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備案審查:推動地方法規跟上改革節奏

無論從全面二孩時代的相關法規的配套,還是從立法機關對地方立法實施備案審查的角度來看,這次事件都是值得關注的。
從法條上說,《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規定:對于違反計生政策的,非國家工作人員除支付社會撫養費以外,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組織給予紀律處分”。而《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可以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只有“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等6種法定情況。
一些地方立法就規定:非國家工作人員超生,用人單位可以將之辭退。這就引發了爭議,有法學家認為,公民超生是違反其對國家的義務,而不是違反其對用人單位的勞動義務,以干預勞動關系的方式落實計劃生育政策,混淆了不同的法律關系。
今年5月,4位勞動法專家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法規備案審查室寄送了“審查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依照《立法法》第九十九條的規定,對審查建議提出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充分聽取相關國家部委、地方人大機關的意見,做出“適當性審查”,認為:一些地方法規中的“超生,就辭退、開除”,已與變化了的情況不再適應,需要進行調整。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還提出“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包括人大備案審查在內的合憲性審查,有利于統一法律、法規制度,理順國家政策,避免“神仙打架”,也能及時調整國家、地方層面各種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及時服務于國家的改革藍圖。
這些年,隨著中國的立法工作的跨越式發展,“有法可依”的問題基本上解決了;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對于存量法律、法規、規章的梳理、修訂。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小修小補”,而是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保障國家政策、法令暢通統一。要避免中央層面的改革已經大踏步前進,而個別的地方立法還沒有跟上,拖了改革后腿;避免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沉睡在過時的法條當中。
近期,中國的備案審查實踐步穩蹄急。今年6月,立法機關依法清理了飽受詬病的“以審計結果作為建設工程竣工結算依據”的地方立法,這次建議修改“超生就辭退”的地方立法,讓備案審查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讓法規及時更新服務于國家人口政策的調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