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青報評海歸四成年薪不足8萬元:不能把留學看做是一單生意
花費不菲的海歸就業現狀到底怎么樣?日前,啟德教育聯合前程無憂、應屆生求職網共同發布了《2017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調研數據顯示,海歸第一份工作平均起薪約為10.8萬元,年收入在8萬元以下的占比最集中,大約有四成??偟目磥?,多數海歸、尤其是沒有工作經歷的海歸收入與國內大學畢業生相差不多。
關于留學究竟“值不值”的話題,一直在輿論場上有爭議。前段時間,“杭州一名海歸花200萬元出國留學,回國拿2000元月薪”的新聞,更是讓類似爭論驟然升溫。這顯然是一個讓人糾結的話題。是啊,如果出去幾年,回來后與國內大學生的收入差不多,那么出去的意義究竟在哪里?一旦海歸褪色,再難鍍金,之前的人生規劃、職業設計等,豈不是又成了一場空?有這幾百萬“啟動資金”與一腔熱血,即便在國內發展,會不會也能做成一些事情?
算細賬并沒有錯,畢竟,在教育越來越成為一種資本的語境下,考慮成本收益是很自然的事情。不過,“細賬”之外,還有一本“大賬”;留學的“生意經”之外,也應該有更開放的視野與考量。
應該看到,起薪低并不必然意味著海歸的價值就低,只是人力資源市場較以往更為理性而已。如果一個海歸能夠證明自己的能力,不管收入提升空間,還是發展前景,其實還是很樂觀的,關鍵是你要表現出你的價值。這里的道理很簡單,就是一種職場理性的回歸,是對“人”的重新發現與認知。像早些年那樣,只要鍍過金的,用人單位一概給予超一般待遇的好光景,一去不復返了。
這一方面是由于當下人才流動越來越頻繁,海歸人數暴漲,正在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另一方面,也與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速度加快、創造創新的壓力驟升有關,日益激烈的競爭迫使企業在選擇人才時更加挑剔。不是海歸不值錢了,而是“不是所有的海歸都值錢”。
這也意味著,當下選擇留學,應該從宏觀思路到微觀做法均有所調整。宏觀方面,選擇出去還是留在國內讀書,要想清楚。任何一件事情,當其成為群體行為的時候,必然會出現整體品質的下降,進而影響市場表現。微觀層面,出去留學不僅要選專業,還要真材實料地學習,掌握比較優勢,這樣才有可能立于不敗之地。如果只是為了逃避國內的考試和競爭,那就不妨調低期望值。
必須明白,競爭是常態。什么樣的薪酬對應什么樣的能力,一份畢業證真的不能說明什么。事實上,與此類“值不值”的哀鳴相對應,目前很多企業往往會花大價錢招徠知識結構完整、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和實戰經驗的海歸。像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提供的薪資并不低,關鍵是你是不是“物有所值”。
時代不同了,年輕人可以有更多的選擇,而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國內很多家庭都具備了送子女留學的經濟實力。這是一件好事情,視野開闊了,能力相應的也會提高,而國外不同的文化也會成為一個人發展的重要滋養。很多時候,真正的人才正是在這種文化的碰撞、融合中脫穎而出的。
也因此,不能僅僅把留學看做是一單生意,而是要有更長遠的考量與更開放的視野。說到底,不是人家開出的起薪低,而是你只能值這么多錢。一個日益開放的國家,怎么可能不需要真正學兼中西、貼近前沿的海歸?又怎么可能不會提供一份令人滿意的薪酬?
(原題為:《年薪不足8萬元?留學不是一單生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