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衰落米蘭德比迎來“復活”,球迷用票房紀錄實力打call

米蘭德比,是中國球迷記憶最深處的城市戰記。
相比沉悶的英超“雙紅會”,梅阿查球場的這場紅藍大戰才真正算對得起觀眾的票價。5粒進球,沒有一個屬于“錦上添花”,創紀錄的票房收入,也成了這場精彩比賽的最好注腳。
回顧今年4月,“中國元素”入主米蘭雙雄后的第一場德比,意大利媒體曾把這看作是米蘭德比的最大賣點。但事實證明,米蘭雙雄已經逐漸步入正常化經營的正軌。
只靠市場效應引不來現場觀眾,但大牌球星們卻可以。在這個新時代,曾經一度衰落的米蘭德比終于迎來了“復活”。

都快忘了米蘭德比是“大菜”
如果說每年的意甲都是一道宴席,那米蘭德比就是桌上當之無愧的“招牌菜”。可惜,這幾年來,人們連這道菜的滋味都快忘了。
遙想5年前的米蘭德比首回合,正好和西班牙國家德比“撞車”,結果人比人,氣死人,皇馬巴薩的大戰吸引的全球觀眾達到近10億,是米蘭德比的5倍還多。
2006年曝出的“電話門”丑聞、普遍老舊的球場設施、俱樂部管理模式的落后……在媒體的分析里,意甲的沒落有跡可循,米蘭德比也難獨善其身。
但歸根結底,還是那個關鍵詞:球星。沒有明星,外界自然對一場“菜雞互啄”提不起勁。而中國元素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
看看今年夏天,AC米蘭在轉會市場上動作,足以令人感慨米蘭的復蘇。
總投入達1.9億歐元,足足引入了11個新援,轉會費2000萬歐元以上的就來了四個。
而在國米這邊,雖然不及米蘭那樣高調,但也引入了3個2000萬歐元以上的強援,并且針對性地提升了邊后衛短板。加上今年夏天請來的前羅馬名帥斯帕萊蒂,從整體實力上看,也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根據德國《轉會市場》的數據,今年的米蘭德比,兩支球隊的總身價之和達到了6億4000萬歐元。
雖然離總身價超過14億歐元的西班牙國家德比還差距明顯,但相比前幾年身價總和只有4億歐水平的時候,如今的米蘭德比,至少重新開始有了星光。

老板出錢,觀眾買賬
面對中國元素的進入,也有人不是那么歡迎。
比如AC米蘭名宿范巴斯滕,他就曾說,“(米蘭)這兩家俱樂部必須保持自己的意大利純潔性——這關乎足球本質的激情,是足球運動中的無價之寶。”
但對于普通球迷來說,所謂的“純潔性”,卻比不過大牌球星和激烈的對抗。
實際上就連范巴斯滕自己,也為意甲熱度下降而憂慮,“看到只有一半上座率的圣西羅。在我踢球的年代,這是不可想象的。”
但隨著球隊實力的提升,這樣的情景也有了巨大的變化。
據意大利媒體報道,剛剛結束的這場米蘭德比,現場球迷數量超過80000人,而在3年前,這個數字只有40000多。
球市火爆,票房收入也水漲船高。
據統計,最新一次米蘭德比門票收入可達450萬歐元,比此前的歷史紀錄多了30萬歐元。而實際上,此前的票房紀錄,也正是第一次“中國德比”創造的。
而在蘇寧到來前,國米在2014-2015賽季遭遇了上座率的低谷,賽季主場場均只有37000多名觀眾。
在2016-2017賽季,這一數字提升到了46000多人。在本賽季,截止米蘭德比結束之后,平均主場上座率突破了60000大關。
在AC米蘭這邊,雖然還沒有國米那樣火爆,但在第三輪,也出現過49000多名球迷現場觀戰的景象。歐聯杯資格賽的賽季首個主場,更是有65000多名球場涌入了圣西羅。
對于“衰落”已久的圣西羅來說,這樣的成績已然亮眼。要知道,在2015-2016賽季,米蘭的主場場均上座率只有可憐的不到38000人。

拒絕“墮落”,雙雄能徹底回歸?
球迷的心態往往很簡單,只要球隊有成績,就有更多的動力到現場去為主隊加油助威。
這樣的情緒變化,在本賽季的國際米蘭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隨著蘇寧在今年夏天對于球隊的調整,新賽季開始,國米的成績也明顯有所提高。米蘭德比后,球隊7勝1平,仍然以不敗戰績高居積分榜第2位。而上一次球隊在賽季末拿到這個名次,已經是在有些遙遠的2010-2011賽季。
對于高層的運作,斯帕萊蒂無疑相當滿意。他不止一次在媒體面前用“完美”來形容球隊的目前陣容。而他帶領隊伍在賽場上的表現,也令球迷們很是滿意。
已經有足足6個賽季,國米未能躋身聯賽前三,如今,這位前羅馬教頭重新燃起了人們的希望。他甚至公開提出了要把往日“霸主”尤文拉下馬的目標,“無論如何,我們會戰斗到最后一刻。”
但對于AC米蘭的球迷來說,想重現往日的輝煌,或許還需要等待。
雖然靠著在轉會市場的一擲千金成為的新賽季最受期待的球隊,但在聯賽開始后,米蘭卻讓人有些意外,開局兩連勝后就高開低走,8場比賽后僅僅排名聯賽第10。
在媒體看來,少帥蒙特拉就是米蘭現在最大的“短板”,切爾西教練孔蒂、瑞士國家隊主帥佩特科維奇,都是米蘭可能換帥的目標。
毫無疑問,無論重新想要把國米還是米蘭重新帶回強隊之列,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成的目標,但在兩支球隊的球迷眼中,只要沒能做到這點,就可以說是“失敗”。
復興的米蘭城,急需那一座意甲冠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