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陸蓓容︱不知名畫家顧大昌:一位晚清蘇州士人的生活與思想

陸蓓容
2017-11-21 16:12
來源:澎湃新聞
? 上海書評 >
字號

不知名畫家顧大昌

晚清蘇州有位畫家顧大昌,身后落寞,記載無多。他的老師劉泳之(1809-1847)名氣倒還大些,畫風精細明麗,在吳門趣味之外另開生面,徐邦達、萬青屴、朱萬章等幾位先生都曾有過討論。2013年,鄒綿綿先生撰文考出顧氏父子行實大略,由此知道大昌字子長,號棱伽山民,生于嘉慶二十年(1815),繪畫作品仍零星散見人間。2015年李軍先生又做過補綴,本文不必再作贅言。

徐邦達考證劉泳之生卒,曾引及顧大昌《歸實齋畫計》。今年初春到蘇州博物館,承李軍先生美意,得以在雨窗深院中細讀鈔本,這才知道《歸實齋畫計》實與《不可必錄》《雪泥爪印》《亸語》幾種小稿共成一帙。這些稿子都成于光緒六年(1880)及其后。第一種是顧氏知見劉泳之作品目錄,第二種是追記太平天國之亂時自家失毀的藏品目錄,第三種是甲子(1864)以后自己的繪畫作品目錄,第四種則是隨筆。它們的篇幅都很小,然而拼湊起來,也能略窺衰亂末世里一位畫家的藝術、生活和思想。

《歸實齋畫計》書影

首先說說劉泳之、顧大昌師弟兩人的畫。顧氏對老師的遺作非常上心,錄存時盡量寫明來龍去脈,若是臨摹作品,甚至會盡量記下原作、摹本分別藏在哪里,盡管他的信息來源必定有限。但至少我們一方面可以知道道光年間,劉泳之在蘇州能夠看到哪些人的畫,另一方面也可以部分接觸到他的收藏者們。

這份目錄中排在首位的是《臨南唐李后主、周文矩合作重屏圖》,正好拿來舉個例子。傳為周文矩的《重屏會棋圖》有好幾件,但與李后主合作一件來源不見得很早,在明代張丑的《清河書畫舫》中才有著錄。乾隆年間吳修《青霞館論畫絕句》亦曾及之,且說明原為江陰夏一駒所藏,陳留方售之畢澗飛,又轉歸蘇州許氏。這和顧大昌記錄的“笪江上書簽,畢竹癡長題,道光時藏許潛庵處”大致相合,因知自明以來流傳有緒。劉氏臨本先歸朱綏壽,又歸蔣庚生,轉入秦澹如手中。

目錄中比較靠前的幾件都是人物故事畫,比如《臨宋徽宗投壺圖》《李衛公見客圖》《王濟觀馬圖、《玄女授書圖》,并未說明原作者,可能原來就是某一系統的傳摹之本。此外就以宋元以來的山水作品為主。明四家之中,文征明最多;清初以來諸家之中,王翚最多。這和蘇州藏家著錄中展現出的趣味確實相合,從清中后期的整體情況來看,可能也是全國收藏界中普遍的趣味風潮。

照相術普及到書畫作品之前,摹畫是很常見的。有時候藏者先擁有原跡,又想要一件復制品;又有時候畫家想要臨摹原跡,就多畫幾張,送一張給原藏者。顧氏能了解的信息似乎有限,按他的記錄,劉氏身后,摹本只分散在十人左右的小圈子里。除了他自己,朱綏壽、毛慶臻、施春煦、陸日愛、江湜、顧承、映月和尚各得若干件。朱綏壽、映月都能畫,顧承是過云樓主人顧文彬的兒子,毛慶臻也有些收藏。其余幾人與書畫界的緣分已經不易考察了。

臨摹的趣味比較集中,創作就很不一樣。有一些半命題的文人行樂圖,比如出自東坡詩的“太華峰頭作重九”、“故鄉無此好湖山”,出自唐詩的“深柳讀書”,這類作品早已自成傳統。也有即事成題的《百花洲泛月圖》,以齋館為名的《小草庵圖》,更加切合受畫人的需求。還有人物故事,“陳孝子懷糕遇仙”,以及風俗人物,譬如鐘馗、南極老人、劉海蟾、酒仙、觀音、紅拂。畫家可以什么都畫,記錄者則把一切都當成作品寫下來。至于收藏者,可能就依需求和愛好,有選擇地購買。

顧大昌繪《柳如是小像》,紙本設色,南京博物院藏

顧大昌對自己的臨摹與創作也加以記錄?!恫豢杀劁洝防镉兴浥R摹的古畫名目,與《歸實齋畫計》一對,就知道多數作品是跟著老師臨的,因為名目一模一樣。譬如《重屏圖》臨過四幅,《投壺圖》《鶴聽琴》各兩幅,等等。從這個數量來看,不太可能總是對著真跡原作慢慢打熬,恐怕他不過是用劉泳之的舊摹本做底本而已。商務印書館珂羅版《名人書畫》十四集中有顧大昌癸卯年(1843)臨《李德裕見客圖》,題跋略謂“彥沖夫子臨本似勝原作,假歸重橅”,正可為證。

過去讀清中后期蘇州幾種書畫收藏文獻,曾詫異何以大家多少都知道某畫在某家。拜顧氏記錄所賜,倒不難想見名跡的“消息”怎樣在地方上擴散流傳——各種一手二手三手摹本不斷產生,原畫長什么樣子,流傳次第如何,藏在哪里,可能并不是秘密。這種傳摹正可視為書畫收藏對于“當代”藝術的滋養。七折八扣實屬常態,卻不妨認為那折扣掉的部分,可能是傳統的損失,卻也正是“發展”的一點空間,只不過這發展未必出于大家的本意。

《雪泥爪印》記錄了顧大昌1864年以后的臨摹與創作。有一幅《惠麓品泉》,李鴻裔為題引首,還有幾位地方名賢題跋,看來像一種實景的文人行樂圖。李氏當時做到江蘇按察使,又加布政使銜,是蘇州往上兩級的地方長官,故稱為“太公祖”。又有設色松柏各四幅,寫明為沈秉成“大公祖”而作,則是因為沈氏當過蘇松太道臺。此外,受畫者也常常是地方士紳。補用蘇州知府劉履芬、過云樓顧承,詞人潘鐘瑞等,都得過松柏花卉等一干作品。

再翻過幾頁,就看到全然不同的內容。顧大昌畫了三件《墨柏水仙花》,分別送給“草庵幼尼幻如”、“優人陸祥齡”、“乞人陳阿大”;又畫《紅桃白燕》,送給上海名妓蝶仙。單看名目,這些人與士大夫們得到的作品差別似乎不大。前面提到,顧氏的臨摹作品門類很廣,他應該知道某些諧音與母題可以變成頌禱之辭;但他似乎又特別擅長畫松柏,也就這樣坦然贈人,并不銳意區別對待。

盡管晚清官銜泛濫已是常識,還是很難想象顧大昌這樣身背“誥封資政大夫”二品官銜,身后立了牌坊的人,與倡優吏卒之輩相距并不遙遠——幼尼不久即死,優人父子是他的鄰居,蝶仙后來嫁得很好,乞丐平時在十字路口討錢,得畫后每日跪拜,因為顧氏在天頭上加寫了《呂祖寶誥》。

積極的道教信仰者

《呂祖寶誥》透露出別樣消息。是的,這位讀書識字,能畫畫、有收藏,還有官銜的顧先生,崇信道教——《雪泥爪印》中記錄了一些沒有下家的作品,包括朱天君、孫真人、莫月鼎、李天木與火車靈官像,這些人也都是道教神仙。

就我淺見,晚清士民信仰問題似乎從未得到全面討論,不過,從《太上感應篇》等善書的流行來看,帶有道教色彩的信仰應該比較普遍,士人及其家庭成員即使未必堅守這一套,也可以把其中某些觀念泛泛地接收下來。但是士人很少公開談論這種信仰——在一些流行的筆記小說和常見的日記里,都不太看到他們如何參與相關活動;從道教觀念出發來發出議論,就更不在常見范疇之中。

顧大昌相當積極。那名為《亸錄》的筆記,篇幅不多,卻足以說明他怎樣思考“理”與“氣”的關系。“氣”字大多都按照道家經典習慣寫為“炁”,倘如鈔本忠實于原件,那么該說顧氏相當循規蹈矩。他甚至還能間接知道西方的一點兒化學知識,也試圖用“炁”來理解它:

未有天地先有炁,炁在空中,無物不有,但無形,人苦不能見。嘉慶初,泰西人以法分取養氣、淡氣、炭氣、綠氣、輕氣等名。養炁遇熱即成火,得淡炁即化水,地上所生之物,絕少一氣者,皆二三炁、四五氣遇合而成,西人另有化學專書詳辨之。(引文中炁、氣間出,是原書如此。)

他也信道教神仙的修真之術,相信“以術制命”,“茅君一百六十余歲,張三豐一百四十余歲”;甚而說,“神仙一道,大儒皆為必無之事。予觀《參同》、《敲爻》、《悟真》等著,皆喻太高廣,致學者望洋。張真人《大道論元要篇》,庶少易明”——大儒以為神仙虛妄,只是不得其門而入;若遇到合適的入門書籍,修道本非難事。循此思路,他覺得家里后生子弟若資質平凡,就該先讀《感應篇》與《文帝書》(即《文帝化書》,一種出自文昌帝君信仰的讀物),至少可以打下向善的底子。此時回頭看那書寫《呂祖寶誥》贈予乞人的行為,似乎也正是一種勸善。

我們比較熟悉的那種普通士人言論,在顧氏筆記中反倒少見。偶爾有些近似于格言的短句,此外,有一條談永樂大典的卷數與刊刻,又有一條談漢代以來經書誤字之多。他也多少接觸到一點西方知識,記下了種痘技術、火藥配方、還知道有一種金屬叫做白金。盡管部分是老生常談,部分是饾饤稗販,至少證明他還關心道德、知識與新事物。只不過,這些東西分量實在有限,他的理解有時也依然與信仰糾合不清:

風氣影皆虛也。捕風捉影,原其言,必不可得耳。若能得,疑必有符咒法術。今泰西人能取風氣而細別之,又以玻璃鏡染藥水而攝影,有如印成。夫藥水乃有形之物,何以能攝虛空之影,窮理至此,可以為奇;然其中自有至理,仍不奇也。

攝影術剛進入中國時,一度被看成勾魂攝魄的妖法,光緒年間,京滬等地都已有了照相館,可以強作鎮定地冠以“至理”,說服自己“仍不奇也”了,卻仍舊繞不開用符咒法術來理解它的舊思維。

觀其所藏,知其所養

昔人云觀其所藏,知其所養。《不可必錄》記錄顧家在太平天國之亂中失去的書籍文玩與字畫,正好足以觀察他的知識來源。碑帖最詳,卻非我所知,只能從略;現在想先說說他的藏書。正經正史與子集名作之外,書畫與鑒藏類的書如下:

《書苑菁華》《書畫譜》《王氏書畫苑》《畫禪隨筆》《法書要錄》《芥子園畫傳》《鄒小山畫譜》《唐六如畫譜》《無雙譜》《竹莊畫傳》《雪湖梅譜》《蕭尺木九歌圖》《陳老蓮九歌圖》《十竹齋畫譜》;

《江村消夏錄》《庚子消夏記》《四朝寶繪錄》《寓賞編》《鐵網珊瑚》《無聲詩史》《畫征錄》《清河書畫舫》。

這兩類放在一起看,便知關心創作甚于收藏。著錄詳于明,略于清,且都不全。書畫則從文獻、評論到作品無所不有,且多種門類兼收并蓄。明清兩代著名的書畫譜錄大多在列。倘若相信他需要從中獲取靈感,就不妨窺豹一斑,想象一下流行趣味之變與親見原作之難。

所藏書畫目錄部分恰好可以印證這一點:都是明清作品,且不齊全。董其昌之外,明代名家各自至多一兩件,清人則對聯居多,繪畫數量有限。繪畫藝術尤其不宜稱斤論兩地分析,何況我們看不到顧大昌多少作品,也實在很難評論其畫風——今天知道他的作品還偶爾出現在拍場上,確實涵蓋了各個門類,也確實與明代以來吳門地區的傳統有了些距離。不過樣本畢竟太少,似乎不宜作出各種推論。只能期待有朝一日,能夠在至少幾部書、幾個例子的基礎上,討論一下晚清普通畫家的資源與觀念。

復次,我也關心他的生活知識??傮w來說,醫卜星象都有涉獵,并且用書都很不少。醫書中最可注意的是《西醫略論》與《東醫寶鑒》;前者出自一位傳教士合信(Benjamin Hobson 1816–1873)的譯筆,常見版本是咸豐七年(1857)上海仁濟醫館刻本。從今日公藏情況逆推,當初流布范圍可能很廣,青海、陜西、山西、湖南等地都有收藏。后者則由朝鮮宣祖李昖的御醫許浚撰成,最初刊行于1613年。這部書很大,國內公藏也不像前者那樣常見。零星查考,但知朝鮮刊本曾經流入,道光十一年(1831)富春堂、光緒十五年(1889)江左書林亦曾先后刻印。

顧大昌通醫術,曾為劉泳之的母親治病??伤吘共灰葬t術知名,也沒有材料證明他需要部分靠行醫為生——事實上,從他的二品誥命及其他材料看來,顧家實在應該很不差錢。倘若他只是一位邊緣人物,卻也能看到這些著作,或許可以推論:在治病救人這樣實用的范疇里,知識流通還比較順利。

堪輿之術舊屬道流,或許也在顧氏信仰的范圍內,書單中除了道教內典,還有不少風水書籍,占星術、相宅法、算命書,都在其間。材料有限,實在很難知道是否純然出于興趣。更難知道的是,若為興趣,當時又有多少同道中人。此外,他對心學大概還有一點好感,藏有《近思錄》、《人譜》、《功過格》幾種著作;這本來是最為平常的事,在強烈的道教信仰下卻比較突出了。不過回顧《亸錄》,卻可知道他的精神世界比較自洽,至少在光緒六七年間,心學體系中的懺悔、自省那一套沒有起作用。

也有一些書反映其日常愛好。有琴譜若干種,據古琴史學者見告,各書流派有異,不過都很常見。對照所藏文玩,有“梅花斷紋琴”一床,“背有太和二字”;“蛇腹斷紋琴”,“今補置”;又有“蕉葉琴”,“自銘古劍子三字”,能夠操縵確鑿無疑。還看詞曲小說?!哆€魂記》、《西廂記》原是曲,前邊挨著《審音鑒古錄》,后邊還有《納書楹》,則是較為實用的曲譜——雖無旁證,大概也可推測他也許能夠拍曲。小說則有《三國演義》、《貫華堂水滸》與《京擺版紅樓夢》。于是難免揣測:不收《西游記》,是因為它的佛教背景嗎?

翻過我毫無了解的文玩目錄之后,藏品部分就以一段短跋結束了。至此全書四個小類都已介紹完畢,卻苦于很難給這篇文章下結論。顧大昌的創作與收藏,多少還有一點旁證材料,方便我做出有限的推論;但我無法深談他精神信仰和知識圖景,無從補綴他在1860-1880這二十年間的生活軌跡,也不知道他怎樣看待自己的命運。

    校對:丁曉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梁县| 宜川县| 章丘市| 宁武县| 合江县| 马公市| 老河口市| 延边| 武川县| 民权县| 宜章县| 越西县| 岗巴县| 福海县| 怀柔区| 河曲县| 蒙自县| 白朗县| 湖北省| 安陆市| 安吉县| 安溪县| 都昌县| 垦利县| 肇庆市| 化德县| 绥中县| 杭锦后旗| 临江市| 榆中县| 镇康县| 中江县| 昌图县| 南溪县| 桐柏县| 朝阳县| 东乡族自治县| 凤台县| 乌拉特中旗| 凤凰县| 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