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每天數千越南人往返廣西東興市跨國打工,官方正加強監管
“說好的價格,不能結賬時來砍價”,“如果能有這個價,你拿多少我們收多少”……10月25日17時50分,臨下班,7名中年男人進店挑選越南特產時多次嘗試講價,畫著妝、抹鮮艷口紅的店員阿珍熟練“反擊”,沒讓這批游客“得逞”。
24歲的阿珍是越南芒街人,未婚,中文流利,去年成為“跨國上班族”:住越南芒街,在廣西東興市工作,每月工資2300元。談及為何來中國上班,她說“工資高一點,可以學中文”。

位于廣西防城港市的東興市是邊貿城,與越南芒街僅一河之隔。兩國邊民通關出境,若不需排隊,僅用不到一分鐘時間。高收入吸引越來越多的越南人前來東興淘金,他們或在街頭散賣越南特產,或被中國老板聘用務工;或每日往返于中越兩國,或想法獲得合法務工資格。他們的身影隨處可見,是徘徊在街頭的賣貨人,越南特產商鋪里的店員,流水線工廠里的普工,物流公司的搬貨人,酒店的服務人員……
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東興市有關部門辦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出入境證》的人數為31651人次,針對務工辦理出入境證14218人次;臨時居留和常駐在東興的越南籍人員達8000多人,東興批準用工人數為6710人,辦理并在有效期內的務工證1250本。東興市人社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進入東興務工的越南人以低層次為主。
數千越南人在東興務工,官方如何監管?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從東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下簡稱“東興市人社局”)了解到,為了規范跨國勞務,并彌補自身勞動力不足,東興近年積極探索境外邊民勞務合作,尤其最近半年,跨國勞務工作得到了有力推進。如今,越南人進入東興境內企業打工,需辦理務工證。
東興市人社局潘姓負責人表示,過去存在非法務工的現象,規范工作剛起步,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在政府的構想中,今后,所有進入中國務工的越南人都納入規范管理之中,包括每日往返中越兩國的跨國上班族。該負責人強調,據相關部門預測,越南人工成本低廉的優勢可能只有5年,要抓住這段人口紅利期。

街頭賣貨人
地處我國大陸海岸線最西南端的廣西東興市,沿北侖河而建,常駐人口約30萬人。跨過北侖河,便到越南芒街,它是越南北部最大、最開放的口岸經濟特區。兩國邊貿往來讓東興成為繁榮的邊貿城市,2016年其對外進出口總額30.9億美元。
東興也是中越邊境最大的旅游集散地,從東興前往越南的游客逐年上漲。2016年,經東興口岸出入境人數突破700萬人次,其中,經東興口岸赴越南游客占廣西90%左右。
游客的光臨,讓一河之隔的越南人嗅到了商機。
清晨,東興口岸最先熱鬧起來,前往越南的中國游客絡繹不絕。與此同時,近萬名越南人通關進入東興,他們是跨國上班族、螞蟻搬家者、街頭賣貨人……
據相關政策,中越兩國邊民辦理邊民證,即可隨時通關出境。多位東興市政府工作人員證實,越南人只要到了芒街,不管來自越南哪里,均可辦理邊民證,進入東興異常方便。
在東興街頭,最有異國情調恐怕要數越南籍的街頭賣貨人。他們活躍于東興口岸附近,能說簡單的中文,街頭向中國游客售賣香煙、香水、手鏈、越南盾等越南特產。這些男的多戴綠色圓帽,背黑色斜挎包,徘徊街頭,向中國游客吆喝;女的多選擇一處蹲坐,戴白色草帽及口罩,等待中國游客經過。

身高約175cm,黝黑的臉輪廓分明,嘴角掛淺淺微笑,30歲的阿龍在街頭徘徊時,不時有中國女游客過來,要求合影。聽懂后,阿龍都會配合。
有中國游客投來目光,阿龍會抓住時機,趕緊從破舊的斜挎包里翻出幾串手鏈,吆喝“這是越南的,買一個”。
斜挎包里有各式手鏈,均由木珠串成,木質不同,價格不同,開價從30元到100多元不等。阿龍稱,手鏈都是自家做的,且沒有店租等成本,價錢已經比商場里便宜很多。當一位中國游客花50元從阿龍手中買走一條開價100多元的手鏈時,阿龍表面上為難,但興奮之情早已無法掩飾,趕緊向這位游客推薦另一條。
阿龍的老家位于越南太平省,距離芒街有500公里,坐大巴要一宿。阿龍稱,父親在老家做手鏈,他本人以前也在老家做,兩年前離家尋找商機,后來成為東興街頭的一名賣貨人。
妻子和兩個孩子在老家,阿龍一人在芒街租了房,他的活動軌跡和數千居住在芒街附近的越南人一樣:早上過關進入東興,日落時分返回芒街。雖說要跨國,但兩座城市僅一河之隔,從一邊步行至一邊,算上通關排隊時間,一般也就半小時左右。
據阿龍介紹,他比較熟的賣貨人有幾十人,都是男性,常一起行動,在街頭尋覓;若見顧客遲疑,或執意砍價時,其他人也會過來幫忙,一起想法說服對方。
“厲害的每月能賺3000元,差的只能賺1000多元。”阿龍干這行兩年了,每月可以賺一兩千元。
對于陌生來訪者,一旁的女性同伴保持警惕,不時提醒阿龍:不能說太多,小心是調查人員,會被帶走的。她不愿透露自己的名字,只抱怨說,他們在商鋪門口停留時,會被中國老板罵,說他們影響了商鋪的生意。
阿龍表示,現在生意難做,賺錢少,不少越南賣貨人改行,不來東興街頭了,他也在考慮,要不要回越南打工算了。
與阿龍在街頭不停徘徊不同,另一類越南賣貨人喜歡擇一處蹲坐,他們多是上了年紀的女性,守株待兔式等待中國游客路過。

36歲的阿麗喜歡蹲坐在北侖河河邊,前方擺放香水、油膏、手鏈等越南特產。這里是北侖河最好的觀景點之一,不時有游客過來拍照。每天接觸中國游客,阿麗學會了簡單的中文,但她沒有中國名字,叫“阿麗”僅僅是名字的讀音接近“麗”。
阿麗的家距離東興口岸約3公里,那是芒街的鄉下,她的兩個孩子、丈夫都生活在那里。她當了幾年街頭賣貨人,早上八九點過來,下午六七點回去,每月賺一千多元。
沒有顧客上門時,阿麗會站起來走動,有時趴在河邊的圍欄上,安靜地凝視北侖河,河面上不時有鐵殼船穿行,對岸就是她的家。

跨國上班族
在東興口岸附近,主打越南特色的商鋪很多,中國老板們為了營造異域情調,刺激中國游客消費,喜歡聘請年輕、漂亮的越南姑娘當店員。
24歲的阿珍是這里的“名人”,長相靚麗,中文流利,附近的店員熱情推薦,說她不久前出鏡上了新聞。
為了工資高點、學習普通話,阿珍一年前成為跨國上班族,每日往返于東興和芒街之間,出入境通關的時間和排隊有關,有時是半小時,有時要等一兩個小時。
面對中國游客砍價,阿珍早已習慣,能從容應對。不過,為一兩塊錢扯來扯去,這讓她有些反感,認為這種顧客太小氣了。
多數越南人沒有使用微信,但阿珍卻是忠實用戶,像中國女孩一樣,她喜歡在朋友圈發自拍照,而且每張都會美顏,配上越南文、中文、英文。
阿珍的同事鄭茉莉也是一名跨國上班族,她染發,紋身,口紅鮮艷,看不出是來自越南太平省的貧困家庭女孩。

2015年,鄭茉莉19歲,高中畢業,她選擇不讀大學,來中國當街頭賣貨人。鄭茉莉表示,在越南,像她這樣的年輕人,很多都不讀大學,認為讀了大學也不好找工作,浪費錢。鄭茉莉希望小她5歲的弟弟讀完高中后,出來學一門技術。
最初,鄭茉莉不會說中文,只能在東興街頭當賣貨人,每月賺2000-3000元。一年后,鄭茉莉的中文水平突飛猛進,她選擇當跨國上班族,在東興一家商鋪當店員。
“每月休息2天,工資2300元。”鄭茉莉說,現在比去年做街頭賣貨人時賺得少,但不用日曬雨淋,且收入穩定。
鄭茉莉一家租住在芒街,爸爸在芒街開摩的,媽媽在中國賣茶葉。每月,鄭茉莉固定上交媽媽1500元,剩余的幾百元可自由支配,零用或買衣服。
鄭茉莉表示,像她這樣的年輕女孩,在越南也可找很多工作,如賣衣服、飯店服務員,但工資最多1800元,假如雇主是中國人,工資可以高點,因而很多女孩都愿意來中國打工,但讀了大學,反而就不來中國了。
對于中國顧客,鄭茉莉印象最深的也是講價問題,“喜歡講價的就開高一點”,“太低就不賣了”。有顧客拿幾年前的價格比,不買也不走,一直說不停,鄭茉莉沒忍住,就和顧客吵了起來。
很多路過的中國游客會問,“是不是越南人”,聽到答復后,有些會多問幾句,甚至要求合影,留個聯系方式,加個微信。鄭茉莉并不抗拒,會選擇配合,并借機讓他們買一點特產。
鄭茉莉說,她工作忙,不怎么用微信,有人給她留言,她常常很晚才看到,而且有些人年紀大她十幾歲,根本就不適合。
盡管在東興工作兩年,鄭茉莉沒有中國朋友,對東興也陌生,她每天在家中、店里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有朋友還嘲笑她,“你在東興工作了那么久,連哪些地名都不知道”。
目前,鄭茉莉沒有留在中國發展的打算,也不想當一輩子店員。她想開一家小店,但算了算,租金、進貨等啟動資金要10萬元,這對她來說是天文數字。
40歲的東興人黃慧玲是阿珍、鄭茉莉的老板,在此經營有三個門面。黃慧玲表示,同樣的工資,她更傾向于選擇越南姑娘,像阿珍、鄭茉莉這樣的越南姑娘,“年輕漂亮,中文好,勤快能干”。
黃慧玲抱怨說,東興的游客雖然越來越多,但多數都直奔越南,進店消費的反而少了,生意沒以前好做。
像阿珍、鄭茉莉這樣的跨國上班族,東興口岸附近的商鋪隨處可見。
41歲的阿重來自越南西貢,距離芒街兩千公里,過來要坐兩天兩夜的車。他在芒街租房,白天在東興一家工藝品店當店員,每月工資1500元,過年過節有一兩百元的過節費。每月,阿重得省吃儉用,存下600元寄給留守老家的妻子和兩個孩子。

經中國女老板勸說,27歲的阿海才愿意接受采訪。阿海只讀過一年書,在越南賣過衣服,目前在東興做店員近三年,她老公在東興幫人賣紅木,兩個孩子由爸媽照顧。阿海說,她的每月能賺2000多元,其實跟芒街的工資差不多。

進廠女工
商場的窄窄過道上,一位身材火辣、皮膚白皙的越南美女靜靜地站著,羞澀地向路過的中國游客微笑。附近的中國店員介紹,她剛來東興一個月,還不太會說中文。
生活在芒街附近的越南人,若到東興淘金,多選擇每日跨國往返。他們的特點也很明顯,會一點中文,打扮相對時尚。而來自越南中西部貧困地區的人,則構成了跨國務工的另一群體,他們多是年輕女性,打扮簡單,不會說中文,直接進中國企業當普工。

越南工人的勤快廉價,滿足了中國企業的用工需求。看好東興跨國勞務的前景,今年年初,廣西北流南達時裝針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達公司”)在東興設立分公司,嘗試聘用越南工人。
南達公司東興分公司生產廠長鄒杜平介紹,目前,該分公司有工人90多名,九成是越南人,且多數是女工,男性僅13人,有10對夫妻。鄒杜平直言,招工時,打扮時尚、中文好的越南人堅決不要,一看就待不久,他招的多來自越南中西部農村地區。
經幾個月的觀察,鄒杜平發現,越南工人聽話,好管,但也不太靈活,有些小毛病總是改不過來,需要“貼身式管理”。
“一個熟練的越南工人,每月工資僅需2000多元,這比中國工人便宜1000多元。”鄒杜平表示,他所在的公司隸屬于一家香港企業,在廣東、福建、廣西等地有工廠,若在東興的跨國勞務探索進展順利,總公司有意進行轉移,在東興建立5000多工人的大廠。

22歲的阿娟是為數不多能說中文的女工,她和丈夫阿天來自越南宣光農村地區,坐車到芒街要12個小時。
今年7月20日,夫妻倆一同進入南達公司東興分公司,學徒階段包吃包住,每月有1800元。對此,阿娟很滿意,稱比在越南賺得多,而且工作時輕松,不用曬太陽、搬重物。
在和中國工友的交流中,讀過九年書的阿娟學會了一點中文。鄒杜平發現她比較靈活、聰明,有意識培養她成為技術人員,讓她承擔更多的角色。經阿娟夫妻介紹,先后有11名越南人進入工廠,每介紹1人有100元的獎勵。
在老家,阿娟有兩個孩子,大的4歲,小的3歲,夫妻倆每月會存3000元寄回家。

得知有人來訪時,40歲的馮氏愛化了淡妝,特意穿上一件暗紅色裙子。
馮氏愛是芒街周邊的農村人,同村有20多人在東興市保通冷凍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通公司”)打工。2015年5月,在東興口岸附近看到招聘信息后,馮氏愛找了一輛摩托車,直接找到保通公司求職。
馮氏愛做過很多工作,種田地、賣海鮮、進服裝廠,一般每月能賺1000元左右,最高時拿到過1500元。來到保通公司后,她每月能賺2200-2800元,“什么時候保通不要我們了,我們才回去”。
“越南工人都很節省,最多逛下超市買點水果,一般自己留一兩百元,剩下的工資都拿回家,甚至有人專門負責帶錢回越南,抽點提成。”保通公司一名李姓管理人員表示,該公司目前有180多名越南女工,多數是芒街周邊地區的,她們每月兩天假,每隔三天辦一次續簽。

加強監管
東興市公安局和口岸簽證處統計的數據顯示,目前,辦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出入境證》的人數為31651人次,針對務工辦理出入境證14218人次;臨時居留和常駐在東興的越南籍人員達8000多人,東興批準用工人數為6710人,辦理并在有效期內的務工證1250本。東興市人社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進入東興務工的越南人以低層次為主。
該工作人員提供的一份調研報告指出,數千越南人在東興逗留,也給管理帶來了挑戰,一定數量的境外邊民在東興試驗區非法務工,受雇于私人業主,非法在東興從事紅木加工、建筑、餐飲、美容美發等行業,有的走街穿巷販賣越南特產,早出晚歸,不滯留過夜。而由于行業人員分散,務工形式、時間多樣化,增加了發現的難度。
再是一些雇傭關系松散,雇傭單位沒有健全的制度,境外邊民在雇傭單位的勞務報酬沒有任何記載,難以取得相關證據,而一些新的用工行業難定性,有些行為在一定的形式上規避了法律、對雇傭方的處罰缺乏法律依據。
為了規范跨境勞務,東興近年來積極推動跨境務工事宜。按照最新規定,進入東興境內企業打工的越南人,需取得務工證,并實行“四證一登記”管理模式。
東興市人社局潘姓負責人表示,過去存在非法務工現象,規范跨境勞務工作才剛剛起步,處于探索階段;在政府構想中,所有進入中國務工的越南人都會納入規范管理之中。該負責人強調說,據相關預測,越南人工成本低廉的優勢可能只有5年,要抓住這段人口紅利期。
2013年,廣西財經學院曾發布調研報告稱,越南每年有約100-150萬人進入就業年齡,越南現有國營企業5000多家,私營企業10萬多家,外資企業4000多家,與百萬勞動力相比,自身企業接納能力有限。
據東興市人社局工作人員提供的文字材料,在用工企業中,中國工人和越南工人工資一般相同,但中國工人需購買五險,每月共計713元,而越南工人僅需辦理《健康證》、《中國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出入境證》和購買意外傷害保險,支付中介公司的勞務派遣費用共計280元,每個越南工人每月節省用工成本約500元。
上述文字材料指出,跨境勞務仍存在諸多問題及困難,如中越雙方合作共管機制尚未建立,從事跨境勞務中介機構監管不夠規范,辦證等費用明顯上漲,入境停留時間短等。
鄒杜平表示,他所招用越南工人一半來自勞務中介公司,為此得承擔每人每月200多元,且每月需續簽一次,影響企業生產。鄒杜平希望,中越兩國政府能加強合作,中國企業能直接出去越南招工,以減省中介環節。
廣西東興成和人力資源有限公司是一家勞務中介公司,自今年5月成立,共招收80多名越南工人,經過培訓已有46人成功到企業上班。該公司總經理韋賢和表示,和廣西臨近的越南三省,較為富裕,來中國進廠打工的欲望不強烈,目前所吸引的越南工人主要來自越南中西部較為貧困地區,且以女性為主。
韋賢和說,用工企業獲得相應資格后可繞過勞務中介公司直接招人,但想去越南招人不太現實,一是根據現有規定,直接去越南招工屬于違法,需通過越南的代理公司完成,而且越南本身也在思考,究竟是把工人輸出到中國,還是吸引中國企業去越南設廠;二是過去存在非法用工現象,出現了一些問題,如部分越南工人拿不到工資,因而沒有中介公司作為擔保,越南人也不敢隨便進入中國企業。
韋賢和向澎湃新聞表示,越南人想到中國企業打工,僅辦理《健康證》就需要7個工作日,還有5天的試工期,而且每月還需重新提供材料續簽,相當耗時,成本也高,希望能優化程序。
對此,東興市人社局工作人員回應稱,相關協調工作還進行中,今后有望優化辦證流程,如現行的一個月入境停留時間有望延長至三個月、六個月,也有放寬條件讓企業提前試工。
防城港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續簽程序如何優化仍有待考量,而勞務中介公司也有存在的必要,一是便于監管,公安機關直接對接勞務中介公司;二是勞務中介公司對用工企業有所監督,也能為工人維權,應對工人拿不到工資等問題。
該負責人稱,從便民角度而言,用工資格要放寬,甚至要放寬至個人,但管理上有難度,對人員背景審查很難落實到位,“管理和便民之間要做到平衡,最后實現雙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