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個稱霸多年的“95后”,要退休了
原創 AI財經社 AI財經社
撰文/ 《財經天下》周刊作者 何暢
編輯/ 董雨晴
一則消息的出現引發了部分互聯網用戶的集體懷舊。
5月15日,微軟Edge瀏覽器官方發布微博,稱IE瀏覽器(即Internet Explorer)將于6月16日正式退役,“IE 27年的旅程,從今以后,這條路由Edge替IE繼續走下去”。
事實上,這并非新聞,早在去年5月,微軟官方就對外宣布了該計劃:一年后,公司某些版本的Windows系統將不再支持其當前版本的IE 11桌面應用程序。隨后,微軟更多次通過Windows消息中心提醒用戶,敦促其盡快遷移至Edge瀏覽器,稱后者將“提供比Internet Explorer 更快速、更現代的體驗”。
“快速”和“現代”對應的是“緩慢”與“老舊”。的確,自誕生以來27年的時間里,IE瀏覽器曾憑借與Windows系統的強綁定飛速占領市場,一度以業內霸主身份傲視群雄,卻也因為性能優化和兼容性問題備受用戶嫌棄。正如微軟Edge瀏覽器官方微博所言:“IE風波不斷,飽經滄桑。”
盡管如此,在調侃“終于不用吐槽IE了”的同時,不少用戶也開始追憶自己上網沖浪的青蔥歲月。畢竟,那個曾經被固定在電腦桌面某個角落的天藍色圖標,為無數人打開了通過互聯網看世界的大門。

從輝煌到落寞
雖然聽起來是個“老古董”,IE瀏覽器可是一位不折不扣的“95后”。
1995年,IE瀏覽器正式登上歷史舞臺。憑借與Windows系統的捆綁銷售,加上簡潔的設計與交互,微軟將其迅速推廣,并力壓當時的主流瀏覽器網景,在瀏覽器大戰中一路領先。一個突出的例子是,2002年和2003年,IE瀏覽器的市場占有率甚至高達95%,風頭一時無兩。
在智能手機尚未問世的年代,桌面瀏覽器幾乎是訪問互聯網的唯一窗口。一位90后用戶至今清楚地記得,小學計算機課上,老師演示如何上網查詢內容,就是通過IE瀏覽器完成的。“那時還叫微機課,臺式機配的都是看起來特別笨重的顯示器,開機時屏幕上閃過一串又一串字母,Windows XP系統還很流行,一轉眼已經過去快20年了。”
那無疑是一代人的青春回憶。但很多時候,所謂的優勢與捷徑其實更像是一把雙刃劍。IE瀏覽器的崛起源于始終同Windows密不可分,這令微軟成功地后來居上,卻也為其被指利用壟斷優勢進行不正當競爭、與美國司法部展開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埋下了伏筆。或許是一騎絕塵的市場占有率令微軟有所懈怠,IE瀏覽器優化升級的腳步顯然跟不上用戶吐槽的速度。

圖/視覺中國
頻繁出現的卡頓、堪比蝸牛的響應速度、一言難盡的效果呈現……問題層出不窮,可除了進行安全修復,在IE 7出現之前的5年中,微軟并未開發出更多功能以滿足用戶需要。用戶的忍耐當然是有限度的——2006年,《PC World》雜志評選出“史上最糟糕的科技產品”,IE 6位列第八。
就在IE瀏覽器抱著Windows系統的大腿不思進取時,Firefox(即火狐)和Chrome等瀏覽器開始了它們的進擊之旅,其源代碼開源以及細節到位的服務對IE瀏覽器造成了極大的沖擊。更重要的是,移動互聯網徹底改變了用戶的使用習慣,操作系統的轉移之下,IE瀏覽器昔日的領先身位蕩然無存,捆綁策略不再意味著動力,而是成為了包袱。
微軟不是沒有努力過,IE 9攜全新JavaScript引擎Chakra登場時,一度被寄予厚望,但為時已晚,對手已將差距拉開,用戶并不買賬。IE Mobile瀏覽器則是微軟在移動端方向上的一次嘗試。然而,它只支持自家的Windows Phone系統,卻將蒸蒸日上的蘋果與安卓拒之門外,自然反響寥寥,慘淡收場。
2016年1月,微軟公司停止對IE 8/9/10三個版本的技術支持,用戶將不會再收到任何來自微軟官方的IE安全更新;作為替代方案,微軟建議用戶升級到IE 11或改用Microsoft Edge瀏覽器。
不過,IE瀏覽器的存在感并未就此徹底消失。盡管兼容模式飽受詬病,屢次被指“不夠人性化”,但在諸如考試報名、校園網選課等頁面操作面前,其地位依然穩如泰山。于是,每逢教師資格證考試報名、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報名等時間節點,社交平臺上總會涌入大批憤怒的用戶,年復一年。
得知IE瀏覽器即將退役的消息后,許多用戶長舒了一口氣:“真的很難用,每次報名參加考試換了一個又一個瀏覽器,最后還是只能用它,想刪都刪不掉,現在總算解脫了。”不過,也有用戶心存擔憂:“有些考試的報名不支持其他瀏覽器,以后應該怎么辦?”

Microsoft Edge接棒
問題拋給了接棒的Edge瀏覽器。
微軟為用戶保留了一定的空間,Edge瀏覽器內置了IE模式,支持用戶通過啟用該模式直接訪問基于IE的網站和應用程序,開發者工具、ActiveX控件等IE模式下的功能也可以繼續在Edge瀏覽器中調用。微軟稱,這種支持至少將持續到2029年。
Edge瀏覽器是IE瀏覽器式微下的產物,作為IE瀏覽器的繼任者,初始代號為“Project Spartan”。2015年4月,微軟在Build大會上宣布推出Edge瀏覽器,鼓勵由IE瀏覽器向其切換。隨后,后者也取代前者,成為Windows系統的默認瀏覽器。隨后的幾年間,微軟365 辦公軟件應用和服務全面停止對IE瀏覽器的支持,IE 11成為IE瀏覽器的最后一個重大版本。
與之對應的則是Edge瀏覽器的加速迭代。2020年1月,微軟發布基于谷歌Chrome內核Chromium開源項目開發的全新Edge瀏覽器,出發點是提升性能和穩定性、改善使用體驗,也意味著對瀏覽器最核心部分的妥協。

圖/視覺中國
當然,這或許帶來了一定成效,分析機構Statcounter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3月,微軟Edge瀏覽器桌面市場份額正在穩步攀升,成功超越蘋果Safari,以9.65%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而根據微軟Edge瀏覽器官方微博所說,這個數字不久前已突破10%。
即便如此,差距依然是巨大的。按照前述報告,谷歌Chrome占據了67.29%的市場份額,以絕對優勢排名第一,對Edge瀏覽器而言,的確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更何況,Edge瀏覽器的競爭對手中,不僅有Safari瀏覽器、Fire瀏覽器這樣的老對手,還包括搜狗瀏覽器、QQ瀏覽器、360瀏覽器以及獵豹瀏覽器等本土選手。他們熟知國內用戶習慣,也擅長將其打造為流量入口,完成商業化閉環,以搜狗為例,“搜索+輸入法+瀏覽器”曾經被創始人王小川視為其麾下的“三級火箭”,瀏覽器作為搜索引擎的重要推廣路徑,在搜狗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主流的國產瀏覽器均基于谷歌Chrome內核Chromium等開源項目改造而來,并非自主開發。從這個角度來看,商業模式之外,技術才是國產瀏覽器占領市場的核心所在。
眼下,IE瀏覽器終成歷史,Edge瀏覽器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瀏覽器之爭也是互聯網入口之爭,無論桌面瀏覽器還是移動瀏覽器,流量入口的價值都是必爭之地,也是未來的機會所在。
我們從《財經天下》周刊出發,以新媒體的形式和節奏、
以傳統媒體求實的精神,致力于傳播真正有價值的報道。
AI財經社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任何轉載
原標題:《這個稱霸多年的“95后”,要退休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