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你是真的怕冷嗎?陽虛、血瘀、氣郁……你屬于哪一種?
寒露過后,上海天氣驟然轉涼,一夜之間降溫十度。蕭瑟秋風中,一些人會感覺全身發冷,尤其是手腳冰涼、麻木得受不了。那么,手腳冰冷究竟是什么原因?中醫有何調治的方法?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中醫預防保健科主任醫師方泓認為,手腳冰冷,也就是四肢畏寒,首先要排除是否有病理性的癥狀,如先天性動脈發育不良、雷諾氏綜合征等疾病會出現血管末梢冰冷的癥狀。雷諾綜合征是由于寒冷或情緒激動引起發作性的手指(足趾)蒼白、發紫然后變為潮紅的一組綜合征。
其次要辨清體質,可以通過藥物、食療來改善癥狀。陽虛體質的人,畏寒怕冷,容易腹瀉、喜吃熱食,后背發冷,怕風,舌苔淡胖。血瘀體質的人,口唇、面色晦暗,舌下靜脈常有瘀斑,烏青塊。還有一種,女性肝氣郁結、情緒波動大的人,也容易手腳冰涼。
秋季天氣降溫,體質平和的人一般不會覺得冷,而這些偏頗體質,也與平時不良的生活習慣相關。比如平時生活中易受寒,夏季猛吹空調、吃冷飲,春秋換季的時候穿著單薄,寒氣入侵久了導致陽虛。還有些人缺乏鍛煉,四肢血液流通不暢。因此,要從改變生活習慣入手,來改善癥狀。
如何通過中醫調治,來改善手腳冰涼的癥狀呢?
方泓認為,陽虛怕冷的人,可服用生姜粥、花椒、肉桂等溫陽的藥物。腎虛的人可服用金匱腎氣丸、右歸丸等補腎陽的藥物。血瘀的人,可以服用山楂粥、山楂糕、葡萄酒泡洋蔥等食療方。
此外,不同體質的人采用不同的藥物浸泡,進行藥浴、足浴非常有效。陽虛體質:可以用干姜、附子、黨參等溫陽、補氣的藥物。血瘀體質:可用當歸、丹參、山楂、紅花等活血化瘀的藥物。復合體質的人,可以用艾灸,給身體注入溫熱的能量。如果經過藥物治療,仍然感覺四肢怕冷、麻木,甚至還有其他異常感覺,可以到神經內科進一步確診。
此外,手腳冰涼的人在天氣降溫時尤其要注意保暖,可以戴手套、護膝、圍巾來抵御寒冷,切不可為了漂亮而穿裙子。
四肢怕冷也分真假
曙光醫院傳統中醫科副主任醫師吳歡認為,手腳冰涼的原因,一種是器質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貧血、腎臟病、心臟病等病人容易怕冷,這需要到醫院檢查排除病因。
還有一種是功能性疾病,從中醫角度來看,手腳容易冰冷、麻木,多是屬于氣血的毛病,因為氣虛、血虛所造成的血液運行不暢、血液量不足,要補氣補血,這屬于“真怕冷”。陽虛體質的人,服用附子、肉桂、紅參、鹿茸等溫陽的藥物,或者羊肉湯、生姜茶等溫熱的食物來抵御寒冷。氣血虛的人,則應服用當歸、黃芪、生曬參等補氣、補血的藥物。推薦一款食療方,用紅棗、干姜泡茶,加上一些蜂蜜,既潤腸,又增加口感。
還有一種是“假怕冷”,屬于中醫的“四逆癥”,也就是手腳四肢怕冷,身體不怕冷,吃紅棗、桂圓、生姜等溫熱的食物就會便秘、長痘痘。這些人往往缺乏運動,以瘦子居多,皮下脂肪少,無法抵御寒冷。尤其是一些白領女性,長期坐在電腦前,缺乏運動,四肢血液循環不暢。建議白領女性上班時設一個手機鈴聲,一小時提醒一下,起來運動,改善血管末梢循環。
太瘦的女孩,到了秋季要“貼秋膘”,多吃一些肉類、高糖分的食物,增加皮下脂肪,以抵御寒冷。假怕冷還有一種,多是脾氣暴躁、肝氣郁結的人,需要服用疏肝解郁的藥物,如逍遙丸,玫瑰花茶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