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造車新勢力頻頻毀約應屆生

繼理想汽車被傳出毀約應屆生的消息后,同為造車新勢力“頂流”的小鵬汽車也緊隨其后,被曝毀約20余名應屆生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截至發稿前話題閱讀次數已經超過1.7億。
據爆料,廣州一位大四生去年通過校招獲得了小鵬汽車發放的offer,隨后與該公司簽署了就業協議。但今年5月,公司招聘人員稱因為業務調整不能提供就業崗位,將按照就業協議賠償違約金5000元。據悉,被毀約的學生超過20名。
對此,小鵬汽車回應稱,由于部分部門崗位調整與績效優化,涉及了少量應屆畢業生和相關員工的調整,會繼續溝通,妥善處理。
手握勝券、高枕無憂半年后突然成為就業“難民”,而今年就業形勢又如此嚴峻,這5000元賠償遠遠無法熄滅畢業生的怒火。
一周前,理想汽車剛剛經歷一輪相似的“問責”,其回應的理由也同樣是業務架構調整。
“春招結束了,這些學生可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人力資源資深專家李海燕表示,這對學生和雇主品牌,都將造成很大影響。
如今回頭看去年9月的造車新勢力“搶人大戰”,恍如隔世。
2021年“金九銀十”招聘旺季,小米汽車大手筆從各家車企挖人的熱度還沒有消退,小鵬汽車策劃的“探索者計劃”2022屆校招發布會就以微綜藝的形式刷屏。彼時小鵬汽車HR介紹的是:為了創造出更開放、創新的辦公環境,小鵬汽車和諸多硅谷的互聯網公司一樣,在廣州總部建了一個滑梯,從三樓滑到一樓只需要幾秒。
那時幾家“頂流”造車新勢力比拼的還有待遇。小鵬汽車給出的應屆生稅前工資在1.2萬至1.6萬元之間,13薪起步,最高15薪;蔚來汽車年終獎則在2~5萬元之間,且包括入職的應屆生在內,全員持股。
對于應屆生的爭奪尚且如此,對行業內的骨干選手的挖角更是可見一斑。最瘋狂的階段,許多相關企業甚至連夜讓員工簽署“競業協議”。
但高度溢價的薪酬誰來買單?
雖然互聯網大廠裁員消息不絕于耳,誰又能想到,造車新勢力這股招聘熱潮會退得這么快。
5月已過,今年的應屆生再去找新的工作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比如只有應屆生才能參加的校招早已結束。也就是說,被理想汽車、小鵬汽車等公司重新推向市場的應屆生,選擇的余地幾乎沒有了。
而就在5月13日,小鵬還在官方招聘公眾號發文回顧“春季校園行”。而被理想汽車毀約的一位應屆生稱,在去年的校園招聘會上,理想汽車的HR告訴他們,這是理想汽車第一年校招,會認真培養每一位成功應聘的同學。沒想到,好好培養的第一課,就是接受來自社會的毒打。
新能源汽車以及自動駕駛、動力電池等相關產業近年來的火爆,是導致企業瘋狂燒錢搶人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以及行業內部整合加速,又使得此前迅速擴張所帶來的問題更快地暴露出來。
理想汽車2018年時員工還只有1593人,2020年底為4181人,2021年底則升至11901人,三年間增長了近十倍。截至2021年底,小鵬汽車員工數量超過1.39萬人,2020年底這一數字還是5084人。
人員增加帶來的成本攀升驚人。理想汽車財報顯示,2021年職工薪酬總計34.8億元,同比提升237%,人均薪酬成本超29萬元。小鵬汽車銷量和營收暴增但也止不住的虧損。從2018年到2021年,小鵬經營虧損分別為17億元、37.8億元、42.9億元和65.8億元。
而這僅僅是整個造車新勢力行業的冰山一角。2022年以來,“芯片荒”遲遲未解,電池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市場消費意愿降低,都讓造車新勢力們愈發乏力。
所以網絡上也不乏另一種聲音。
5月21日,網上流傳著一張疑似某企業家的朋友圈截屏。圖片中的一段抱怨引發共鳴:“部分網民關心經濟的方式是:企業可以破產,但不可以裁員;企業可以破產,但不可以加班。”
從傳統汽車企業跳槽到造車新勢力企業、見過多次“搶人大戰”和“調整優化”的一位業內人士認為,面對復雜的市場環境,企業要有風險意識,如果只有擴張“野心”,沒有社會責任“良心”,就可能會對新造車企業乃至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口碑造成極大的挫傷。
(原題為:造車新勢力頻頻毀約應屆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