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株洲,呼喚城市超級IP
一個城市要讓人記住,需要一個有溫度的獨特IP。
媒體報道,近日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湖南日報、湖南衛視等20多家央媒、省媒組隊在株洲采訪,挖掘株洲革命老區新故事。
這是好事,也是喜事,更能讓株洲在一眾傳播能量巨大的媒體上密集刷屏、存在感滿滿。
但近年來類似的采訪團到訪不少、報道眾多、影響巨大,可在外地人甚至本地人眼中,株洲的城市形象似乎依然還是火車拖來的城市、老工業城市、神農福地等“老三篇”。

遠的不說,就是近的長沙,近年來一個網紅城市的形象,也是有些比不過的。
缺少一個主打到讓人提到標簽就能聯想到的超級IP,或許是關鍵。
這樣的城市超級IP怎么來的?
大體是二種情況:
其一是歷史傳承。
例如羊城、春城或山城,以及完全民間的魔都,有歷史的沿革、傳說的演義,也有地形地貌的具象。總歸一句話,提到就自動掛鉤。
其二是人文薈萃。
提到東南形勝、三秋桂子,幾乎不做他想,就是杭州,盡管那里類似的城市形象超級IP很多,至少這一源于柳永《望海潮》的詞句,展示出了繁華。
其三是破圈重塑。
且不說已經成教科書案例的“日本熊本熊”,就說長沙,過去因洗腳城扎堆而得了個不那么雅觀的民間綽號:腳都。
這些年,則由于文和友、茶顏悅色帶動,墨茉點心局、虎頭局等新消費品牌接連涌現,結果當年“名氣”局限于長株潭的“腳都”,就被Z世代們齊齊涌來打卡而成功破圈,成為了當紅炸子雞式的網紅城市,目前還是獨一份。

株洲有什么?
上述三種情況所需的要素都有,但要么已陳舊、被淡忘,要么在全國范圍內不夠出類拔萃,都很難形成傳播學意義上的核心記憶點。
怎么破?
既然都是散裝,為何不能集裝,重塑一個城市超級IP來破圈。
例如株洲最知名的炎帝神農陵寢所在、動力之城和紅色文化,恰可以三合一為“工農兵”三字。

恰如河南衛視的“唐小妹”那般,極易形成勾連歷史傳承、現實記憶與地方文化的核心記憶點,再參考冰墩墩打造符合國潮風味和Z世代審美的吉祥物和各種文化次生、衍生,何愁城市超級IP不成……
說句題外話,比起河南,陜西更符合“唐小妹”的定位,咋就被人搶了先呢,耐人尋味哦!
刊載于《株洲日報》5月18日“天臺時評”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互聯網、游戲產業資深評論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