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被全網罵了一年,這次終于翻身了
原創 魚叔 獨立魚電影
全球都在期待的神劇,終于回歸了。
《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已經全部上線。
520,不少人連約會都不去了。
守在家里,一通猛刷。

從第一季封神,到第二季翻車。
第三季,再度回到高峰,不負期待。
豆瓣上已經有6萬人打出8.6分。

魚叔也是一口氣刷完。
對其中幾集,格外印象深刻。
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聊。
《愛,死亡和機器人》 第三季
Love, Death & Robots

2019年,《愛,死亡和機器人》很空出世,現象級爆火。
它由18部篇幅不一的動畫短片組成,讓全球觀眾看到了動畫甚至影視的新極限。
有千變萬化的風格:
2D,3D,定格,CGI……
也有無所不包的科幻類型:
賽博朋克,末日廢土,克蘇魯……
有酷炫拉風的戰斗畫面。

也有超乎想象的尺度與腦洞。

更有前衛的科學觀與深刻的人性反思。

如今,第三季歸來。
相比口碑崩塌的第二季,這一季才更像是名副其實的續集。
延續了第一季中的很多元素。
比如人蟲大戰。

比如華麗的畫風與性感的舞蹈。

還比如各種出乎意料的黑色幽默。
本季一共包括9集。
魚叔按照三部分,說說這一季的精華。

機器人
第一集,《三個機器人:退場策略》。
其實是第一季中一集的續作。
背景依舊是人類已經滅絕的地球。
主角是三個機器人。
一個時刻賤兮兮,一個呆呆蠢蠢,還有一個深沉智慧。

他們再次來到文明的廢墟上,目睹人類留下的種種痕跡。
貧民區,窮人臨死前還在互相爭斗,上演末世的底層互害,真實、殘忍。

富人區,有錢人躲藏在金錢堆砌的幻夢中,不安、可憐。

政府機關,首腦們至死堅守極端民主,虛偽、自大。

無盡的開采毀壞了地球的生態,讓人類只能選擇移民火星。
然而計劃中,能登上飛船的,只有0.01%的富人。
剩下的,都遭到了清除。

機器人向人類發出質疑:
如果資本家多一點社會包容性,那他們是不是就不至于滅絕?

火星死氣沉沉沒有生命,改造起來費時費力,還要大量資金。
有那個錢,為什么不拯救自己的星球呢?

人類本可以利用他們所有的工具,治愈他們的星球,拯救自己。
但他們選擇了貪婪和自我滿足。
而不是打造一個健康的生物圈,為子女的未來著想。

被犧牲的窮人是悲慘的。
而富人,即使他們絞盡腦汁移民自保,也難逃一劫。
最后掌握經濟命脈,占領火星的,居然是——
喵星人。

當然,無厘頭式的諷刺從來不是愛死機系列的重頭戲。
讓其封神的,是對人類終極命題的思考。
第一季中最受好評的《齊馬藍》,就做到了這一點。
當機器開始思考或生或死,何去何從,便真正成為了人。
最終,他選擇拆解自我,返璞歸真。
無盡的悲傷與壯麗,讓人難以忘懷。

與之形成互文的,是這一季的第三集,《機器脈動》。
它以同樣溫柔的畫面,探討了靈與肉的抉擇。
媒介,是人的延伸。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機器與媒介卻是無限的。
肉身,反而禁錮了思想。

女主所處之地,是一顆荒涼的衛星上。
周遭滿是殘破的石塊,昏黃的灰塵。
但,這不過是睡夢中的幻象。
女主一直聽到衛星的呢喃,向她誦讀詩句。

「聽聞與感受唯出自自我」
這是蘇格拉底所說的,認識你自己。
但,這不再是社會意義的自我價值,而是每個人內心蘊含的無窮宇宙。

人生是一段如夢的羈旅。
只有直視自己的心靈宇宙,才算如夢方醒。

宇宙的無限讓她黯然神傷。
保留有限的肉身是她感受真實的唯一途徑,但這阻礙了思想繼續探尋的腳步。
若想成就無限,就得拋棄肉身,將思維注入機器。
「實體組態消散,精神組態保留」

最終,她拋棄了后者。
成為了機器運轉的一部分,讓思想得以永生。


死亡
死亡一直是《愛死機》的主旋律。
其中蘊藏著人類對于未知、荒誕的恐懼。
而在第三季,又多了創新性的表現形式。
《迷你死亡之夜》這一集很精妙地采用了移軸攝影,打造出微縮景觀。
我們得以透過上帝視角,目睹了一場世界性的喪尸危機。

從商業街、醫院,到埃菲爾鐵塔、圣彼得大教堂。
殺戮與恐慌無處不在。
甚至避世于高山上的少林寺僧侶也難逃血戰。

民眾們人心惶惶,無處可逃。
而政客們面對媒體,還是死鴨子嘴硬。
一口咬定,喪尸暴亂純屬謠言。

直到喪尸攻進國會,襲擊軍事基地。
當權者惱羞成怒,按下了重啟鍵。
核彈從世界的各個角落發射,人類文明蕩然無存。
而諷刺的是,地球上再怎么折騰,置于銀河系里,不過是一個屁。

還有第五集《殺戮小隊開殺》同樣極具黑色幽默。
一隊人類士兵與丑陋的戰爭機器展開搏斗。
血漿、斷臂與臟話葷段子一起滿天飛。
死亡的深刻在這一過程中被徹底消解。

更牛的,是人性思辨。
第二集,《糟糕的旅行》。
這一集由大衛·芬奇親自導演,也是他的動畫處女作。
在克蘇魯的外衣下,突顯了大衛·芬奇獨特的暗黑美學。
滔天巨浪中,一只巨蟹海怪爬上了船。
在輕松殺死船長后,躲進了船艙。

需要有人走進船艙,一探究竟。
失勢的大副不幸被選中。

出乎他意料,海怪并沒有將他生吞活剝。
而是提出一個要求:
帶它去一座叫輝騰島的島嶼。
因為島上有很多居民,它可以大飽口福。
而在抵達島嶼之前,他每天都要吃一個船員充饑。

大副微微一笑,表示同意,并提出了交換條件。
靠著海怪提供的鑰匙,他找到了火槍,也重新獲得了指揮權。

向船員說明了情況后,他召開了一場不記名投票。
畫圓圈表示贊同前往無人島。
這樣可以救下成百上千無辜居民的性命。
但由于航程更遠,每天都要有更多的船員喪生海怪之口。
而畫叉表示則前往更短的輝騰島,保住多數船員的性命。

他說自己早就做好了標記。
誰贊成,誰反對,一目了然。
隨即下令,將所有畫叉的人處決。
他要瞞著海怪,駕船向無人島駛去。

在殺死所有穿越后,大副自知無法抵達島嶼。
他冒死點燃了船艙,將海怪燒死在熊熊烈焰中。
說他善良。
可他的雙手沾滿了自己船員的鮮血。

在這道電車難題中,他艱難作答。
這是在預示暴烈的毀滅后,孤獨的謀劃。


愛
愛,比死亡更神秘。
同樣,也更難拍出高級感。
然而,第一季沒能拍出來的,在這一季來了!
第九集,《吉巴羅》。
直接封神!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集與第一季的《證人》都出自同一導演之手——
阿爾貝托·米爾戈。
兩個月前,他剛剛憑借《皆為愛》,獲得奧斯卡最佳短片獎。
不夸張得說,他對愛欲表達形式之多樣,現今幾乎無人能出其右。

在原始鬼魅的叢林,藏身著一位水中女妖。
她滿身金銀珠寶,神秘而迷人。
她凄厲的尖叫,可以蠱惑任何掠奪者的心智。

自然的力量面前,人為法術即使再強,也難以抗衡。
所以,當法師的軍隊步入叢林,很快就被其嚇得人仰馬翻。
除了,一個聾子武士。

女妖的眼神中滿是驚異,隨之化為好奇。
她不斷向上游奔逃,武士也一路追隨。
女妖舞動著曼妙身姿,放任武士靠近。

然而,武士卻貪戀身外之物,將她敲暈。
她身上的金片珠寶,如魚鱗般被粗暴地扒落。
滿地金銀閃著詭異的光,與武士眼中的貪婪兇狠相映。

有人說,這是對歐洲殖民者殘忍掠奪的控訴。
吉巴羅是西班牙語,原指拉丁美洲的土著。
恣意的屠戮讓原本平靜美好的土地腥紅不散。

也有人質疑這一層解讀。
首先,在官方給出的介紹中,吉巴羅是武士的名字。
原住民被害一說,顯得立不住腳。
其次,女妖也并非無辜的受害者。
她并沒有在武士的掠奪中喪生,還重新賦予了武士聽力。
這不是饋贈,而是懲罰。
傷痕累累的她,對著眼前這個男人,發出了極端悲痛的尖叫。

在這魔法之中,武士徹底喪失了理智。
跳著滑稽的舞蹈,在水中溺亡。
我們驚愕地看見,騎士成為谷底千萬亡靈之一。
他墮入了女妖早為他設計好的墳墓。

魚叔認為,對于這部奪目震撼的短片的欣賞,不妨化繁為簡。
歷史背景固然宏大滄桑。
但,愛欲也不失為高級的命題。
在第一季的《證人》中,可以瞥見導演的癖好。
字母圈情結。

而《吉巴羅》對虐戀的刻畫更是出神入化。
無論是情節還是藝術呈現,都讓人嘆服。
音效不時戛然而止,像是突然扼住觀眾的咽喉,又輕柔地放開。
那是一種窒息重生的快感。

其中,還有大寫的情欲。
嫵媚的女妖,宛如《青蛇》中纏繞法海的小青。
扭動的身姿,是對情欲赤裸的勾引,對性大膽的挑逗。
即使明知溫柔無法解開堅硬的盔甲。
即使明知對方終將傷害自己。
她不斷靠近、抽離。
嘈雜的瀑布,像極了孤寂且騷動的心。
女妖在帶血的親吻中,為武士留下咬痕。
抓狂地武士在狂暴中侵占了女妖的所有。
艷麗的色調、金屬的光澤直沖觀眾內心。
親密關系中的占有、掠奪、傷害,很多長片都難以詳盡。
阿莫多瓦用無數獵奇的倫理不斷靠近。
婁燁委身宏大的政治背景與時代氣候,才得以書寫成章。
而《吉巴羅》,只用了短短十分鐘。
奔流的鮮血匯入湖泊,像一個心。

當然,對影視作品的欣賞是見仁見智的。
愛死機系列的風格多變。
有人說,非常割裂,看得極不適應。
也有人覺得,愛死機逐漸走入了困局。
人類的想象力也不過如此。
更有人吐槽,題材太病態。
看完了像得了場重病。

但轉念一想,影視再天馬行空,到底也不如光怪陸離的現實來得荒誕。
我們本就生活在一個極度割裂的時空。
這一年,有人上了太空,也有人被困在家里,還有人身在戰火之中。
炮火聲、哭喊聲與頌歌奇妙地組合。
科技的發展是否真的造福了人類?
還是說只是一再地改造我們的身體,禁錮我們的思想?
世界的出口又再哪里?
我們因為現實積滿的憤怒與悲傷,需要宣泄。
而愛死機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愛,在于它一直在質疑。
在于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虛擬的時空。
置身其中,也宛如拋棄了肉身。
我們目睹荒誕,窺探人性,暢游宇宙。
體驗愛與自由。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原標題:《被全網罵了一年,這次終于翻身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