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資訊|“趙孟頫”二期已換,“江山秋色”將替“千里江山”

喬夢婷 整理
2017-10-28 07:55
來源:澎湃新聞
? 藝術評論 >
字號

 美術館行業近日做了一組大數據分析,發現周六是公眾最喜歡看展覽的日子,其次是周日和周五,為此各家美術館和藝術機構也在周末推出一系列展覽和公共教育活動以豐富公眾的休閑文化生活,打造沒有圍墻的藝術學院。“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kxwhcb.com)本周起推出“去美術館看展覽”,推薦最新中外值得一看的展覽和講座,希望為讀者的周末活動提供有益的建議。迎著碧云天,踏著黃葉地,在多彩的秋日開啟一場藝術之旅。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趙孟頫特展”已換上第二期展品,青綠山水的“千里江山”也將迎來第二期的展品,盡管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將與其他8件宋元時期展品一起收庫,但趙伯駒的《江山秋色圖》、南宋《宮苑圖卷》等將亮相,而“千里江山特展”對于中國青綠山水畫的梳理更是展覽的價值所在。

2017年10月28日-11月4日的一周,在上海,文聯展廳正在舉行“開天辟地——中華創世神話”主題創作成果展和一系列相關活動展現當下文藝創作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與理解;中華藝術宮在上海國際藝術節期間推出的“從石庫門到天安門”上海美術作品展和“多彩和鳴——大山的節日”美術作品展將成為時間(舞臺)和空間(繪畫)藝術結合的新嘗試。

2017年10月28日-11月4日展覽推薦:

上海:

“開天辟地——中華創世神話”主題創作成果展

展期:2017年10月26日 - 11月4日

地點:上海市文聯展廳

這次展覽不但有《開天辟地——中華創世神話》連環畫原作手稿,還集中了書法、篆刻、刻字、詩詞、戲劇、民間文藝等各藝術門類的最新創作作品。展覽分為三個篇章,即開天辟地、法天象地、改天換地,并由民俗專家在文學本和連環畫本的基礎上,以一個個神話小故事的形式解讀開天辟地、法天象地、改天換地的精神內涵,詮釋“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創世精神。

展覽還設立了“導賞”和“互動”環節,邀請施大畏、周志高、張培成、潘善助、張偉生、劉亞平等18位美術、書法創作者在展覽現場與觀展者交流創作過程和創作體會,解讀作品深層次內涵;此外,上海市文聯組織的青年干部組成的中華創世神話故事講解團隊將向參觀者講解神話故事。

“從石庫門到天安門”上海美術作品展

展期:2017年10月28日-11月20日

地點:中華藝術宮

本展覽通過96幅作品象征中國共產黨走過的96年卓越歷程,既是對黨的光輝歷程和豐功偉績的頌揚。作品展以石庫門為起點,以富有代表性的藝術符號、生動的畫面和精湛的藝術語言,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在不斷成長,走向成熟和成功的道路上,心懷宏大理想,情系廣大人民,舍生忘死、前赴后繼、建設祖國、強國富民的一個個精彩故事。

“多彩和鳴——大山的節日”美術作品展

展期:2017年10月26日 - 11月13日

地點:中華藝術宮

本次以苗、侗、彝、布依等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為題材,通過繪畫藝術的表達方式進行主題性創作。歷時10個月,創作出了包括國畫、油畫、版畫共70余件作品,呈現出貴州“大山節日”異彩紛呈的狀態與獨特的“原生性”,表現出這些節日的“神”和“韻”,表達了節日的“魂”,呈現出了貴州民族文化中一道特別而亮麗的“風景線”。

菊香書林——上海圖書館藏張元濟文獻精品展

展期:2017年10月30日- 11月8日

地點:上海圖書館

本次館藏文獻集中展示張元濟先生(1867—1959)譯書、印書、藏書、著書以及社會交往五個方面的第一手文獻。上海圖書館前身之一的合眾圖書館即為張元濟等人所創辦,上海圖書館也收藏有豐富的張元濟文獻,本次展覽從中精選了107件文獻,其中多為首次公開展示。配合展覽,上圖從2016年起策劃館藏“張氏文獻”也將整理出版。

百年交響:上海外灘百年歷史變遷油畫作品展

展期:2017年10月31日-11月15日

地點:劉海粟美術館

本次展覽匯集來自上海藝術界夏葆元、魏景山、方世聰、黃阿忠、姜建忠、李向陽、陳燮君、李淜、杜海軍、周胤辰等80多位畫家的百余幅精品油畫,題材涵蓋中山路外灘的沿線風貌及外灘區域內的外白渡橋、天文臺、上海解放紀念碑、半島酒店、十六鋪碼頭等建筑與場景。

徐匯故事:羅陵君作品展

展期:2017年10月20日 - 11月19日

地點:徐匯藝術館

徐匯區作為海派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區境內有上海最大的衡復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這些以居住建筑為主要特色的老房子,承載著歷史、承載著文化,在歷史街區中傳承城市文脈。本次展覽以徐匯老房子為繪畫主題,通過藝術家的繪畫語言,展現多種視角下的徐匯風貌。此次展出的大部分作品將收入徐匯藝術館館藏,這為更多人走進徐匯,并深入了解徐匯風貌,提供了多元的文化樣本。

2017年“HUGO BOSS亞洲新銳藝術家大獎”四位入圍藝術家作品展

展期:2017年10月27日 - 2018年2月11日

地點:上海外灘美術館

本次展覽以每人一層的形式展示入圍的亞洲新銳藝術家是李明(中國)、陶輝(中國)、于吉(中國)、趙仁輝(新加坡)代表性的作品,也將呈現其全新委托創作的作品,觀眾們可以由此發現藝術家們所標記的當代藝術發展的潛力與新動向。展覽涵蓋雕塑、錄像、攝影、裝置等,從自然學科研究到觀念性的再現,從對城市和人物的觀察到把這些觀察化為藝術的宣言,不僅解構了既有的藝術規則,更在視覺語言創造與觀看的過程中,全面迎對不可預見的形式、體驗與意義。

三五成群:水墨緣藝術沙龍展

展期:2017年10月28日 - 11月14日

地點:梧桐美術館

此次展覽緣起十幾年前七位退休的上海美院老教授、老同學、老同學、老朋友(王劼音、丁榮魁、陳谷長、羅步臻、凌啟寧、張培礎、奚阿興)隨意間相約水墨緣工作室畫室玩水墨,此后每逢周三相聚畫畫、聊天成了慣例,由此“水墨星期三”應聲而出。如今又一些50后水墨緣花甲年過花甲,原先也同是美院研究生班、美協專修班同學,推出“水墨星期五”研習水墨已半載,此次展覽是他們論藝、戲墨、寫生的作品呈現。

金耀基八十書法展

展期:2017年10月25日 - 10月31日

地點:上海市政協展覽廳

金耀基是著名的文人、學者。展覽曾在今年三月在港舉辦,移師上海承續了滬港一衣帶水、文化交流的傳統。這次共展出金耀基80歲后創作的80件作品,展現其書法的人文精神和藝術特色。

心視覺——中荷原生藝術展

展期:2017年10月28日 - 12月18日

地點:藝倉美術館 

“原生藝術”源于1970年代羅杰·卡迪納的著作,書中他將那些游離于主流藝術世界之外的藝術形式,統稱為原生藝術,而創作這些作品的,通常是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藝術家。本次展覽是上海舉辦的首個原生藝術展,來自荷蘭和中國的原生藝術家,將用豐富的作品向我們展示他們眼中的城市。這將提升上海、中國、乃至全球對原生藝術的理解和認可。10月28日14時,還將舉行一場以“中西方文化環境中的原生藝術”為主題的對談。

竇榮軍個展

展期:2017年10月28日 - 12月05日

地點:周圍藝術畫廊

展覽將呈現藝術家竇榮軍的近二十幅不同尺寸與題材的作品,展示藝術家近年來的探索和進步,以及駕馭不同風格和主題的能力與自信。竇榮軍在掌握了嚴謹的造型基本功與學院派的油畫技法的同時,又受到德國表現主義藝術的顯著影響,這使他在創作時往往融入了自己的情緒與判斷。

東游記:何森2017

展期:2017年10月15日 - 12月30日

地點:龍門雅集

本次展覽甄選出藝術家2014年至今陸續完成的大小型油畫精品十余幅,大部分作品靈感來自兩種國畫類型構成的傳統,即山水和花鳥。他運用畫筆刮刀交互創作的繪畫技巧,傳達出材質和風格交替更迭的感覺。

“知竹”文化展

展期:2017年11月10日 - 11月12日

地點:上海圖書館

此次展覽將展出韋小寶先生多年來創作的作品,其中書畫作品66件,龍泉青瓷、青花瓷、紫砂等24件,還包括系列附有繪竹符號的絲綢、羊絨、圍巾、文房、茶具、茶席、家居等衍生品。

北京:

趙孟頫書畫特展(第二期)

展期:2017年10月24日 - 12月5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

“趙孟頫書畫特展”分兩期展出107件趙孟頫及好友的書法、繪畫作品,全面回顧趙孟頫的藝術生涯,第二期將部分元代及更早期的作品進行了替換,趙孟頫的小字楷書《道德經》、草書千字文卷、行書萬壽曲卷及吳興清遠圖卷、杜甫像軸、人騎圖卷等將亮相。除趙孟頫外,展覽還展出了鮮于樞、錢選、黃公望、吳鎮、文徵明、董其昌等人的作品,其中既有趙氏的友人,也有受到他藝術影響的后世書畫家,從多個角度詮釋其藝術成就和影響力。此次展覽還特別設置了“辨偽”單元,將傳世真跡與同名同款的作品并置比對,顯示其真假之別,值得關注。

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第二期)

展期:2017年10月31日 - 12月14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

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第二期中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謝幕,將與其他8件宋元時期展品一起進入故宮博物院庫房“休養”。宋趙伯駒的《江山秋色圖》將接棒《千里江山圖》展出,除這幅國寶級畫作,南宋《宮苑圖卷》、元《東山絲竹圖》等為初次亮相。

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典藏精品展

展期:2017年10月24日 - 12月17日

地點:中國美術館

本次展覽共展出57件館藏油畫精品,創作年代跨越19世紀迄今,包括了人物肖像畫、風景畫、靜物畫、風俗畫。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體裁、不同風格的作品基本串聯起白俄羅斯美術發展的清晰脈絡。該展覽為觀眾依次呈現了經典俄羅斯的藝術代表作品(列賓、列維坦、希施金、克拉姆斯科伊、謝羅夫、庫斯拖季耶夫);19至20 世紀經典白俄羅斯藝術代表的作品(和盧斯基、比亞雷尼茨基·比魯利亞、茹科夫斯基、瓦申克、丹茨格、格洛米克、馬斯列尼科夫、科申克、斯切列馬申克); 現代白俄羅斯的藝術代表的作品(托烏斯奇克、蘇馬列夫、施卡盧波、卡薩科夫、巴勒赫特科夫、科思秋申克等等)。

月光下的惡作劇:濤斯頓·居爾個人展

展期:2017年10月26日 - 12月3日

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在濤斯頓·居爾四十載的職業藝術生涯中,“人體形態可作為敘事的載體”是其作品的一個中心主題。在過去的11年里,他將中國作為其創造性作品的基地。本次展覽是基于一個虛擬的木偶劇團,劇團的藝人們形形色色,不受時代的限制,也難以區分性別,在展廳空間里組成一個皮影戲、雕塑、光與聲的集合。這個機械性的木偶劇團是本次展示的焦點,曾作為藝術家個展的一部分在哥德堡的羅斯卡博物館(2014-2015年)和斯德哥爾摩的舞蹈博物館展出過。

書藝問道——呂敬人書籍設計40年展

展期:2017年11月5日 - 11月24日

地點:今日美術館

此次展覽將展示呂敬人從事書籍設計40年以來具有代表性的設計作品,同時,梳理出經歷了活字鉛印,平板膠印到數碼時代中國印刷技術進步下的創作歷程,以及“從裝幀到書籍設計觀念轉換”學術思想的演變,展現出他對“承其魂、拓其體”中國傳統書韻與當代審美相融合的理念追求,他的作品得到業內的高度評價,并獲得國內外的諸多獎項。

廣州:

中國當代水墨年鑒展2016-2017

展期:2017年10月27日 - 11月10日

地點: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

“中國當代水墨年鑒”旨在通過“書籍+展覽”的形式,整理、總結、展現中國當代水墨的當下狀態,以開放、包容、平和的態度廣泛吸納具有創新精神和探索意識的當代水墨藝術家,全面地呈現年度當代水墨的嶄新面貌。此次“年鑒展”共邀請82位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家共同參與。同時,在原先“年鑒展”基礎之上,以“移山:十三位當代藝術家的筆墨探索”為名的“中國當代水墨年鑒2016-2017主題展”也將一同亮相。此次展覽以開放的觀念,包容的心態,廣泛吸納具有創新精神和獨立探索意識的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家,意在展示、呈現2016到2017年度中國當代水墨的當下狀態。

杭州:

匠心 · 呂世良珍藏歷代工藝品展

展期:2017年10月31日 - 11月30日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

此次展覽選取呂世良的部分藏品,展現歷代百工之物,不但具有實用性和藝術欣賞性,也體現了收藏家收藏的理解。藏品包括:清玉雕象耳富貴常春扁肚瓶、清白玉山水人物詩文子岡牌、二十世紀玉鏈提梁獸面紋瓶等。

南京:

月是故鄉明:潘玉良藝術作品展

展期:2017年9月26日 - 12月15日

地點:江蘇省美術館

潘玉良是民國初年為數不多接受過現代美術教育的女性畫家,也是中國現代藝術及油畫的開拓者。她將西方印象派、野獸派與中國傳統繪畫的線描技法相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現代繪畫風格。本次展覽將展出安徽博物院收藏的潘玉良繪畫作品80件,涵蓋風景、人物、靜物畫題材,包括《自畫像》《戴花巾頭像》《著睡衣婦女》《向日葵》《芍藥》《盤中水果》和《捕捉之前》等作品。

美國:

青銅之軀:羅丹逝世100周年紀念展

展期:2017年11月17日 - 2018年4月22日

地點:布魯克林博物館

為紀念法國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逝世100周年,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Brooklyn Museum)舉辦本次展覽。展覽將展出館藏的58件羅丹青銅雕塑,以及一些古代雕塑作品,呈現羅丹作品在現實與抽象之間的張力。通過在特定歷史背景下對作品進行研究,探索這位藝術家的雕塑創作實踐和青銅鑄造工藝。

古埃及貓科動物文物展

展期:2017年10月14日 - 2018年1月15日

地點:美國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

貓最初是古埃及人馴化的家養動物,因具有良好的繁衍能力、捕捉老鼠和保護糧倉的能力,逐漸成為古埃及豐產、善戰、守衛者的象征,并化身為古埃及人宗教崇拜的對象。本次展覽將展出約80件以貓科動物為主題的古埃及文物,包括貓和獅子等形象的雕像、護身符、珠寶飾品等,展品年代從古埃及中王國時期到拜占庭時期,探索其在古埃及宗教、社會、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英國:

版畫產業:1400-1850年歐洲版畫作品展

展期:2017年9月21日 - 2018年1月28日

地點:大英博物館

本次展覽將展出1400年至1850年制作的多幅歐洲版畫作品,其中既有面向大眾市場的廉價諷刺畫,也有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倫勃朗、丟勒、戈雅等人的作品,呈現了版畫的制作、發展與商業性。展覽將分為“版畫制作”、“版畫印字”、“版畫用途”和“版畫收藏”4個主題,盡可能全面地探討印刷行業在歐洲社會、貿易和商業中扮演的角色。

法國:

弗朗索瓦一世與荷蘭藝術

展期:2017年10月18日 - 2018年1月15日

地點: 盧浮宮博物館

弗朗索瓦一世被視為開明的君主和文藝的庇護者,是法國歷史上最著名也最受愛戴的國王之一。在他統治時期,法國文化達到了一個繁榮的高峰。這次展覽展出了弗朗索瓦一世所收藏的荷蘭藝術珍品,呈現其為荷蘭藝術進入法國做出的卓越貢獻。同時,也展現出弗朗索瓦一世在位時荷蘭藝術在法國的發展狀態,也是對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荷蘭弗拉芒藝術的致敬。

煉金術師:高更

展期:2017年10月11日 - 2018年1月22日

地點:巴黎大皇宮

保羅·高更是二十世紀法國最偉大的畫家之一,與梵高、塞尚并稱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對現當代繪畫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其在油畫、素描、雕刻、雕塑、瓷器等領域皆有所涉獵。大皇宮此次舉辦的展覽追溯了這位藝術家離奇的創作生涯,不僅展現了其創作的主題,也讓參觀者得以直觀地感受到其創作過程。此次展覽由芝加哥藝術學院和大皇宮合辦。

畢加索1947:巴黎當代藝術博物館畢加索畫作展

展期:2017年10月24日 - 2018年1月27日

地點:巴黎畢加索博物館

1947年,巴黎當代藝術博物館成立之際,畢加索曾向館方捐贈一系列個人作品。為紀念巴黎當代藝術博物館的成立和畢加索在70年前的慷慨捐贈,畢加索博物館將舉辦本場回顧特展。重要展品包括《女帽商人》(1926)、《繆斯》(1935)、《晨曲》(1942)等。展覽將同時展出這批畫作的相關文件,呈現其創作、交易和展覽歷史。

日本:

室町時代的大和繪 - 繪師與作品

展期:2017年10月24日 - 12月3日

地點:東京國立博物館

大和繪出現于日本10世紀前后,是日本本國繪畫的代表。室町時代的“大和繪”在繼承傳統技法與題材的同時,產生了許多具有革新意義的華美作品。本展追溯室町時代大和繪畫家們一生的軌跡,聚焦他們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法,探索他們與眾不同的藝術表達和創作理念。

加拿大:

藝術家的肖像:皇家藝術收藏展

展期:2017年10月28日 - 2018年2月4日

地點:溫哥華美術館

自文藝復興以來,藝術家在視覺文化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隨著其身份和地位的提高,藝術家的肖像畫也成為值得收藏的作品。本次展覽將展出超過80件來自英國皇家藝術收藏的繪畫、版畫、攝影和雕塑,創作時間涵蓋15世紀至21世紀,這些作品以“藝術家肖像”為主題,呈現了多位歐洲藝術家在作品中的模樣。展覽將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藝術家肖像”、“工作時的藝術家”、“藝術家的角色扮演”和“生活與遺產”。

講座資訊:

上海

從惠特尼雙年展看美國當代藝術現狀

時間:2017年10月28日14時

地點:中華藝術宮0米層多功能廳

主講人:馬琳(上海美術學院副教授)

惠特尼雙年展以推動美國式前衛藝術為宗旨,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藝術雙年展,也是美國當代新潮藝術的風向標,成為美國藝術家進軍世界舞臺的演習場。此次講座邀請了上海美術學院馬琳博士,將以1993年、2010年、2014年和2017年惠特尼雙年展為例,講述惠特尼雙年展的過去與現在。

從蔡謙吉文獻看上海美專醞釀期的西洋畫教學

時間:2017年11月5日14時

地點:劉海粟美術館

主講人:周朝暉

本次講座通過對近年來新發現的上海美專重要校友蔡謙吉文獻的梳理,結合上海美專其它的資料,對1920年前后上海美專在西洋畫教學方面的情況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作者指出上海美專在“醞釀期”的西洋畫教學中,已經形成了比較鮮明的教學思想,并且對當時美專的西洋畫教學,在“專業性”、“時代性”、“人文性”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和總結,認為美專在這個時期的教學中,不僅僅為其后的“成熟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這個階段本身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教學實力,并且有了顯著的教學成效。本次講座需要在“劉海粟美術館”官方微信進行提前預約。

溝通、吊詭與共通體:從霍耐特論社會主義談起

時間:2017年11月2日14時30分

地點:上海美術學院

主講人:何乏筆 (Fabian Heubel,中國臺灣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員、臺灣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德國哲學家霍耐特認為,社會主義“原先的理念”在于“以社會自由揚棄革命”。社會自由理念的核心又在于自由、平等、博愛三大革命原則的并建互成關系。由此觀之,面對三原則失衡而發生偏差之時,早期社會主義所關注的是如何讓三者“互相成為可能”且“均衡實現”。然而,三者的關系迄今面臨霍耐特所謂的“溝通障礙”,因而他反思的焦點在如何消除和突破障礙,以“擴展社會自由的活動空間”。本次講座對相關問題的討論將分別從以下四角度展開:三革命原則的吊詭格局、黑格爾法哲學與倫理性的三領域、跨立場的視野、弔詭溝通。目的一方面在于提供當前東西政治發展的跨文化分析框架,另方面在于構思“均衡實現”自由、平等、博愛三大革命原則的“共通體”(共同體)如何可能。

上海制造:那些年的美術電影7——非凡匠心 繪制童心

時間:2017年11月4日14時

地點: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主講人:林文肖(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導演)

1953年,林文肖作為北京電影學校動畫專修科的首屆畢業生進入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工作,她最初就在原動畫組工作。《驕傲的將軍》是她參加的第一部片子,當時,導演特偉提出“走民族風格之路”的口號,作為這部影片的奮斗目標,該片最終成為受國際動畫界廣泛贊譽的“中國學派”的開山之作。而后《大鬧天宮》《雪孩子》《夾子救鹿》等都是林文肖的作品。本次講座將從林文肖導演的視角出發,講述中國經典美術電影的創作背景、細節、國際交流等方面的歷史往事,再現臺前幕后的工作故事,重溫中國美術電影的發展史和跨越幾代人心中抹不去的夢般記憶。

北京:

漢代社會的寫真——談漢代畫像石、畫像磚的考古發現與研究

時間:2017年10月28日15時

地點:首都圖書館

主講人:趙超(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漢代畫像石是雕刻在石材上的各種圖像,畫像磚是模制或者雕刻圖像的磚。它們上面繪制的內容無比豐富。可以說反映了漢代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漢代畫像石、畫像磚來源于漢代的墓葬建筑與禮儀建筑,如畫像石墓、祠堂、闕等。它們也是近代以來漢代考古發掘的重要收獲。畫像石上,展現出樓臺林立,車馬盈途,歌舞伎樂,酒宴歡會,農耕漁獵,池塘水田,倉儲養老,教學讀書……眾多豐富多彩的社會圖像,讓我們看到一幅幅細致入微的漢代社會寫真。本講準備通過對于二十世紀以來有關漢代畫像石考古工作的回顧與分析,幫助大家更好地認識與了解寫真中反映的漢代社會面貌。

徐小虎x阿城x邵彥:藝術史專題公開講座及對談

時間:2017年10 月28、29 日晚18:30-20:30

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主講人:徐小虎;對談嘉賓:阿城、邵彥

徐小虎教授潛心研究中國藝術史多年, 一直在嘗試建立一種客觀的書畫斷代與鑒定方法。在第一講講座中,她從元代吳鎮名下的作品入手,通過風格分析、筆墨行為以及與同時代日本收藏的書畫作品之間進行科學詳細的比對分析,找出可能的吳鎮真跡。過程中,提煉出一套書畫斷代的研究方法。進而她又追問是否可以通過這種方法來研究各朝代的“繪畫精神”,建立一部“沒有大師”的中國書畫史?如果可行,又當如何操作?她將以自己過眼書畫的豐富經驗,融感知、分析于一身的細膩眼光,與大家分享探索真跡中抽絲剝繭的過程。

第二講講座中的探討對象——王蒙,在元代的文人畫家中技藝最為精湛,常能作他人未到之技藝,為世人所贊嘆。上海博物館所藏《青卞隱居圖》是其代表作,徐小虎教授將從其綿密筆法對空間關系的處理入手,來分析“王蒙原作”及“王蒙傳稱之作”之間的關系。

杭州:

文瀾遺澤——文瀾閣與四庫全書

時間:2017年 10月28日14時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報告廳

主講人:梅叢笑(浙江省博物館研究館員)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部官修叢書,全書共有三萬六千余冊,近十億字。當年乾隆命人將《四庫全書》抄寫七部,分藏在全國七座皇家藏書樓內,其中就包括孤山南麓的文瀾閣。

現如今,文瀾閣《四庫全書》保存在杭州曙光路上浙江圖書館總館的地下善本書庫中。常有人在參觀文瀾閣后嘆言:如果《四庫全書》能放回文瀾閣就好了。誠然,書閣一體能滿足完美主義者的訴求,但重建于百余年前的藏書樓已然不是保存庫書的最佳選擇,現代化的圖書館和博物館才是歸宿。

    校對:張艷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棉县| 竹溪县| 清水县| 钟山县| 手游| 东平县| 灵台县| 娱乐| 海安县| 兰溪市| 罗源县| 天长市| 长春市| 收藏| 广宗县| 汾阳市| 陵川县| 明星| 若羌县| 乌苏市| 富顺县| 沅江市| 桓台县| 宜兴市| 宽甸| 罗甸县| 米脂县| 田阳县| 二连浩特市| 安泽县| 报价| 张家界市| 汉川市| 嘉善县| 永寿县| 江陵县| 黔东| 苍溪县| 庐江县| 林周县| 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