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學好攝影理論,必讀《論攝影》
導讀《論攝影》:攝影歷史的剖面
主講人 | 戴菲
1976年2月,喬治·伊斯曼之家長達一年的展覽“新地形學:人造風景的攝影”閉幕。同年5月24日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新展《威廉·埃格爾斯頓的指引》開幕。
翌年5月,蘇珊·桑塔格出版了新書《論攝影》。
桑塔格肯定關注了這兩個展覽,也肯定注意到了這些新興的攝影師。由于時隔久遠,我們或許已經對年份失去了敏感。僅以威廉·埃格爾斯頓為例,1976年,他不過是一位37歲的青年人,而諸如新地形學的那些攝影師們也不過是一些30歲上下的新人。

? William Eggleston
與《論攝影》里舉例的那些“老”攝影師們相比,他們是真正年輕的一代。他們也許指引了新的攝影紀元,但是對于桑塔格來說,她需要停一下,想一想,甚至是緩一緩才能對這些新攝影師們做出自己的判斷。
非常有興趣地找了找《論攝影》里的新人。最年輕的是博納·弗里德曼(Benno Friedman),當時約30歲,而比他稍長的埃默特·戈溫(Emmet Gowin)約34歲。雖然這兩位并不比前面提到的1976年展覽上的那些攝影師們有名,但是對于桑塔格而言,她敏銳地意識到了一條時代的分割線。

? Benno Friedman

? Emmet Gowin
她納入書里的這兩位新人與她書里的那些著名攝影師們一樣,他們屬于前一代;而新彩色和新地形的攝影師們,桑塔格暫時并不想染指,因為他們屬于后一代。
由此,如桑格塔在前言所說:“一篇催生另一篇,……直到我寫得夠深入了,……以及可以收筆?!边@個可以收筆的一代,停留在1960年代前后的戴安·阿勃斯、米諾·懷特、哈里·卡拉漢等人身上,而前溯的時代直至攝影發明。

? Diane Arbus

? Harry Callahan
此刻,若是熟稔攝影史的人旋即便在心里勾畫出了一個大致的脈絡,恰如桑塔格所言,她所跨越的攝影史從發明伊始至畫意攝影、再至現代主義攝影、又至紀實攝影,前后約130余年。縱論她所面對的攝影百年,桑塔格給出了一本《論攝影》。
這像是一個歷史的剖面??v向地面對攝影,從1976年回觀攝影發展的百年,桑塔格沉入了有關藝術、藝術史、社會、意識形態以及文化和哲學的思考。這個思考的起點從柏拉圖的洞穴原型說開始。這個思考模型幾乎影響了整本文集的建構。

柏拉圖的洞穴原型說
恰如當代最理想的對照實例,柏拉圖洞穴就像是我們最熟悉的電影院:漆黑一片;我們專注前方,引頸看向屏幕,身后的放映機兀自運轉。人們在觀看影片的時刻,從未感覺虛擬,更未感受虛幻,而是煞有其事地投入其中,如臨其境,感同身受。這就是柏拉圖當初擬想的環境。當電影謝幕,我們走出影院,影院外的光線耀目晃眼。此刻,我們意識到這是真實的世界。而影院里的那些感受并不真實,但未必是假;我們需要走出虛幻,但未必影院之外就是真實。
柏拉圖敘述了這個模型,他并未指出何為真實。只是隱喻或提醒人們,我們看到、接觸的世界有可能未必全真。而洞穴外的世界是否比洞穴里的世界更真實,其實是一個引發數十代人不斷前往哲學世界思考的話頭。

? Diane Arbus
桑塔格也借用了這個模型。她把照片比作了我們在影院屏幕上看到的世界,雖然這個世界從真實而來,但未必全真。若想看到或體驗真的世界,則需走出影院,也就是去到照片以外,或是前往照片的現場。但是攝影師與照相機制造商共謀了這個騙局,人類已經徹底地被照片所混淆。我們既無法分清真實,又被照片帶來的“真實”所蒙蔽,處在一個渾渾噩噩的境況之中。
而且,正如真實世界包裹了電影院一樣,真實世界也包裹了一個攝影制造的影像世界(第六章),這個攝影的影像世界或附于真實世界之上、或之下、或之外、或之內,與真實世界縱橫交錯形成了一個無法厘清的新世界。人們,今天“現代”的人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中,與真實世界并行不悖地向歷史的深處滑行。
這就是攝影。用攝影創造了攝影的歷史,用攝影改造了人類的歷史,用攝影再造了人類的社會和意識。我們需要停頓一下攝影的歷史,恰如我們“可以”停頓一下人類的歷史、人類的社會、人類的意識一樣,而這種期望可能在桑塔格的《論攝影》里找到慰藉。
歷史的剖面,看見的不是歷史。恰如切開水果一樣,看到的是果肉、是果核。水果肯定不只是果肉和果核,那水果又是什么?
歷史又是什么呢?至少,我們可以從剖面去看一下歷史,也隨帶看一下那個我們熱愛的攝影歷史。
精 品 課 程

課程目錄
第一講 在柏拉圖的洞穴里(試聽課)
第二講 透過照片昏暗地看美國;憂傷的物件
第三講 英雄主義的視界
第四講 攝影的信條
第五講 影像的世界,引語選粹
戴菲
上海師范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青年學者,策展人。
曾多次在平遙、大理、麗水、紐約攝影節及畫廊群展、個展中擔任策展人、藝術指導;獲各類展覽、比賽、理論研討會等獎項;發表專業類論文及藝術評論文章數十篇,出版有攝影類著作十本。

本書是為紐約現代美術館的一次重大展覽而出版,能讓讀者更充分地了解肖爾的作品和展示他獨特的視角。他對日常生活的興趣、對系列和系統方法的愛好、強大的智力支撐、內斂的風格,以及對攝影可能性不妥協的追求決定了他的這種視角。原版進口 印刷精美全面介紹了史蒂芬肖爾各個時期最重要的攝影照片,是拓展攝影思維提升攝影美學的一部優秀作品集。

原版進口 漂亮寶麗來七色封面設計精美銀色書邊設計全書300多頁收錄200多張印刷精美的攝影照片是拓展攝影興趣 提升攝影美學的一部優秀作品集。
原標題:《學好攝影理論,必讀《論攝影》》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