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研究發現馬兜鈴酸與肝癌存“決定性關聯”,仍待進一步研究
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志10月中旬發表的一篇論文將馬兜鈴酸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再次引發了人們對馬兜鈴酸是否致癌的激烈爭論。
馬兜鈴酸是一種有機酸類化合物,廣泛存在于馬兜鈴屬及細辛屬等馬兜鈴科植物中。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馬兜鈴屬的中草藥具有利尿、抗感染、消炎和抗蛇毒等功效。包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有廣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馬兜鈴、尋骨風、朱砂蓮、細辛和關木通等。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和中成藥曾用于治療風濕、痛風、傷口化膿等多種病癥,并廣泛應用在減肥和減輕女性經期癥狀上。
但是現代醫學發現馬兜鈴酸會損害腎臟。最初報道見諸1964年,因只是個例未引起醫務界重視。上世紀90年代,比利時研究發現,含有馬兜鈴酸的草藥減肥藥導致女性腎損害,被稱為“中草藥腎病”,引起世界關注。2003年,中國多家媒體報道龍膽瀉肝丸使用藥材關木通所含馬兜鈴酸可導致腎病后,當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出通知,取消關木通的藥用標準。
最新研究又認為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2013年,新加坡等地研究人員在美國《科學轉化醫學》上報告說,他們用全基因組和外顯子組測序技術,發現馬兜鈴酸能致基因突變,首次證實與肝癌有相關性。這個研究小組10月中旬的新論文說,通過分析中國臺灣等亞洲地區肝癌情況,認為馬兜鈴酸與肝癌之間存在“決定性關聯”。
隨著醫學證據增多,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已于2003年將馬兜鈴酸列為一類致癌物。歐盟以及新加坡等地在2001年到2005年間開始禁止使用含馬兜鈴酸的草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也曾于2001年發出警告信,要求消費者停止使用任何含馬兜鈴酸植物產品。
需要指出的是,現代科學“永遠在路上”。雖然最新研究再次確認了馬兜鈴酸和肝癌的關聯,但不同程度的馬兜鈴酸暴露怎樣增加肝癌風險,以及如何排除此前研究中的其他致癌風險因素尚需進一步研究解答。
(原標題:科普:風口浪尖上的馬兜鈴酸)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