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堅守者丨鼓浪嶼24小時書店店長:為游客提供一個精神據點
10月1日,鼓浪嶼島上的曉學堂·蟲洞書店“24小時書店”試運營的第一天。身為店長的劉春紅忐忑不安地度過一天,當晚她徹夜難眠,生怕店里出現了什么意外,讓“24小時”計劃泡了湯,所以她特別擔心,甚至在腦海中反復推演了應急處理方案。
下班回家后,她也沒閑過,不停地給同事發微信詢問現場情況。
“鼓浪嶼上還好游客不多,很安靜,沒發生什么事。”劉春紅笑著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稱,她和團隊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了。

蟲洞書店是鼓浪嶼島上的一家復合型的文藝書店,它位于鼓浪嶼知名景點——海天堂構,這是一處由菲律賓華僑黃秀烺和黃念憶共同于1920年到1930年間建成的大型宅院,成為鼓浪嶼島上唯一按照中軸線對稱布局的別墅建筑群。
蟲洞書店所在的花園式別墅是海天堂構的組成部分,此前是一家老別墅咖啡館,后來廈門投資人蘇曉東接過來將其改建為新型復合式書店,其經營模式不是一家單純意義的書店,而是集圖書、時尚、藝術和簡餐閱讀與旅行空間為一體,圖書主要位于一樓,其他樓層囊括了藝術設計和展覽等活動。
這是一個富有理想和實驗色彩的新型書店。2016年,曉學堂·蟲洞書店通過網絡眾籌,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投資人,其眾籌目標超過3000%,知名電影導演寧浩、“十點讀書”林少均成為書店股東,為其背書。
這家書店也對劉春紅產生了很大的改變,她說自己慢慢喜歡上了書店“店長”的角色。
“我現在忙工作之余,偶爾會坐在書店走廊的椅子上看看書,放松一下自己。”

從銷售管理到書店店長
劉春紅是江西人,她后來嫁到鼓浪嶼,成為一位新“島民”。
在加盟蘇曉東團隊前,她在廈門從事服裝銷售,為方便照顧家庭,她和丈夫決定回到鼓浪嶼島上生活,孩子上學后,她閑不住了,應聘到蘇曉東投資的一家文創商店上班。
“從我家到單位很近,只有5分鐘路程,以前我不知道文創商品,也不知道文創可以做得那么有市場,最初我走進店里時,驚呆了,那么多漂亮的小物件、小玩偶都是藝術家原創,背后都有故事,我特別喜歡。”劉春紅回憶稱。
正好,她看到商店正在招聘銷售管理人員,決定前往應聘,便機緣巧合了加盟到了蘇曉東團隊,從2013年至今。
2016年,蘇曉東認為鼓浪嶼的文化和旅游業態正在升級,決定借此在島上開一家新型書店。公司管理層找到劉春紅,希望她能擔任店長。
“我希望門店經營團隊成員能真正扎根鼓浪嶼,她是一直跟著我們成長的伙伴,而且就住在鼓浪嶼。作為書店的經營行為和藝術不能太高大上,還要能接地氣,不僅賣書,還要賣與生活美學相關的產品,所以她的親和力十分重要。”蘇曉東對澎湃新聞稱,這是公司選擇劉春紅擔任蟲洞書店店長的原因。
起初,劉春紅對公司決定在鼓浪嶼開書店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早先聽公司說要在鼓浪嶼開書店,我想書店難道只賣書嗎?那怎么掙錢呢?只賣書不是虧死了嗎?后來公司說不是一般的書店,而是新型書店。我很好奇,但也一直在懷疑。”劉春紅稱。
她知道,老板一直都有開書店的夢想,但她很關心商業模式是否靠譜,如果虧損,作為店長她會很有壓力。
劉春紅的擔心不無道理。近幾年,電商書店的全面崛起,對實體書店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很多傳統實體書店紛紛倒閉。
作為投資人,蘇曉東的卻有著不同判斷。
“我是一個喜歡擁抱新的技術變革的人,今天我開書店并不能死守傳統書店的模式,但我認為不是所有技術變革,載體必須改變,走到一定程度,人心都是會回歸的,紙質讀書是最舒服的閱讀方式。雖然,我也會用電子閱讀器,但它翻頁質感根本無法與紙質書相比。”蘇曉東稱,蟲洞書店為公眾提供了一種回歸式的閱讀場景。
現實也是如此,雖然人們已習慣在網上買書,但并不意味著實體書店的集體退場。亞馬遜、當當網均已涉足實體書店,由此可見實體書店市場大有可為。
“鼓浪嶼本身是一個以慢節奏著稱的島嶼,比如,你一定要等過渡的船,一定要漫悠悠地步行。一步一景,遇見一筑一樹。如果這樣的地方,有一家書店,一家讓你忘記時間,隔離忙碌的書店,我想再適合不過。我們需要網絡與移動互聯帶來的方便,我們也需要在鼓浪嶼遇見一個可觸可感的休閑空間,一本書,一杯茶,一個人,一件藝術品。這樣的旅行,才更有趣,更有溫度。”曉學堂總經理俞正輝對澎湃新聞稱。
劉春紅也認同了這樣的觀念,她意識到“書不只是商品那么簡單,還有避不開的文化體驗。”
她決定試試看,細想自己反正也年輕,便答應擔任店長一職。
如何從一名銷售管理人員到書店的店長,劉春紅心里有些“吃不準”。
“我對書店里的文創品和餐飲沒什么問題,但對圖書感覺有點棘手。雖然平時也會看書,但閱讀量沒那么廣,幸好公司有專門負責選書的團隊,他們閱讀量都很廣,這樣形成了互補的關系。”劉春紅對澎湃新聞稱。
她認為自己在擔任店長過程中學到了很多,在參與選書和研究圖書排行榜的同時,也擴大了自己的閱讀量。

“書籍不像一般產品,好比一個白紙杯,只要了解它的材質和設計理念,便可以和游客推介,書不一樣,每本書都是團隊精選出來,哪怕沒看過,最起碼也要了解書里的內容才能給游客推銷,特別當游客盲目時,你要主動給他們推薦書。這意味著你首先要知道作者是誰,他究竟寫了哪幾本書,你才能推薦。”劉春紅稱,為了更好的當好店長,她現在只要有閑時間,就會抱著一本書打發時間。
“以前有空會約個朋友逛逛街,買衣服,現在不會了,只要有空就會坐在那邊啃一本書,一個上午就這么過了。”劉春紅稱。
在她的帶動下,店員也會跟著一起成長,年輕人都愛看手機,她鼓勵大家把手機放下,只要有空余時間,店員可免費看書,因此不少店員已養成了看書、買書的習慣,不少店員都從店里買了40、50本書,甚至有的店員只是被書的裝幀吸引,買回去作為收藏品。
由于書店位置相對僻靜,早期沒什么客人,后來隨著書店名氣起來了,吸引不少慕名而來的讀者。
“我們客人并不算多,每天最多時可能也就200多人,客流一多的話,書店的氛圍就沒有了,我認為書店還是要保持相對靜謐的環境。別看人少,凡是來書店的人,成交率很高。根據初步統計,我們客流的成交率達到80%左右,只要能靜靜坐下來就會消費,只是多少而已。”劉春紅稱。
根據她的觀察,現在到店里的客人最少會買本書,點杯飲品,當然也不乏大單,曾經有位客人,一次性在書店里消費了6000元左右,讓經營團隊很高興,也讓大家對做好新型書店有了一定信心。
經過接近一年的交易量統計,她也摸到了賣書規律,現在流行“親子游”,所以書店賣得最好的是兒童書籍和繪本,其次是文學和生活類。

溫暖的據點
國慶前夕,公司決定試運營“24小時書店”,請劉春紅做好準備,她聽完第一反應是——“不妥”。
“我想到的都是現實難題,首先面臨招人的問題,如果要熬夜,肯定不好招人。我告訴公司領導,能不能公司先考慮一下呢?其次是安全問題,因為書店主要業績在白天,所以我肯定要保證白天,不可能把白天的值班員工放在晚上。其次是安全問題,深夜萬一有人喝醉了酒,跑來書店鬧事怎么辦呢?”劉春紅稱,經過反復思考,她最后給公司的建議是:“能不能不要做,或者推遲做呢?”
得到的答復是:“不行,必須國慶期間推出24小時書店。”
眼看躲不過去了,擺在她只有一條路——如何經營好一家“24小時書店”。
她試著根據書店實際狀況進行改變。劉春紅決定在試營運階段先安排一名老員工值夜班,再外招了一個人,專程上夜班,上完回家睡覺,不用白班,以此解決人員問題。客人深夜到店吃什么喝什么也是一個問題,她決定不提供復雜的餐食和飲品,深夜只賣熱茶,這樣一來就相對簡單了。
即便安排妥當了,她也不放心。
“書店才兩個人值班,我也怕,后面想一想,應該沒那么壞,畢竟鼓浪嶼還是治安很好的。”劉春紅稱。
10月2日上午6點鐘左右,鼓浪嶼島上開始有很多早起的人看日出,書店才陸陸續續有客人進來了,有的人純粹路過,好奇在如此僻靜的地方還有一家24小時書店,也有人去海邊玩,玩完后逛回來,順便坐在書店喝一杯熱茶,看看書。
劉春紅讓同事把值夜班發生的一切,包括內心的想法和反應用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而她自己也開始對“24小時書店”意義有了完全不同的認識。
“鼓浪嶼島上大部分商家、店鋪,最晚應該11點半就關門了,很多游客都是大老遠從外地過來,想要體驗一下鼓浪嶼寧靜的夜景,但卻沒有地方可去,如果有家24小時書店為他們留一盞燈,給一杯熱茶,讀一本書,我想那應該是一件很溫暖的事,這也是我們的價值所在。”劉春紅稱。
她認為,這也是公司推出24小時書店的出發點,一間好的書店,在任何一座大城市都是溫暖與精神堅守的據點。

劉春紅認為,現在蟲洞書店在鼓浪嶼已經部分扮演了“公共圖書館”功能,目前書店推出了一個“共享閱讀”計劃,書店為本地人和外地游客收集了3000多冊關于鼓浪嶼的書籍,為上島的每一位游客提供免費借閱服務,游客可以帶到住宿的旅館,看完之后再還回來。
“如果嚴格按照商業收益的話,這個計劃很難掙到什么錢,但它卻能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共享閱讀空間。”劉春紅稱。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