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杭州96歲老人捐50萬元積蓄助學:為農村孩子盡最后一份力
浙江新聞客戶端10月31日消息,“這些錢,留在我這里沒什么用,給生活困難的學生,也許能發揮更大的作用。”面對周圍人的困惑的眼神,嚴劉祜顯得很平靜,他說現在手頭有這些錢,就都把它捐了。
嚴劉祜老人今年96歲,從事了一輩子的教育工作,過去曾資助過不少困難學生。前不久,老人做出了決定,將畢生積蓄的50萬元全部捐出,用來助學。
老人說,他出生于貧寒的家庭,在社會的扶助下,才得以完成學業。現在年紀大了,錢留在身邊沒什么用,打算把這些錢捐出去,讓一些農村家庭困難的孩子更好地完成中小學階段教育。
在社會的幫助下完成學業
嚴劉祜老人的生活非常節儉,當記者10月26日在位于杭州城西的老人家中見到他時,注意到他家里的家具都是舊式的,有的還已破爛,用繩子綁著固定。他正坐在一張破舊的椅子上,全神貫注地閱讀當天報紙有關黨的十九大的報道。
“十九大報告提到要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我感觸很深。從事了幾十年的教育工作,我見證了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孩子走進各級各類學校。我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能為教育再盡一分力量。”雖然已年過九十,但老人對時事仍非常關心,每天都讀報和上網,尤其關心有關教育工作的報道。
因為工作原因,老人去過省內多所中小學校,最讓他牽掛的,是那些困難的學生?!敖逃梢愿淖円粋€人、一個家庭的命運,如果是因為經濟原因沒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那是影響一輩子的大事情?!闭f到這兒,嚴劉祜深有感觸。
1922年,嚴劉祜出生于溫州鹿城一個貧寒家庭,小學畢業就輟學了。直到一年半以后聽鄰居說溫州中學設有助學金,學習成績優良的可以享受,這才使他嘗試著去報考。幸而被錄取了,又遇到一個難題。當時溫州中學初中部在倉橋(今溫州實驗中學所在地),嚴劉祜家在西門外,相距較遠,中飯來不及回家吃。這時住在倉橋不遠處的熱心鄰居主動伸出了援手,約他每天到她家吃中飯,這一直持續了三年之久。
嚴劉祜讀高中時,正是日軍侵華時期,溫州遭受野蠻轟炸,溫州中學被迫遷到青田水南。六七百個師生一下子涌到一個小村子,是當地農民讓出了棲霞寺、大祠堂和民房,還緊急蓋成茅棚,才使得溫中師生有了棲身之地,得以弦歌不輟。
嚴劉祜中學畢業以后,在家待業,又是熱心的鄉親們出錢,讓他到麗水碧湖報考大學。當時住不起旅館,是碧湖當地學校免費安排他住在教室里,在學校食堂搭伙。他考進浙江大學,前兩年就讀于龍泉分校,后兩年轉到貴州遵義總校學習。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浙江大學已在竺可楨校長的帶領下西遷,為了讓東南各省的學生方便入學,特在龍泉設立分校。
嚴劉祜記得,當時分校師生加起來三四百人,生活非常艱苦,住的是臨時搭建的茅棚,吃的餐餐都是青菜淡飯,有時去飯廳遲了還會餓肚子。但同學們生活上相互關心、幫助,附近的鄉親也給了他們很多支持。就這樣,嚴劉祜在社會、親友的支持下,終于在艱難的歲月里完成了學業。

經常去全省各地的中小學調研走訪
1945年大學畢業后,嚴劉祜先是在遵義和重慶的中學任教,后在廣州《世界新潮》雜志當編輯,然后回到故鄉溫州任教。1949年以后,他參加《浙南日報》(《溫州日報》前身)創刊工作。1951年7月,因工作需要,嚴劉祜調到浙江省教育廳,開始擔任《浙江教育》刊物的編輯。
“除了短期的新聞工作,我的職業基本都和教育有關,不是在教育報刊社,就是在學校?!眹绖㈧镎f,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還先后在杭州五中、金華三中任教,也曾參加省中學語文教材的編寫,《浙江教育》一直是全國發行數量和影響力都較大的教育刊物。為了辦好它,編輯人員經常去全省各地的中小學調研走訪。嚴劉祜同樣也去過全省各地多所學校。
“我們的中小學生,多數生活在農村,所以我們辦的學生刊物要盡可能地多一些農村元素,能讓農村孩子喜歡讀,讀得懂?!眹绖㈧镎f。他經常到農村的中小學,跟老師、學生一起交流、探討,了解他們的情況和需求,反映到編輯部,努力促使刊物不斷加強指導的針對性。也會盡可能地把學校、學生的困難向各級黨委政府反映,想辦法幫助他們爭取資金、政策支持,自己也曾拿出工資收入,幫助一些農村學校改善教學設備,幫困難學生解決學雜費、生活費。
“我剛工作的時候,嚴老已經快離休了,但我對他的印象很深,他為人特別善良,每到年底,他會收到許多信件和賀卡,都是他教過的學生和經常聯系、幫助的基層教師、學生寄給他的?!眹览系耐拢F浙江教育報刊總社社長、總編輯陳寧一回憶。

希望為農村孩子盡最后一份力
“真的很感謝嚴爺爺,在我的眼里,他就是我的親爺爺。嚴爺爺不僅資助我完成了學業,還教會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一輩子都忘不了他?!闭f起嚴爺爺,現年26歲的淳安女孩艷艷(化名)語氣里充滿了感激。
2003年,嚴劉祜得知淳安農村小學女生艷艷家庭生活困難,他對這個女孩說:“你的困難我幫助解決。你一定要好好學習,以后你的生活會好的?!睆哪菚r以后,嚴老多次給艷艷寫信,鼓勵她好好學習,全面發展。每個新學期開始前,都匯一筆錢給她。
在嚴劉祜的幫助、支持下,艷艷順利地完成了小學、中學學業,考上大學,現在已經走上了工作崗位。“前段時間,艷艷還專門來看望我。我想,如果我的一點點付出,能夠幫助一個孩子改變命運,那是很值得的?!眹绖㈧镎f。
2015年,是浙江大學1945屆學生畢業70周年的日子,嚴劉祜和健在的為數不多的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老同學開了一個視頻會。會上同學們相互勉勵,要在有生之年,活得健康,快樂,做一些有益于社會的事。今年5月,浙江大學120周年校慶,作為校友的他,為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捐了1萬元,成了“支持大學建校120周年‘聚沙成塔’眾籌捐贈”活動中,年齡最長的校友之一。
嚴劉祜說,據他了解,盡管現在經濟發展,社會普遍富裕,黨和政府也非常關心困難地區和困難家庭,但因為種種原因,總還是有一些家庭的生活比較困難,需要幫助?!拔业暮⒆哟蠖际墙逃ぷ髡撸齻儗ξ业木栀Y助學行為完全支持?!眹绖㈧镞€說,只要生命不止,他關心教育的心思就不會停歇。
浙江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對嚴劉祜捐資助學一事非常重視,準備近期與與溫州市教育局、溫州市教育基金會簽訂捐贈協議,定向資助溫州農村困難家庭。 (本文原題為《杭州一位96歲的老人,要捐畢生積蓄用于助學》)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