。
我 2014 年才接觸到 Kindle,設備是 Kindle Paperwhite 2,那是 Kindle 入華后發(fā)布的第一款電紙書。也是從這一代開始,我慢慢成為了 Kindle 的重度用戶,持有 Kindle 超過 10 個,現(xiàn)在手上還有 7 個。

我持有的 Kindle丨作者提供
剛用 Kindle 那會兒,我經(jīng)常在中文互聯(lián)網(wǎng)翻閱各種使用方案,但總是沒有讓我滿意的,要么都是陳舊信息的“復制粘貼”,要么沒有體系化表達,所以我干脆自己寫起了教程。我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把“什么人適合買 Kindle”和各種入門的、進階的用法,串聯(lián)成文,標題還有點挑釁,叫《你也許并不太懂 Kindle》。
讓我意外的是,這篇文章在全網(wǎng)有上億級的傳播量——后來,我還出版了一份相關性的課程,以及一本相關的書。

E Ink 是一種基于電泳技術的顯示技術,沒有像液晶屏刺眼的背光,對眼部刺激很小,顯示效果也接近于紙質書,即使是帶閱讀燈的版本也是用前光的技術,沒有背光那么刺眼。設備是超級筆記 A5X丨作者提供
Kindle 退出中國,是可預知的
最初,Kindle 開發(fā)團隊更喜歡“Fiona”這個名字,并將它作為當時的產(chǎn)品代號,它取自科幻小說《鉆石時代》 ,小說里的 Fiona 是主人公的女兒,她擁有一臺存儲了所有圖書館和人類知識的機器。但杰夫·貝佐斯決意選擇“Kindle”這個名字——“點亮火焰”。
在我看來,Kindle 中國的高光時刻在 2017 年前后。那時,官方還連續(xù)兩年舉辦了“摯愛閱讀”大會,在這個活動上,我看到了很多喜歡的作家和前輩,用戶和社區(qū)的連接因此加深。
2018 年,Kindle 公布了其在中國區(qū)的傲人數(shù)據(jù):閱讀器在中國銷量達數(shù)百萬臺,電子書銷量近 70 萬冊,較 2013 年增長近 10 倍。我記得當時的官方宣傳口徑,都是類似于“Kindle 中國的市場份額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電子書市場”這樣的論調。
但在此之后,Kindle 中國再沒有公布過數(shù)據(jù)。
在上周發(fā)給媒體的“閉店”郵件聲明中,亞馬遜表示退出并非因為政策因素,而是“定期評估全球業(yè)務做出的調整”。
當兩年后 Kindle 中國區(qū)徹底停運,用戶將暫缺一個如此大規(guī)模的英文正版書店。雖然國內已經(jīng)有不少優(yōu)質中文電子書店,但始終有那么一塊空缺。
用戶可以做什么?
Kindle 退出中國已成事實,作為重度的 Kindle 用戶的我,想盡可能多地提出一些可解燃眉之急的方案。
寫給 Kindle 用戶:保存好自己的云數(shù)據(jù)
根據(jù) Kindle 中國的官方通告,用戶需要在 2024 年 7 月前轉移所有云數(shù)據(jù),否則它將不屬于你。
需要指出的是,需要我們轉移的是云數(shù)據(jù),本地數(shù)據(jù)并不需要我們處理。
這里說的本地數(shù)據(jù)指的是,諸如生詞本、Clippings.txt(Kindle 根目錄信息文件)等數(shù)據(jù)。即便我們不用中亞 Kindle 云服務,這些本地數(shù)據(jù)也不會消失,因此我們只需要用好第三方標注管理軟件,就可以管理好現(xiàn)在、未來的相關核心數(shù)據(jù),這部分下面會為大家展開談談。
云數(shù)據(jù)則是我們存儲在 Kindle 云服務的資產(chǎn),它包括亞馬遜個人文檔服務(也就是我們平時推送至設備的第三方讀物),以及已購讀物(也就是我們從亞馬遜購買的書籍)。
寫給想留用 Kindle 的用戶:輕松轉移圖書
我們在前文提到的數(shù)據(jù),并不涉及 DRM(數(shù)字版權管理),可以直接把相關讀物推送到設備端,在本地閱讀。保險起見,我建議你接線將數(shù)據(jù)同步一份到電腦端。
你可以直接登入亞馬遜中國的官網(wǎng) z.cn,然后照著“管理我的內容和設備”-“內容”-“電子書 / 個人文檔”這個路徑找到需要轉移的圖書。接著,選中,并發(fā)送至你的設備端。
另外,如果你持有多個 Kindle 設備,還得多走一步:選擇你需要傳輸?shù)降脑O備。
寫給想“棄坑”的用戶:利用腳本,將圖書轉移到 PC
如果你的圖書數(shù)量不小,又不想拖來拖去,甚至想放棄 Kindle,那直接將目標讀物轉移到 PC 最省事。我的方法是:利用腳本,實現(xiàn)轉移。
① 安裝腳本:https://t.hk.uy/bcg5,然后多次下拉,讓想下載的內容全都顯示出來;
② 先下載一本書,具體步驟:“圖書左邊的三個點”-“通過電腦下載 USB 傳輸”(如果超過一個設備的朋友還需要選擇目標設備)-“下載”;
③ 接著點擊“下載本頁所有內容”,然后就開始下載了,建議選擇穩(wěn)定的瀏覽器進行操作,比如:Vivaldi、Brave、Safari;
但上面這個方法也有 bug,你需要一個一個地下載,需要人在電腦端反復操作,如果網(wǎng)速不好就不太適用。
因此,我更建議大家先整理一下自己在 Kindle 上的云資產(chǎn),處理掉一些沒必要的信息,再進行批量操作。
至于已購讀物,因為被 DRM 限制,你無法在別的設備閱讀這些書。但也有人會通過電子書管理軟件 Calibre,結合相關插件,破除 DRM。這種方法涉及到的因素太多,大多數(shù)教程都會提醒,“要使用老版本的 Kindle app、老版本的 MacBook,并通過設備號去破解”,這里不再展開。但我可以確定的是,過程耗時,體驗不佳。
用第三方標注、筆記管理軟件,管理 Kindle 核心資產(chǎn)
關于標注管理軟件,我目前最推薦 Kindle Mate、Klib 和 Knotes 2(糥詞筆記)這三款,它們各有特色。
Kindle Mate 是 Windows 平臺上比較老牌的標注管理軟件,免費,但非常全能,不僅可以處理標注、筆記,還可以針對生詞本進一步操作。
而 Klib 則是 macOS 平臺的標注管理軟件,可以管理 Clippings.txt(Kindle 根目錄信息文件),以及亞馬遜 Kindle 國際賬號、Apple Books、微信讀書、多看等諸多端口的標注筆記,Klib 的設計簡潔、干凈。

糥詞筆記管理 Kindle 標注界面丨糥詞筆記
糥詞筆記則是同時支持 Windows、macOS 以及 iOS,目前也同時支持 Clippings.txt 和 Kindle 國際的標注、筆記導入,是非常全面的標注管理解決方案,整理后的記錄還可以導出到印象筆記和 OneNote。
申請美國亞馬遜賬號,繼續(xù)用 Send To Kindle 服務
Send to Kindle(S2K),簡單來說就是,用戶往設備綁定的郵箱發(fā)文件,文件就能無線推送到 Kindle 上。但在兩年后(2024 年 7 月后),我們將無法在國區(qū)賬號中使用這個功能。
你如果還想用,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美國亞馬遜賬號,并綁定自己的 Kindle 郵箱,來實現(xiàn) S2K。你可以直接拿中亞已注冊賬號的郵箱,注冊一個美亞賬號,設置不同的密碼即可。
操作既可以在美國亞馬遜(amazon.com)網(wǎng)頁端實現(xiàn),也可以在 Kindle 的設備端實現(xiàn)。如果你想實現(xiàn)美亞的 S2K,你還得將 Kindle 設備和美亞賬號進行綁定,具體操作為“右上角菜單”-“My Account”-“Use an existing Amazon account”-“REGISTER”。
如果不想繼續(xù)用 Kindle 了,可以考慮其他電子書店和閱讀器
電子書店,目前國內比較知名的,有微信讀書、得到、掌閱、京東、多看等,其中微信讀書圖書比較多元,總量也較大,同時支持幾乎全格式讀物的導入,得到的書庫選品比較好,新書覆蓋率很高,全文檢索做得非常好。掌閱的網(wǎng)文是特色內容。相對而言,京東、多看這些商城特色不夠鮮明,或因為廣告太多、新書太少被用戶詬病,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也有較為雄厚的圖書儲備。
當然,我們不能拋棄硬件去談國內電子書生態(tài),以上幾款 app 幾乎都有其墨水屏閱讀器產(chǎn)品。
比如,微信讀書已上線 7.8 英寸的微信閱讀器 2,但沒有正式對外開放,目前只有少數(shù)人能體驗得到。該設備對微信讀書 app 有專門適配,具備支持外部圖書導入、微信浮窗內容閱讀、大屏雙頁顯示等特性。
和微信讀書相比,得到在閱讀器的布局則更加之廣,大多是和一些比較成熟的廠家合作,比如其 7.8 英寸、10.3 英寸產(chǎn)品都是和文石合作出品。得到的 5.2 英寸產(chǎn)品“得到閱讀器 mini”,則是和小米生態(tài)鏈品牌墨案合作。從個人使用和對比的情況來看,這幾款設備的體驗都還不錯,小屏便攜,中大屏則在文字輸入、翻頁流暢度等方面,都達到可接受的水平。
掌閱的近幾年的墨水屏產(chǎn)品線,從 6 英寸到 10.3 英寸都有覆蓋,新品和固件迭代都很快,加上良好的圖書生態(tài),也是大家可以嚴肅考慮的墨水屏品牌。其 10.3 英寸的 Smart 產(chǎn)品線近來手寫體驗逐漸提升,是注重閱讀、手寫用戶值得關注的產(chǎn)品線。
只談手寫功能的話,超級筆記閱讀器的手寫體驗是我認為的最佳,它在日本很受歡迎。用其自研的硬筆,觸碰軟膜,完成書寫,體驗很棒。而且這個品牌對交互細節(jié)非常用心。設備裝的是半開放的安卓系統(tǒng),目前支持微信讀書、Kindle 以及京東讀書。
文石是目前國內墨水屏產(chǎn)品中聲量比較大的一個,發(fā)布新品的速度非常之快,覆蓋了從 6 英寸到 25.3 英寸幾乎所有尺寸的墨水屏產(chǎn)品。它特別適合喜歡折騰的用戶,其強大的性能、全開放的系統(tǒng),可玩性很大。文石的書城和京東讀書直接打通,這兩家應該是強合作關系。文石除了硬件不錯外,它的閱讀系統(tǒng)也用心打磨,能用來掃描書籍的 NeoReader 很好用,系統(tǒng)對 PDF 有深度支持,所有格式的文件,你都能提筆就寫,記錄、管理也很方便。
索尼雖然較早進入墨水屏領域,但在發(fā)布了兩款大屏單品 DPT-RP1(13.3 英寸)和 DPT-CP1(10.3 英寸)后就沒有再更新產(chǎn)品了,這兩款機身纖薄,大屏很適合用來看 PDF,手寫體驗接近紙質書寫,但誰知道這就沒有然后了。

DPT-RP1丨Sony
富士通旗下還有一款形態(tài)相似的產(chǎn)品,Quaderno A4,可以看作是 DPT 系列的“繼任者”,第二代改進了 RP1 被詬病的接口、電磁筆等問題,目前并未進入中國,只能海淘買入。
華為前陣子推出 MatePad Paper,讓不少人意外。事實上,華為早年就入局墨水屏產(chǎn)品領域,只不過沒有大力推進。經(jīng)過 Kindle 在國內多年的產(chǎn)品教育,和華為自身的品牌樹立,MatePad Paper 一時間“吸睛”無數(shù)。更何況,它還具備一些差異化功能,比如,呈現(xiàn) 256 級灰階(此前市面上的墨水屏產(chǎn)品大多為 16 級灰階),黑白色調的過渡會更加細膩;另外,它的處理器更強,也背靠鴻蒙系統(tǒng),能夠用上“跨設備流轉”等功能。

MatePad Paper丨作者提供
但它也有短板,集中體現(xiàn)在閱讀系統(tǒng)上,比如墨水屏重度用戶看重的多元格式支持、PDF 重排、多格式提筆就寫等功能都還很欠缺,就連橫向閱讀也都是在后續(xù)固件更新中才加入的。
除了以上品牌,大上科技(DASUNG)的“高刷”以及顯示技術(在售 13.3 英寸墨水屏顯示器 Paperlike HD FT、10.3 英寸的墨水屏平板 Not-eReader 103 等),大我集團(Bigme)在彩色墨水屏和商務特性(占有多個彩色墨水屏的全球首發(fā))的深挖,行業(yè)老將漢王科技大膽剝離電容層及導光板的嘗試(用在新品 N10),都值得一提。
可以看到,各種新式墨水屏產(chǎn)品正接踵而至。

兩款彩色墨水屏和 iPad 顯示同一張圖片丨作者提供
在當下,是否還值得入手 Kindle?我的回答無疑是肯定的,Kindle 有其不可取代的地方,不論是實際閱讀體驗,外語學習體驗,還是聯(lián)合諸多相關產(chǎn)品所迸發(fā)出來的知識管理特性都是不可取代的。
Kindle 去年發(fā)布的新品 Kindle Paperwhite 5,是目前我最滿意的 Kindle 產(chǎn)品,屏幕加大,還加入了水波紋翻頁特效,是值得推薦的一款實用型設備。
Kindle 對我而言,是一個陪伴多年的小伙伴,它陪著我一同成長,伴隨著一本又一本書的開始和完結。它現(xiàn)在以這樣的形式和我們告別,我不好受。任何一個希望中文電子書市場健康發(fā)展的人,都不會好受。
在未來兩年里,我們唯有收拾好自己的電子資產(chǎn),讓它們用另外一種形式,繼續(xù)陪伴我們。
參考文獻
[1] https://sspai.com/prime/story/kindle-migration-guide
[2] http://www.qdaily.com/articles/47418.html
[3] https://mp.weixin.qq.com/s/mPCFvjQEpyehE2aF37FadA
作者:直樹桑
原標題:《救命!我還想用 Kindle 看書,停運前要如何自救?》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