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工程院院士傅志寰:未來的交通圖景會有超級高鐵一席之地

10月24日,在“2017中國(湖南)國際軌道交通產業博覽會暨高峰論壇”上,傅志寰在演講中提到,對于超高速真空管道技術,有人提出過要超過1000公里/小時,有人提出要達到4000公里/小時,“這些在業內都是有爭議的。但是作為試驗,我們這項工作還是要做的。”在他看來,未來交通的圖景會有超級高鐵的一席之地。
此外,傅志寰還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高速列車行駛時,列車的能耗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噪音和速度的六次方成正比。目前我國高鐵的速度達到350公里每小時,基本上已差不多,下一步假如把經濟性問題和噪音問題解決,達到400公里每小時也可以。
時速4000公里高速飛行列車:現在還沒到時候,作為研究這個領域現在不會放棄
4000公里高速飛行列車的概念,在今年8月30日引發廣泛關注。
當天,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劉石泉透露,公司正在開展“高速飛行列車”的研究論證,擬通過商業化、市場化模式,將超聲速飛行技術與軌道交通技術相結合,研制的新一代交通工具,利用超導磁懸浮技術和真空管道,致力于實現超音速的“近地飛行”。“高速飛行列車”最高速度可達4000公里/小時。
傅志寰在10月24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面對“高速飛行列車”的概念,從工程角度,要考慮的是在一定距離下,坐飛機合算,還是坐超級高鐵合算。
他表示,從超級高鐵的加速度角度出發,至少要跑十分鐘才能達到4000公里時速,由此計算大概1000公里才能設一個站點,這也意味著4000公里高鐵無法設很多站點。因此,4000公里飛鐵更側重于點對點的輸送,這也是目前飛機的優勢。
而目前,傅志寰稱,中國的高鐵可保證30公里到50公里可設站,沿線的居民均受高鐵的優惠,“作為工程技術人員,都會看一個項目能否落地,所以現在這個事我想還沒到時候。但作為研究,起碼這個領域我們現在是不會放棄的,但到工程實踐恐怕還很長。”
磁浮列車:可作為現有路網補充,成網比較難
相比之下,時速600公里的磁浮列車的研發,已經提上議事日程。
據新華網10月24日報道,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翟婉明表示,現在國家已經確定了時速600km高速磁懸浮列車的研制任務,研發計劃周期是5年。
傅志寰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高速列車行駛時,列車的能耗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噪音和速度的六次方成正比。因此,在他看來,目前我國高鐵的速度達到350公里每小時,基本上已差不多,下一步假如把經濟性問題和噪音問題解決,達到400公里每小時也可以。
傅志寰表示,我國現有高鐵路網系統到2020年可達3萬公里,其好處在于,能與現有路網系統對接兼容,可與舊的軌道相連。
而磁懸浮發展則存在這方面限制。傅志寰表示,磁懸浮軌道不能和別的普通軌道兼容,如果旅客從北京坐到上海,中途想在徐州站下,就要中途換成普通的軌道,不像現有鐵路網那么方便,“高鐵輻射面是非常寬的,廣大公眾都可以在長距離內享受高鐵帶來的優惠,但是磁懸浮是一條線,輻射面只有附近幾十公里,這是一個問題。”
此外,傅志寰還提到,磁懸浮的運量充其量也不到鐵路的三分之二,而且造價比較高,最大的問題是磁懸浮沒有明顯的優勢,“原來沒有修建高鐵的時候,普通鐵路大概時速160公里,最高到時速200公里,磁懸浮能跑時速400公里,那是鐵路的一倍,這有很大的優勢。現在高鐵已經跑到時速350公里,甚至下一步可能跑到時速400公里,優勢就不是很明顯。”
傅志寰援引國外的磁懸浮研究情況稱,德國徹底否定,但日本還是堅持,“也許是一條路,我們現在也沒有放棄,它作為一種補充吧,要成網的話可能比較難,這個投資要非常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