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代寫論文,公開的捷徑與秘密

導語
2019 年,翟天臨“不知知網”事件曝出,其博士學位被撤,引發了學術界論文大整頓。該年被戲稱“天臨元年”。前不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兩名學生畢設找槍手有償代做,完成后因敲詐槍手,被槍手曝光。該校還表示,其余畢業生畢設也將從嚴審查。此事被學生、網友稱為“天臨四年,盧雷事變”。
畢業論文抽檢、盲審,代寫參與者會受到開除學籍、撤銷學位等處分。如此嚴厲打擊下,為何還會有學生選擇鋌而走險?代寫產業鏈又暗自存活了多久?

01
學位險中求
5 月 24 日,科技部通報 24 起醫學科研不端案例;25 日,一重慶高校學生畢業設計疑似涉嫌抄襲;26 日,一湖南高校應屆生抄襲他人畢業設計并用于參賽……每到畢業季,抄襲、論文作假等學術不端行為扎堆顯露。甚至有高校老師在學生答辯時直接講明,“你這個實驗外放給點錢,就能給你做整套的,你知道嗎?”可見“借鑒”、“指導”、“外包”在高校中已經暗自成風。

2012-2018 年,教育部辦公廳先后發布《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關于嚴厲查處高等學校學位論文買賣、代寫行為的通知》,提及涉事高校、指導老師、學生等都要被追求責任。其中,對參與購買、代寫學位論文的學生,給予開除學籍處分。已獲得學歷證書、學位證書的,依法予以撤銷。被撤銷的學歷證書、學位證書已注冊的,應當予以注銷并報教育行政部門宣布無效。
然而種種屢見不鮮的學術不端行為,似乎表明,當今學生、代寫人員并沒有很在意這樣的嚴厲處罰。在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中,有關論文、設計等作業似乎是最枯燥乏味的部分。沒時間、沒思路、忙實習……一籮筐的借口也造就了相關產業鏈的持續發展。
02
“沒有買賣,就沒有代寫”
西安“盧雷事件”中,槍手表示,二人是在某二手平臺上找到其代做項目,結束后才告知是畢設。在相關處理辦法中,確實少見有關平時論文代寫的責任追責。大學代寫作業、代發文章要比學位論文普遍得多。
在二手平臺、電商平臺中直接搜索“論文”“代寫”等字樣,無法檢索,但只要稍稍更換關鍵詞如“文章”、“項目”等就能輕而易舉獲得想要的結果。各大院校的貼吧跟帖下、QQ 群、微博等地依舊是代寫發展客戶的“重災區”。通常情況下,在確認交易意向之后,賣方會要求轉移至微信或 QQ 進行進一步的需求溝通,以避免被平臺封號。

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此前統計,我國發表的 SCI 論文數量已經居于世界第二位,但另一方面,中國 SCI 論文撤稿數量也高達 1/3。撤稿原因多為“出版機構調查”“同行評審虛假”“文章重復”“抄襲”“數據錯誤”和“圖片重復”。審核嚴格的 SCI 尚且有相當一部分人想要魚目混珠,更不用說審核相對寬松的部分國內期刊。早在十幾年前,就有專家學者保守估計我國買賣論文產值為 10 億人民幣。

“盧雷事件”中,二人論文代寫費用在一千元左右。這個價格對月生活費一兩千的大學生而言,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但用在畢設這樣一件階段大事上又顯得十分“實惠”。除學位論文和平時的論文作業外,高校創新實踐學分也可通過發表論文獲取。采訪了解后我們得知,這樣的一篇論文,代寫代發僅需三四百元。
03
我賺錢、你畢業,“雙贏”
簡單來說,代寫論文有個人小作坊和完整鏈路“代工廠”兩種模式。規模稍大的代寫工作室往往包含寫手、中介等角色。在各大求職平臺上,這類工作室將寫手包裝成“一對一輔導老師”。在求職網站上搜索,“論文輔導老師”需求量極大。與 HR 簡單溝通后了解到,“可以指導,也可以寫作”,在問及是否會產生學術不端等問題后,幾乎所有 HR 都已讀不回。

有寫手向我們透露,兼職代寫收入每月能達到一萬元。學歷也并非一定要 985、211 的碩博高材生,“幾乎是個大學生就能勝任”。代寫論文也絕不僅僅存在于高校學生之中,當評選職稱等等需要論文數量支持時,代寫論文的需求就會自然而然的顯露。

但歸根結底,代寫論文都是一件需要隱匿在暗處的事,如“盧雷事件”中,學生敲詐槍手的僅為少數,更多的還是槍手利用學生心虛、認倒霉的的心理實施詐騙。收到錢就拉黑是常事。2021 年湖南省法院判處一起代寫詐騙案,犯罪團伙被判有期徒刑十個月到三年不等,他們對于能否幫助客戶在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持放任態度,能發就發,發不了就 PS 一張“錄用通知書”發給被害人,打消其疑慮,促使對方快速結清尾款。后續還會給被害人郵寄山寨期刊、山寨“維普網”鏈接。諸如此類的案例數不勝數,但依舊有學生想鋌而走險,依舊有寫手想掙個外快。
結語
論文買賣、代寫的查處工作主要依托高校、科研單位自查。雖然有些個案得以通報公開,但是畢竟查處的手段有限、查處的動力匱乏,當事人所屬單位“息事寧人”的現象突出。在“盧雷事件”中,有網友曾預測校方可能不會開除其學籍,因為畢竟東窗事發時,還沒有進行答辯,盧雷二人還有更改選題的可能。事實也果真如此,二人僅留校察看一年。不知該事件是否會對二人后續工作、考研產生影響。“熱度過去,風波也就自然過去了?!?/p>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