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剛剛,云南省會變大了
原創 杔格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2229-云南省會變大了
作者:杔格
校稿:朝乾 / 編輯:汑洛
2022年5月26、27日,昆明市與西雙版納州共同建設磨憨國際口岸城市工作會議在西雙版納州召開,通報云南省委、省政府關于昆明市托管西雙版納州磨憨鎮共同建設國際口岸城市的情況,該項工作正式全面啟動。
這是繼2021年12月3日中老鐵路開通以來,關于省會昆明與口岸磨憨的又一件大事。托管磨憨鎮,將讓昆明成為全國唯一一座有“邊境線”的省會城市。
距離中老鐵路開通已有半年時間,昆明和磨憨再次搞了個大新聞。
磨憨究竟在哪里?它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今天的特殊地位?
因鹽而生
磨憨,地處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最南端。
昆明托管磨憨一事,不涉及行政區劃調整
磨憨仍在西雙版納州境內,昆明市政區不變▼

“磨憨”一詞,對于滇省以外的大多數人而言,可謂陌生。的確,出了云南省,人們在提到云南重要的口岸之時,無外乎最先想到的是兩座全國知名的口岸城市——瑞麗和河口。至于磨憨,的確不太出名。
磨憨同時也是云南省最南端▼

磨憨歷來是滇西南地區重要的產鹽地,是因鹽而產生與發展的一處聚落。“滇史巨擘”方國瑜先生曾對此有過考證,磨憨產鹽至少自南詔(與唐同時期)即已有史可查:“在此地區產鹽,其最著者,景谷之益香、抱母,普洱之磨黑、石膏、易武,勐臘之磨歇、磨龍、磨拉、磨酣、磨廠諸鹽井區。所謂‘鹽井一百來所’,即在此地區。”
方國瑜故居就在麗江大研古城
古城內也有一座以其命名的小學(圖:杔格)▼

其中提到的“磨酣”,就是磨憨。根據《勐臘縣地名志》的注解,“磨憨”為傣語地名,“磨”為“鹽井”,“憨”為“富裕”,合起來則為“富裕的鹽井”之意。
滇南地區,好多“磨”▼

另外據傳,雖然“磨憨”為傣語,但是最早開發利用鹽井者,為當地世居者之一的克木人。
西雙版納地區生活著諸多克木人
克木人今歸屬為布朗族(圖:圖蟲創意)▼

此地的克木人后來由勐侖土司管理,而勐侖土司也動員了一批傣族民眾移居磨歇一帶,挖井取鹵熬鹽。除了磨歇“一大井”外,還有磨龍、磨老(今磨本)、磨達、磨憨“四小井”,由就近村民自由熬制。
但即便如此,長期以來,磨憨地區并未形成稍具規模的聚落,僅有少量鹽工及其家屬居住在山谷里的鹽井周邊,只在附近山壩里分布著零星的傣族村寨。1917~1930年的數據即可證實這一切,“大小五井”僅有灶戶100個,鹽工200余名。
勐臘當地的傣族村寨(圖:圖蟲創意)▼

此后在上世紀30年代,一批來自墨江、景東的漢族群眾隨馱運鹽巴的馬幫遷徙到了磨憨一帶,與周邊傣族相鄰而居,從事農耕生產。至解放初期的50-60年代,又有大批漢族群眾陸續遷居至此,在離邊境線稍遠的壩區形成了相對較大的聚落。
雖然人口頻繁不斷地往磨憨地區遷徙,但直至70年代,今磨憨鎮所在的狹長山谷中依然是一片人跡罕至的莽蒼山林。
這一階段的遷徙以滇南內部為主▼

中老邊界
磨憨所屬的西雙版納(勐泐),地處中國西南邊陲,歷來為“煙瘴之地”,處于中華儒家文明與東南亞南傳上座部佛教文明的交接之處。
西雙版納的佛教廟宇
以小乘佛教為主(曼聽總佛寺,圖:杔格)▼

談到磨憨,就不能不提到與它相對接的老撾口岸——磨丁。舊時,中原王朝與東南亞傳統王國之間,在以磨憨、磨丁為代表的邊陲山地,非但沒有確定的邊界線,反而在此形成了一片模糊的緩沖地帶。
東南亞地區傳統信仰
和西雙版納相似(圖:杔格)▼

明清時期,老撾宣慰使司(治瑯勃拉邦)至云南布政使司(治昆明)的“貢象下路”,應該是從老撾向西北行進,大約經過磨憨、磨丁一帶,而后經車里(景洪)、思茅(普洱)、元江一線的驛路至昆明,共68日行程。中老交界地帶山嶺盤結、溝壑縱橫、閉塞阻隔,即使是作為交通干道的驛路,也多為鳥道羊腸,道遠且阻。
走向很接近今天的中老鐵路
(圖:《中國歷史地圖集》)▼

到了19世紀70-80年代,法國開始覬覦這片土地,其原因無非是垂涎于當地的鹽、茶資源,以及看中了該區域作為交通要沖和戰略要地的價值。隨著法國強勢介入,原本山水相連的磨憨與磨丁,舊有的穩定態勢被打破。
普洱茶得名于明清時期的普洱府
普洱府的范圍不僅今日的普洱市
西雙版納也屬于普洱茶的重要產地(圖:杔格)▼

1895年,在清政府與法國簽訂的《中法續議界務專條附章》中,車里宣慰司(十二版納)之勐烏、烏得及勐臘縣南的磨丁、磨別、磨杏三鹽井地被劃歸法屬越南。1897年,中法雙方簽署《滇越界約》,中老邊界最終以條約的形式加以確定。時至今日,中老29號界碑永遠地樹立在磨憨與磨丁之間。
界碑就在兩座國門之間(圖:圖蟲創意)▼

劃界之前,磨丁和磨憨的一些村寨中的邊民,“以物易物”的互市極為頻繁;劃界之后,邊民互市并未受到影響,清政府也于1897年始建隸屬于中國海關思茅關的易武分關,可視為今日口岸的雛形。
易武可以認定為今日勐臘縣的老縣城
(圖:圖蟲創意)▼

1927年,今日磨憨所屬的勐臘正式建縣,時稱鎮越縣,因其地處極邊,界連法屬越南,取“鎮守越邊”之意。
1932年至1938年間,鎮越縣政府征調民工修建境內道路,以縣府治所易武為中心,東通老撾勐烏-烏德(約烏),北連江城,西北至思茅(普洱)、普洱(寧洱),西南至車里(景洪),東南至老撾瑯南塔、勐悻。至此,中老邊境得以連接貫通,道路網絡已初具雛形。
當時的鎮越縣與今日勐臘縣轄境相似▼

新中國成立后的1949年11月6日,鎮越縣人民政府成立,鎮越臨時支關也于1951年成立,邊民互市點多在尚勇。后來鎮越縣歷經拆分、重組、合并、縣治搬遷、更名,“勐臘縣”之名于1959年正式出現。
勐臘為中老緬三國交界之縣(圖:長光衛星)▼

這一時期,出于邊疆建設和鞏固國防的需要,道路的建設不斷加快。但是,磨憨此時的地位并不如周邊其它邊境地區,比如打洛。1958年,作為昆洛公路支線的小勐養至勐臘公路通車。1965年,這條延伸到磨憨的支線——“小磨公路”全線竣工。
G213小磨公路與G219(原G214)交會點
G213(策磨線)的終點即為磨憨(圖:杔格)▼

1967年11月,中老雙方簽訂關于中國無償援助老撾修建公路的協定,自1968年初起,歷時10年,修建了6條總長1018公里的公路(稱為“68-6”工程),成為當時老撾質量最好的公路。
這6條公路貫穿豐沙里、瑯南塔、烏多姆賽、瑯勃拉邦、桑怒5省,成為連接老撾上中下寮的中樞紐帶。其中從中國磨憨起經老撾磨丁、納堆、納磨至孟賽一段全長105公里,又從磨憨、磨丁經納堆到瑯南塔一段全長69公里。如此,磨憨、磨丁邊界兩側的道路已初具規模并形成網絡,為口岸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磨憨-孟塞基本為中老鐵路走向
在納堆分兩路,另一條去往瑯南塔▼

自解放初至改革開放初,受國際形勢影響,中老邊民互市也曾兩度中斷,期間磨憨也被新辟為互市點。
磨憨口岸
1983年,中老邊境貿易開始恢復后,邊民互市已不能滿足雙方物質需求,加之交通條件改善,雙方商業部門的小額貿易不斷擴大。1985年,磨憨口岸成立,隸屬于勐臘海關,雙方經濟更加活躍。
口岸成立后,磨憨附近的城鎮也在悄然發展著,然而原處于兩山之間狹長地帶的空間已不足以容納其發展,由邊境線向內的擴張已在所難免。
1988年,因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原來居住在保護區內尚勇鄉龍門村半坡小組的15戶瑤族(頂板瑤)群眾搬遷到了今回金立村,在山谷中開墾了包括現磨憨集鎮街市在內的2000多畝土地。
如今的口岸街區,并不僅限于原有的磨憨村
回金立等村子也已經成為街區的一部分
因城建而搬遷的磨憨新村,反而離街區遠了一些
(圖:圖蟲創意)▼

對于磨憨而言,1992年是具有決定性的一年。3月國務院批準磨憨口岸為國家一類口岸,12月中老兩國磨憨、磨丁國際口岸正式開通,外貿進出口數量與人員流動實現爆發式增長。
2008年,屬于亞洲公路網AH3重要組成部分的昆曼國際公路正式建成通車。2013年,老泰兩國之間的會曬大橋建成,標志著全線通車。2017年,隨著小磨高速建成通車,昆曼公路中國段全線實現高速化。
小磨高速(小勐養-磨憨)的終點為磨憨
該線路不經過景洪城區附近(圖:杔格)▼

如今的小磨高速為G8511昆磨高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G8512景打高速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視為昆磨高速的支線。
磨憨與打洛之間的地位關系,已經悄然轉換▼

隨著硬件設施不斷提升,磨憨在近20年來又吸引了一批新的人口。來自紅河縣浪堤鄉、大羊街鄉、樂育鄉、阿扎河鄉等地,以哈尼族居多的同胞來到磨憨聚集謀生。這不由得讓人回想起舊時商幫的茶鹽馬幫貿易。滇南紅河州石屏、紅河、建水等地,素有數百年歷史之說的“走西頭”。
紅河縣在紅河州西北部,距離州府(蒙自)稍遠▼

至于省外人口遷入情況,最多的是湖南人和四川人,也有少部分來自浙江、江西、福建等地的商人。
與此同時,20多年來磨憨的行政區劃級別也在不斷提高。2000年,磨憨村委會成立,隸屬于尚勇鄉,下轄10個村民小組。
2006年,將2001年設立的磨憨邊境貿易區,更名為云南西雙版納磨憨經濟開發區。2007年,磨憨村委會劃歸磨憨經開區,由開發區管委會行使行政管理權。
2011年,原尚勇鎮整體劃歸磨憨經濟開發區管理,并恢復標準地名為磨憨鎮。之所以是“恢復”,是因為改名磨憨早在1997年已經通過,后又改為尚勇,然后再次恢復磨憨之名。
更名磨憨鎮之后,鎮中心依然在尚勇
至于磨憨經開區,則在磨憨口岸附近
(圖:長光衛星)▼

2016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復設立“中國老撾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并將其定位為“西南地區進入東盟各國的交通樞紐和產業聚集高地”,意欲通過與老撾的合作,將磨憨、磨丁作為一個整體進行集中開發,這是中國與毗鄰國家建立的第二個跨國境的經濟合作區。
2016年8月31日,磨憨鎮整建制恢復,劃歸勐臘縣管理。
磨丁與磨憨的情況不太相同
口岸街區與磨丁村距離較遠
(圖:長光衛星)▼

迄今為止,磨憨口岸是我國通向老撾唯一的國家級陸路口岸,也是中國大陸通向中南半島的重要“出口”。
磨憨鐵路口岸,磨憨站(圖:杔格)▼

昆明處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大湄公河次區域、泛珠三角經濟圈“三圈”交匯點,是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重要門戶、“一帶一路”建設的前沿樞紐。
昆明站北廣場
中老鐵路零公里標(圖:杔格)▼

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作為國家級跨境經濟合作區之一,地處中老鐵路、昆曼公路及老撾南北公路關鍵節點。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RCEP的生效和中老鐵路開通運營,兩地聯動發展將使這里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拓展市場的理想起點。
中老鐵路全線開通半年以來
國內21個省區市先后開行了
經中老鐵路的跨境貨運列車▼

時隔半年,位于中老鐵路國內段兩端的昆明與磨憨實現聯動發展,昆明托管磨憨共建國際口岸城市工作的啟動。昆磨之間并非孤例,深圳汕尾特別合作區、蘇州宿遷工業園等地,也屬于跨行政區聯動發展模式。
未來中老鐵路客運拉通后
將在磨憨站換乘(圖:杔格)▼

依托中老鐵路,從昆明到磨憨,跨越600多公里的“雙向奔赴”,昆明與口岸的聯系將更為緊密,建設沿線經濟帶,將在云南形成以兩頭帶中間發展格局。
從磨憨到昆明,最快僅需4小時19分
這是以往公路時代體會不到的速度
(左滑查看更多,圖:杔格)▼





參考文獻:
[1]朱凌飛, 李偉良. 流動與再空間化:中老邊境磨憨口岸城鎮化過程研究[J].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3):118-127.
[2]朱凌飛, 馬巍. 邊界與通道:昆曼國際公路節點中老邊境磨憨磨丁的人類學研究[J]. 《民族研究》, 2016(4):40-52.
[3]李偉良. 中老邊境磨憨人口流動與城鎮化過程的人類學研究[D]. 云南昆明:云南大學, 2019.
[4]勐臘縣磨憨鎮人民政府. 2019年磨憨鎮年鑒[EB/OL]. 2020[2020-08-10].
[5]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中國老撾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窗口. 磨憨簡介[EB/OL]. 2017[2017-06-30].
[6]新華社. “兩地”聯動發展 “四區”優勢疊加——昆明托管磨憨鎮共建國際口岸城市工作啟動[EB/OL]. 2022[2022-05-31].
[7]徐元鋒. 共建國際口岸城市!昆明正式托管西雙版納磨憨鎮[N]. 人民日報, 2022-05-31(11).
[8]云南日報. 昆明托管磨憨共建國際口岸城市 我省首創區域協同發展新模式[EB/OL]. 2022[2022-06-01].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長光衛星
END

原標題:《剛剛,云南省會變大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