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吃草的老虎”到奔跑的“豪豬”:印度外長蘇杰生的對外戰略藍圖
《印度之路:不確定世界中的策略》(The India Way: Strategies for an Uncertain World)由現任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S. Jaishankar)撰寫,于2020年9月出版。[1]蘇杰生于1977年加入印度外交部,在其近四十年的外交生涯中先后擔任過印度駐華大使、駐美大使、外交大臣和外交部長等職務。這本書是蘇杰生基于過去兩年在大學、智庫、論壇上發表的一系列講座修改而成。本文通過對該書的梳理和編譯,探究印度近年來的外交轉向和未來憧憬。
一、確定性的多極世界
蘇杰生首先對近幾年的國際環境做出了判斷,近年來國際環境正在發生重大變遷,這對印度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一)世界將進入一個不確定更大的時代。世界上仍有一些要素在穩定的發揮作用,例如地緣政治、市場的審慎、沖突的不可預測性、經濟上的相互依賴、技術優勢的重要性等,但國際局勢正在發生重大轉變,不同程度的競爭、融合和協調正在發生。未來的世界是一個亦敵亦友、力量均勢、價值觀沖突的多極世界。
(二)中美將塑造相互脫鉤的平行世界。中美關系的動態變化決定了時代背景。中國作為一個潛在的超級大國正在崛起,但由于美國實力已經減弱、中國崛起遠未成熟,中美未來不會走向兩極世界,而是會形成平行世界。這種平行世界表現為兩國在技術、商業、金融、互聯互通、機制等方面的脫鉤和兩個平行秩序的形成。
(三)各國將以更加多重、開放、靈活和機會主義的方式處理彼此關系。由于美國衰落和中國尚未成熟,這為其他行為體的發展騰出了空間,特別是中等強國。在多重選擇的世界中,存異的朋友與合作的競爭者是這一新興場所的顯著特征。
二、從“印式防御”向創造性介入轉變
在變遷的國際環境中,蘇杰生認為印度應該摒棄早期“政治浪漫主義者(political romantics)”的路子,轉而采取更加積極、冒險、富有創造力的現實主義姿態參與國際事務。
(一)從史書和過去的實踐中吸取教訓,根據時代的變化靈活做出調整。自獨立以來,印度外交經歷了六個階段。在前五個階段,印度未能及時把握機遇,對此蘇杰生總結了五個教訓:一是獨立初采取的不結盟和樂觀主義立場導致印度忽視了硬實力至上的殘酷現實。二是未能充分利用全球環境促進國家發展。三是冷戰時與西方的接觸以歐洲為中心,沒有充分迎合美國的新主導地位。四是低風險的外交政策只能產生有限的回報,因此要冒險,一個渴望成為領導者的大國,不能接受邊界不穩定、地區不融合和機會流失的窘境。五是正確解讀世界走勢和各國意向。2014年莫迪政府上臺之后,印度進入第六個階段,由于印度已經躋身世界主要經濟體之列,承擔更大責任的能力也更加顯著,因此它“應該毫不猶豫地與過去決裂”,重新審視和計算,特別是重新解讀不結盟立場。借鑒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中的故事,印度應該向考蒂利亞式的現實政治轉變——展現決心和責任感,利用機制和他國獲取利益,認識到聯盟、使用武力和詭計的重要性。
(二)與時俱進地采取現實主義立場,清晰認識到并有效地聲明自己的利益。在一個更加赤裸裸利己主義的世界里,印度需要摒棄過去過度謹慎的做法,利用差距和優勢,更大膽地參與和決定世界議程和結果,以更富創造性的方式與更廣泛的國家建立伙伴關系。
(三)采取溫和民族主義堅持戰略自治,利用多重目標和方式調和分歧。當前世界民族主義復興趨勢明顯,但這一現象有其重要意義。民族主義復興反映了世界權力等級的變化,包括亞洲的崛起和中印的崛起。民族主義是組織社會、維護社會團結和保持社會群體對國家忠誠的基礎,政治上有利于國家應對地方和超國家的挑戰。印度可以在突出自己獨特個性的同時,與世界建立舒適感,承擔全球責任,發揮建設性作用。
三、印度對外策略的最佳組合
蘇杰生認為,在這樣一個不確定性更大、多極化的時代中,聯盟的重要性正在下降。印度要利用好全球環境,運用不同的策略與不同的對象國打交道,組合形成最佳的對外戰略,同時與美國、中國、歐洲和俄羅斯等競爭大國接觸。印度需要“與美交好、管控中國、與歐洲培養友誼、安撫俄羅斯、拉攏日本、吸引鄰國”(engage America, manage China, cultivate Europe, reassure Russia, bring Japan into play, draw neighbours in)。
(一)學習、防控中國。中印關系是最重要的關系之一。過去幾個世紀中,絲綢之路連接著兩個文明的中心地帶,帶動了中印之間知識、宗教、貿易的聯系。但是絲綢之路時代的傳統聯系已經完全從大眾敘事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中印在上個世紀遺留的一系列歷史問題,包括中印邊界爭端、印度在西藏問題中的負面角色、中巴關系等。2009年之后中國加速崛起,印度在未制定必要標準和條例的情況下向中國開放,以至于掏空了本國工業的許多部門,雙方缺乏互惠。因此,印度需要跳出思維定勢,找到一個新的辦法來保護其權益,書中大致給出了三個策略:一是學習中國的發展道路。與其它國家合作是中國經濟增長軌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印度也不要限制自己的選擇。二是強調印度相較中國的優勢,例如印度在支持互聯互通倡議時更強調公認的商業原則和協商原則等。三是管理好與這個強大鄰國的關系,不斷調整尋求平衡,政策走向取決于雙方能否充分包容對方的崛起。具體來說,印度需要在判斷中印關系時從大局考慮,維護邊界地區的和平與安定,同時也要預防對方的單邊行動。對于未來,蘇杰生提出了一個展望:當中國真的變成一個全球性大國,印度也在世界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時,協調兩國的利益需要更成熟的領導能力和系統性的外交技巧。
(二)積極培育與西方的友誼,突出與美關系。印度歷史上一直對西方采取包容立場:與上個世紀50-60年代的中國和上個世紀30年代的日本相比,印度從未以反西方情緒進行國內動員。在大多數國家追求狹隘利益的時候,印度以更開闊的視角看待世界,強調與西方的合作。此外,印度和西方在自由民主政體、治理實踐、市場化和法治化方面與西方有很多共同之處,并且雙方價值觀和利益日漸趨同。因此,印度和西方都不應該忽視對方的影響力,雙方需要融入彼此的世界藍圖中,并將印度的實力增長視為符合西方更大利益的戰略發展。其中,印美關系是印度與西方整體關系的核心。
(三)增進與周邊地區國家的伙伴關系。印度需要投入更多加強與周邊的結構性聯系,保持與周邊地區的穩定關系。一是印日關系正在升溫,兩國在利益、價值觀等方面都有共同之處。印日關系在印度國內享有不同政治派別的支持,因此在印度推進印日合作可能是外交政策中阻力最小的。印度應該在進一步提升兩國關系,同時學習日本利用國際環境改善自我地位的策略。二是印度和東盟在經貿方面的互動一直穩步增長,其中新加坡是重要樞紐。三是印太地區是印度擴大對外交往的關鍵,而印度真正能發揮作用的地方是印度洋。在該地區,印度主張保護本國領土安全和利益、推動更強的互聯互通、深化與海上鄰國的經濟和安全合作、提升危機中集體行動的能力、促進該地區更加可持續和一體化的發展等。
以上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編譯。該書為印度外交部長在任時期發表的專著,因此內容完全基于印度中央政府的立場。同時,由于本書大部分章節由蘇杰生的公開演講改編而成,因此語言偏口語化、結構較為散亂,有明顯的政治宣傳色彩,并不一定與印度實際作為相符。但自這本書出版至今的近兩年時間內,蘇杰生的對外戰略藍圖似乎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因此有必要重新細讀和反思。
(作者:隋雪濛,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博士生。)
注釋:
[1] S. Jaishankar, The India Way: Strategies for an Uncertain World, HarperCollins India, 2020.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