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帶一路”在拉美落地開花,美學者:中國參與競爭是好事
傳統概念中,拉美是距離中國最遙遠的地區。但是這樣的圖景在近些年正悄然發生改變。
雙方在經濟領域的合作正在增強。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拉加經委會)10月30日發布報告稱,今年拉美地區出口有望扭轉連續5年的下滑趨勢,預計拉美和加勒比地區今年出口總額將同比增長10%,其中對中國的出口額同比增長了23%。今年5月,多個拉美國家的領導人還來華參加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中國同拉美地區今年還有一件外交大事件——中國同巴拿馬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中國的外交版圖在中美洲地區擴展。
此外,不同領域、層級的對話也在促進中拉之間不斷走近。
10月30日-31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上海大學拉美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 “一帶一路”倡議與中拉關系國際研討會召開,與會中外嘉賓圍繞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個單元設置,對“一帶一路”倡議下中拉關系現狀進行了分析研判。
中國基建能力促進中拉合作
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長、國家高端智庫學術委員會主席黃仁偉在發言環節指出,在“一帶一路”從倡議走向國際合作機制和平臺、形成全球新一輪動能時,有著充分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和投資能力的中國也在尋求向世界貢獻中國方案。
拉美地區本來并不屬于“一帶一路”倡議的框架內,但今年5月在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卻得到了智利、阿根廷等拉美主要經濟體的積極響應。
對于基礎設施急需完善的拉美地區,看重“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在基礎設施領域的貢獻能力,是中拉合作走近的一大動因。
與會拉美嘉賓給出了生動案例——中國幫厄瓜多爾建了水電站,這個項目改變了厄瓜多爾的能源結構,改變了厄瓜多爾每年2-3個月電力短缺的狀況,這也成了“一帶一路”倡議的一個模式。
而在外國嘉賓和學者眼中,中國與拉美地區在進行經濟活動交往中,也需要在進一步相互了解、政策解釋力方面作出更多工作。
會議現場,韓國拉美學會名譽會長、韓國外國語大學教授金元浩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改變了國際勞動力市場的分工狀況,要收獲“雙贏”的結果就要理解另外一方的需要是什么,在拉美市場逐漸實現出口產品多樣化,在這些國家試圖攀上全球產業鏈的背景下,中國可以做些什么?
在向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評價中國在拉美市場的表現時,金元浩說,“(拉美國家)同中國的貿易、中國的投資讓拉美地區在面對(傳統關系密切的)美國和歐洲時,在政治和經濟上實現了更多的自治,對于整個區域而言,中國是個非常有益的合作伙伴。中國可以在合作中更多注意到拉美地區的一些關切:比如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基礎設施方面,以及非傳統的出口門類。”
“與中國在拉美的投資相比,韓國更集中在礦業和能源部門,更注重制造業的投資,包括對韓國本土制造業部門的投資以及在拉美當地的投資,這樣就提高了韓國對拉美的出口能力,以及從拉美通向第三方市場的再出口能力。”金元浩說。
美國學者:中國參與競爭是好事
中國在拉美的經濟活動自然也受到美國的關注,一些美國學者看待這一現象時的視角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員本杰明·H·克羅伊茨費爾特(Benjamin H. Creutzfeldt,中文名:田亞明)對澎湃新聞稱,在拉美市場,中國是一個有力的競爭者,這是一件好事,所有的經濟體、市場、投資者都會認為競爭是件好事。美國過去對競爭存在過多的關注和恐懼,而沒有看到事務積極向上的一面。
“我的研究領域主要關乎外交政策,(我認為)中國應該關注如何成功地同拉美地區進行更清楚的對話,讓拉美對中國有更好的理解;換言之,中國應該去做一種跨文化的交流,在這樣一個不太熟悉的環境讓自己的政策更有說服力。”本杰明說。
這樣的觀點在中國同委內瑞拉關系中得到了體現,“首先,在委內瑞拉的中國移民很多,我們據此深刻了解理解了中國;同時,也一直有委內瑞拉人前往中國,在中國學習并了解中國,以便回去更好地服務于委中之間的聯系。” 委內瑞拉駐上海總領事萊斯貝斯·克羅莫托·貝里奧斯·萊昂(Leisbeth Coromoto Berríos León)10月30日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委內瑞拉是中國在拉美的第一大貿易國,中國也是委內瑞拉的第一大貿易國。中國與委內瑞拉之間的關系很好,可以說,中國和委內瑞拉在經濟、政治、文化、金融各個層面都保持著良好的關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