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九大問題解讀《銀翼殺手2049》
《銀翼殺手2049》并不是一部難懂的電影,恰恰相反的是,本片比起1982年的第一部,在風格和格調甚至敘事層面上都高度一致,但故事方面,相對比較簡單。這跟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的特點有關,他的作品,無論是《邊境殺手》還是《降臨》,都是那種信息量很大的電影,但故事方面卻很簡單,本片也不例外。

(以下文字涉及到大量劇透)
零、《銀翼殺手》的經典意義是什么?
已故科幻小說家菲利普·K·迪克就把“追尋實質”的哲學理念通過超現實的幻想展現出來,使之成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科幻作家之一,代表作就是《機器人夢到電動羊了嗎》,后來被改編為電影,就是1982年的《銀翼殺手》。

只不過還要簡單提一下,關于電影中人機關系的論證發展:
《銀翼殺手》為起點,乃至《電子世界爭霸戰》和《神經漫游者》開創了賽博朋克風,給出AI的存在與認知命題;
《攻殼機動隊》是承上啟下之作,不僅風格延續前者,而且在主題給出了存在與思維這樣的二元辯證關系,讓人機關系模糊,機器有了靈魂,并完成“AI→人性”的逆變;
《黑客帝國》綜合了以上兩者的特點,討論機器擁有靈魂之后的結果。

一、什么是復制人
要想了解《銀翼殺手》的主題,就必須了解電影中的“復制人”是怎樣的存在。
1、Replicant
在《銀翼殺手》世界觀中,復制人的英文叫做“Replicant”,是1982年《銀翼殺手》的原創。

但《銀翼殺手》之所以將這類人造人稱為“復制人”,也是有著原因:
首先,復制人的誕生過程,是來源于基因工程師對人類細胞的復制,從而誕生的人造人,有點類似我們所理解的克隆,但并不是“復制”另一個自己,而是產生了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他人”。
其次,復制人與真人完全無異,甚至在某種機能上還超越了人類,比如力量、耐力等等。
所以,《銀翼殺手》系列中,復制人的概念已經完全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機器人,而是被當做了客觀存在的客體來對待。而且兩部電影,都是側重于人類和復制人之間模糊的界限,進一步加強了后者的人格說明。而這些特征,也正依托了造物主,權力者與被造之物三者關系延伸出了人自誕生以來一直探討的哲學命題——對于自我身份的認知。

2、移情測試
復制人作為人工產物,是有著自我意識的,這與很多描述人工智能類作品“是否進化出自我意識”的側重點不同?;蛘摺躲y翼殺手》系列干脆略過了這個問題,只是強調將區分人類與復制人的方式,放置在情感之上。即“移情測試”(Voight-Kampff),也稱“人性測試”。

從這方面可以看出,復制人在“與真人無異”的基礎上,被創作者刻意抑制了情感,喪失掉了作為“人”的人格屬性,所以才被當做機器來奴役。
PS:《銀翼殺手》故事線中,一般型號的復制人,即連鎖6型復制人大約通過20-30個測試問題之后就可以被辨認,而瑞秋(新型實驗體)測試問題超過了100個,才被確認為復制人。
3、記憶移植
在《銀翼殺手》中,泰瑞爾公司了為了更好的控制復制人,開始為連鎖6型復制人植入虛假的記憶,讓他們以為自己是真正的人,從而安于現狀。

連鎖6型的壽命只有四年,當他們的記憶讓他們與外界建立情感聯結時,就會渴望生存。而且復制人遠比人類優秀,自然要奮起反抗。
在《銀翼殺手2049》中,記憶移植真實存在,只不過以主角K為首的連鎖9型,被賦予了正常人類壽命(其實從連鎖8型就開始了),但增強了情感方面的抑制功效,讓他們不再反抗。

但《銀翼殺手2049》比起第一集,還進化了一層含義,這里暫時留個懸念,下面的文章再解釋。
二、《銀翼殺手》系列的時間線是怎樣的?
兩部《銀翼殺手》的共同點,都有著一定的前史,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故事,先要了解世界觀和故事構架。
1、《銀翼殺手》大事記
21世紀初:泰瑞公司發明出復制人,他們在身體上進行了強化,用于地外探索。
2018年,一支連鎖6型(Nexus 6)戰斗隊在地外殖民地的血腥兵變之后,有關當局宣布復制人出現在地球上是非法行為,但凡發現格殺勿論,并美其名曰“退役”。為了追捕復制人,地球成立一個特別行動小組——銀翼殺手。
2019年,6個不同型號的復制人(連鎖6號主導)來地球試圖尋找制造者延續生命,但都失敗了。其中2個穿越電網時被電死,另外4個被銀翼殺手狄卡直接或間接搞死(最后一戰,復制人羅伊救了狄卡,耗盡4年生命而終)。
2019年,與此同時,泰瑞公司開發出了新型號復制人(大可稱之為連鎖7),實驗原型機——瑞秋,在移情測試中,狄卡用了超過100個問題才確認他為仿生人,而且瑞秋的虛假記憶,是來自于泰瑞爾博士的侄女。后來瑞秋出逃,遇見了狄卡,并相愛,隨后消失不見。她一直不相信自己是復制人。
2019年,結局,泰瑞爾博士被自己的產品——連鎖6羅伊殺死,狄卡認知到自己也是一名復制人(此處存疑,見問題三)。

本片有著三部前傳短片,為:
渡邊信一郎的《銀翼殺手:2022大斷電》(15分鐘)
盧克·斯科特的《2036: 復制人時代》(6分鐘)
盧克·斯科特的《2048:無處可逃》(6分鐘)

2020年,連鎖6號復制人在4年壽命終結后,泰瑞爾公司推出新復制人連鎖8,供人類在地球外使用。比起6型,連鎖8有正常人類的壽命,不過他們的右眼有可以識別出身份的標志。
2022年,一枚核彈在美國西海岸上空爆炸,造成城市斷電數周,同時泰瑞公司發生爆炸,大部分關于連鎖8號復制人的信息被銷毀,與此同時,大斷電導致經濟,食品供應都受到巨大影響,很多人陷入黑暗與饑餓之中。泰瑞爾公司倒閉。
2023年:政府推出復制人禁令,部分復制人在逃脫追捕后得以存活。
2025年:農民企業家華萊士通過基因工程解決了食品短缺問題,以至他的公司業績越來越火爆。
2028年:華萊士收購泰瑞爾公司殘余部分。
203X年:華萊士改良泰瑞公司技術,使得復制人可控且忠心。
2036年:復制人禁令被廢除,華萊士公司推出連鎖9型復制人,至此,泰瑞爾公司相當于借尸還魂,復制人時代又回來了,只不過換了名號。
204X年:洛杉磯警察局動用連鎖9型復制人,被當做銀翼殺手,搜捕老型號的復制人并處決他們。
2048年:一位連鎖8型復制人在城市被人認出,追捕復制人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2049年:復制人瑞秋的遺骨被連鎖9型銀翼殺手發現,而且發現她死于難產,這位“假人”,懷孕了。
三、哈里森·福特到底是不是復制人?
關于狄卡是否是復制人的爭議,伴隨著《銀翼殺手》公映后多年,且有兩個版本:

當年哈里森·福特參演本片的條件就是,不能讓狄卡成為復制人,而是作為真人存在。所以公映版中,狄卡是作為一名人類而存在。
2、導演版
但導演雷德利·斯科特不敢茍同,并在隨后問世的導演版中加入了大量細節(獨角獸夢境)來佐證狄卡就是一名復制人。而且2012年導演訪談中,這位還親口承認了狄卡就是復制人,但不說不要緊,說了更懵逼,因為導演說狄卡還是一個連鎖6。
當被問到《銀翼殺手》續集動向,以及哈里森·福特是否會參演的時候,導演回答道:“哈里森·福特?他太老了。好吧,他是連鎖6型,但我不知道到這個角色能活多久。”
所以導演版中,哈里森·福特是一名復制人。
3、《銀翼殺手2049》中狄卡
那么問題來了,作為續集,《銀翼殺手2049》的設定是沿用公映版還是導演版呢?

而且《Future Noir: The Making of Blade Runner》一書的作者保羅·馬斯(Paul M. Sammon)還認為,連鎖7型復制人,甚至可以擁有無限壽命,因連鎖7這一對兒,是獨一無二。

PS,順便也能理解《普羅米修斯》和《異形:契約》中關于仿生人大衛8“是否真的愛上博士”的論調了,真假與否并不重要,雷德利·斯科特要的就是“模棱兩可”的魅力,有爭議才不更好嗎?(這老賊?。?/p>

《銀翼殺手2049》之所以沒有砸了招牌,甚至不亞于第一部,主要還是在于,本片完完全全在《銀翼殺手》的基礎上,既沒有打算超越,也沒有借著名號亂拍,而是擺正姿態,將自己作為一部續集來對待。
1、神同步
電影無論從風格還是主題,乃至完全遵循《銀翼殺手》,乃至情節發展的節奏甚至人設,那如獨行俠般穿梭于未來都市之中的主角,無論是首部的狄卡還是本片中的K全是如此。

就連電影的主題音樂,配樂大神漢斯季默也是在格調上朝著老版的范吉利斯靠攏,雄壯而震撼的太空風電子樂,那種史詩般的氣派,完完全全是懾人的感覺,精彩絕倫。

2、主題進化
《銀翼殺手2049》與第一部有著形似神似的地方,但也有著不同之處。因為本片并沒有坐享第一部的成就,而是抽絲剝繭的走得更遠了一些。

昏黃的色調,殘破的大地,空曠的大樓,還有“廢鐵鎮”一般的平民窟(這是來源于原著的設定),里面有著大量等待領養的孩子們。這兩處的場景是首部曲中所沒有的,而這兩處場景在本片中的定位,則是代表了舊文明的落寞和廢墟上燃起的希望。
廢鐵鎮的孩子們,被黑心主人收養,無論他們的身份如何,他們象征著新文明的星火。而廢土一般的荒漠都市,唯有蜜蜂悠然自得,電影用這種擁有蜂群意識的生物,強調環境適應能力下的生命。

還記得《銀翼殺手》的主題嗎?連鎖6在體能上比人類更加先進,但只有四年的生命,結尾狄卡的夢,代表著人類/復制人的身份認知思考。而在《銀翼殺手2049》中,連鎖8型復制人不但比人類更加先進,而且擁有人類的正常壽命,甚至出現了繁殖的可能,從而引出下一個問題。
五、復制人繁殖代表了什么?
機器人最早的雛形,也就是Robot這個詞,是在捷克作家家卡雷爾·恰佩克于1920年在科幻劇本《羅素姆萬能機器人》中創造的。這部作品描述著人類創造了一種生化機器人,并且壓榨這些機器人為世界經濟的依靠,直到有一天機器人開始反抗“主人”,將人類趕盡殺絕,直至有兩個特殊的機器人“進化”出了生育能力,取代人類進行繁衍。

《銀翼殺手2049》全片,就是展示了科技高度發達的未來世界,卻也帶來了泛科技時代下,科技對人的肉體和意識的思考。賽博朋克之下的反烏托邦的主題,電影極大化的模糊人與復制人之間的界限,這都是《銀翼殺手》的主題——“人機關系、身份認知”。

從《大都會》時期的“碳/鐵對立”,到阿西莫夫的“三大定律”之后的“碳/鐵和諧”、如今轉化到了“碳/鐵相融”的時代。
PS:“碳”代表碳基生命的人類,“鐵”泛指人工智能,包括《機器公敵》的機器人、《普羅米修斯》的仿生人、《銀翼殺手2049》的復制人
其實就是把世界用理論符號進行抽象簡化。將之用到人工智能上的這一派,試圖用程序來示范對世界的形式表述。在這個前提之下,意識和記憶只不過是客觀存在的一個客體而已,是典型的“二元論”。人類的大腦、對世界的感知、甚至記憶都可以用程序模擬,那么是否具有意識,真的不那么重要了,也許我們人類也不是真的。

或許未來世界不是波瀾壯闊的星際帝國,而是走進一個現在無法想象的人類新紀元,假如我們可以被稱之為“人類”的話。
六、虛擬女友是怎樣的存在?
這里就需要將虛擬女友與蜜蜂、復制人對比著說。
1、蜜蜂
蜜蜂是一種社會性生物,有著明顯的分工和等級,在很多科幻小說中,不止一次將蜜蜂或者螞蟻來隱喻人類社會。

電影中出現世界觀,動物稀缺,包括《銀翼殺手》中出現的所有動物都是仿真的,機械構造(貓頭鷹,蛇)。但蜜蜂卻在自顧自的繁衍,除了突出其環境適應能力,隱喻未來地球的主宰。
2、虛擬女友
再看虛擬女友喬伊,作為華萊士公司的量產商品,虛擬女友是擁有初始設定,但主角K的那只,在電影中的種種表現表明,這只女友,有了與K獨處的個體記憶。

首先,這只虛擬女友與蜜蜂的記憶構成是本末倒置的。蜜蜂作為生物,卻是蜂群思維為主;但K的這只虛擬女友,本該是蜂群思維為主,卻進化出來了個體記憶,這是一種對未來人類發展的影射。

虛擬女友的記憶被存儲在記憶棒里,復制人的記憶是被植入的;
虛擬女友是假的,復制人是真的;
虛擬女友的記憶是與主人朝夕相處而來的真實,復制人的記憶來自于他人的虛假;
虛擬女友的真實記憶可以被消除,復制人的虛假記憶永遠存在。
所以,這里明白出現的虛擬女友的意義了吧。虛擬女友與復制人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卻也是兩個極端。一個是真實的,一個是虛擬的,人類未來的發展充滿了變數。反而蜜蜂這種大自然創造的生物,卻依然悠然自得。

七、為什么所有人都在找“孩子”?
電影中,主線動力就是所有人都在搜索復制人瑞秋的孩子,他們的動機是什么呢?我們不妨以派系來劃分一下:
1、洛杉磯警察局
他們的動機非常簡單,就是要瞞天過海。

她只了解到一個復制人懷孕,卻沒有想到如果有其他復制人也有繁殖功能怎么辦?所以并沒有去尋根。
2、反抗軍
地下反抗軍,動機也很簡單,就是要造反。

但《銀翼殺手2049》在這方面筆墨并不多,可以理解,關于“智能叛變”類的電影如今太多了,是個人工智能都打算跟人類比劃兩下,本片在這方面沒有深究是正確的,不但沒有落入俗套,而且電影已經快三個小時了,根本沒有空間。
3、華萊士
這位動機不太明確,但看過《銀翼殺手》的同學,應該會了解。

而狄卡,也是特殊的,無論他是不是復制人,是什么型號都不重要。但從《銀翼殺手2049》中來看,應該以按照導演剪輯版的故事發展的。因為要讓復制人懷孕,必須要受精,狄卡是復制人,也是特殊的,所以華萊士不但要孩子,連狄卡也一塊擄走。
而對于華萊士來說,這是一位打算完全掌控復制人的野心家,在前傳《2036: 復制人時代》中,華萊士介紹了他的天使復制人,并且用自殘和自殺的方式向立法當局證明,我的復制人完全可控。
但華萊士卻無法研制可繁殖的復制人,甚至他也做了一個一模一樣的瑞秋,但被狄卡當場識破(眼睛顏色不對),所以華萊士一心想要找到孩子,根本目的在于研究并掌控,從而超越前輩。

八、安娜為什么要騙K說記憶是真的?
電影中,我們的主角K的心態經歷了大起大落,人生難得精彩一次,一切源于一個“真實的謊言”。

首先,因為K是狄卡女兒的復制品,完全的復制,這在電影中有著大量情節暗示,小馬木雕,被欺負的夢。所以作為復制人,K連記憶也是復制自安娜。
其次,當安娜洞悉了他的記憶之后,留下了眼淚,因為此時,真假已經不重要了。復制的記憶,讓對方有了跟自己一模一樣的經歷和內心,怎么忍心去說破?

那么,《銀翼殺手2049》更加深入地追問了這樣一個問題,記憶即便不屬于我,難道我就不是真實存在的嗎?
聯系到蜜蜂、虛擬女友、復制人,這些真真假假的產物,即便擁有記憶,無論是個體記憶,還是集體記憶,難道就能有比我更加真實的人生么?

其實這樣命題無論在東西方哲學里都有出現,這樣復雜的哲學命題,沒有答案,卻是電影討論的方向,并且在《銀翼殺手2049》,給出了一個很大眾化的觀點。
“我思故我在”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