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提高科技期刊等科技軟實力?中科協、中國工程院回應
6月6日,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建設科技強國”發布會上,有媒體提問:這十年來,我們國家科技硬實力的發展非常迅猛,大國重器、大國工程在國際上都很有影響力。相對而言,以科技期刊為代表的科技軟實力,可能發展的要相對緩慢一些。很多科研人員有科技成果論文要發表,第一時間都想到要投《自然》《科學》等歐美國際期刊。請問科技界對此怎么看?近幾年我國科技期刊建設取得了哪些進展?未來在提高科技軟實力方面我們有沒有自己具體的舉措和規劃?
對此,中國科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張玉卓表示,這些年,我國科技工作者發表論文,可以說是井噴,統計我們只在英文刊上發的論文,2021年就有68萬篇。相比而言,我們在自己國家的英文刊上發的偏少,這確實是個問題。黨中央高度重視,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這個文出來以后,最近行動的比較迅速,可以說,這幾年的發展還是比較快,國際重要期刊檢索庫目前收錄我國科技期刊的數量翻了接近一番(從152種增至257種),刊均影響因子也由過去1.13升到4.42,增長了2.9倍。有一批優秀期刊已經躋身到國際前列,有25種期刊的影響因子學科排名進入到國際前5%,有20種期刊位列學科前三,還有三個刊是進入到全球百強。英文刊雖然成長很快,從244種增到現在的436種,但是遠遠不能滿足我們國家科技工作者要發高影響因子刊的需求。
張玉卓表示,下一步,實施了“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這個計劃主要目標是要擴大領軍期刊方陣,做強后備期刊梯隊,推動更多優秀期刊進入世界一流行列。今年新增的刊要超過50種,有一部分在國外注冊的英文刊符合標準的可以在國內登記注冊。下一步,要加快科技期刊集群化改革和數字化發展,培育若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出版機構,建立有國際水平的數字出版服務平臺,還有開放獲取資源平臺,吸納更多的高水平科學家參與中國期刊建設,促進科研論文和科學數據的共享。
工程院院長李曉紅表示,以工程院的期刊為例,這十年取得了迅猛發展。中國工程院的期刊叫做“1+9+1”,“1+9”是一個總刊、9個子刊,還有一個是中文刊。1就是“Engineering”,世界上有Science、Nature,所以我們打造的英文刊就是Engineering,9個子刊涵蓋能源、機械、信息、環境、農業等等。我要說的是Engineering這個期刊,按照我們的構想,今后努力成為像Science和Nature那樣有名的期刊,那是我們的目標,目前Engineering期刊從過去的影響因子零點幾,今年上半年影響因子已接近12,在世界工程科技綜合期刊中排名第一,已經是很了不起了,也得到了世界的認同,還有9個子刊,也在各自領域發揮了作用。所以我認為這幾個方面還是取得了長足發展,并且我們也是積極響應剛才科協張玉卓先生所說的,建設一流的優質期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