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警惕“付費實習”亂象盤剝大學畢業生
近日,知名博主“王大力如山”曝光了幾家知名券商研究所的實習生,冒充正式員工招聘實習生,幫其完成實習工作的事情。據其介紹,還有部分金融機構存在打著正式員工的旗號,大搞“付費內推”的現象。
被點名的中金公司、廣發證券等,紛紛發布公告回應此事,表示在招聘過程中“不收取報名費、輔導費、中介費、手續費等任何形式的費用,且堅決抵制任何形式的付費實習行為”;人力資源部會與應聘者直接溝通,不會索取任何費用。
金融行業的“付費實習”、“付費內推”現象,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幾年前就有媒體報道,高薪的金融業一直吸引著不少應屆畢業生的目光,但實習崗位總是僧多粥少,所以一些中介瞅準機會,與金融機構員工里應外合,做起了明碼標價的付費實習生意。比如,去國際投行實習一個月需要花17000元,去國內頭部券商實習需要2萬元……
而根據這次網友的爆料,一些知名券商的實習生也冒充正式員工來招聘實習生,并借此牟利,可謂是把某種行業“潛規則”演繹到了極致。
按說,畢業生進入金融機構實習,是一個雙贏的事——畢業生獲得學習機會、積累經驗,金融機構也可以借此篩選人才。但一些中介和員工利用實習崗位的稀缺性搞起了“付費實習”,儼然把實習做成了赤裸裸的生意,不僅人為增加了畢業生的實習成本,過程中甚至還涉及欺詐。要知道,無論是實習生冒充正式員工招付費實習生,還是打著正式員工的旗號搞“付費內推”,都已經涉嫌違法。
從各大券商的回應來看,金融機構對于付費實習的做法毫無疑問是反對的。外界應該也相信,金融機構不至于要薅實習生的羊毛。但是,不管是中介從中牟利,還是內部員工、實習生動歪心思,金融機構都應該責無旁貸地強化針對性的規范,而不僅僅是重申立場。
實習生到底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獲得實習機會的,有沒有員工以招實習生和內推的名義在外招搖撞騙,金融機構理應多些覺察和防范,對于可能存在的亂象,就應該強化相應的規制,及時堵住管理漏洞。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時不時爆出職場潛規則等丑聞,已經為金融圈的公眾形象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而付費實習、付費內推等亂象,又進一步增加了外界對于這個行業的不信任感。從重塑行業形象和公信力的角度來看,各金融機構也有必要以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態度,對種種亂象來一個釜底抽薪。
當然,跳出金融圈來看,在如今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下,相關部門也應該更加注重防范一些機構和個人利用畢業生的實習、求職焦慮來牟利的傾向。如今年1月,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新修訂的《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其中就明確“嚴禁以營利為目的違規組織實習”。
此外,也要警惕以實習和就業為名的詐騙現象的重新抬頭。每一位求職者也應該多些審慎,莫迷信就業捷徑。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