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演員黃軒人民日報撰文:能夠飾演這些拼搏者是我的榮幸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文藝要對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進程給予最熱情的贊頌,對一切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的拼搏者、一切為人民犧牲奉獻的英雄們給予最深情的褒揚。”作為一名飾演過多位英模人物的演員,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
15年從影生涯,我曾飾演過戰斗在抗美援朝前線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為祖國航天事業獻出寶貴生命的航天人,以及勤勤懇懇、無私奉獻的基層扶貧干部。在和角色共同成長的過程中,我見證了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近距離感受時代拼搏者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脫貧攻堅題材作品《山海情》中“馬得?!边@個人物。

《山海情》劇照
對于這個角色,我一開始還非常陌生,于是提前來到寧夏永寧縣閩寧鎮。拍攝地點在廣袤的西北戈壁灘。那會兒正值盛夏,沒有水、沒有電,連一棵樹、一個納涼的地方都沒有。沙塵暴呼呼地刮,刮完就是一身沙子。站在戈壁灘上暴曬一天,皮膚就爆皮了,嘴唇也裂開了。我換上泛黃的舊衣服和布鞋,梳起了當地常見的發型,在曬爆皮的兩腮涂上高原紅,這副裝扮我再也沒有換下,直到完成拍攝任務。大西北的土地似乎有一種神奇的魔力,曬著那里的太陽,吹著那里的風,吃著那里的沙土,一下子就成了劇里的人物。
拍攝《山海情》的時候我35歲,而劇中的馬得福是一位剛從農校畢業的19歲年輕小伙子。如何通過表演縮小年齡上的差距?經過仔細琢磨,我決定從形體、神態上找支點。在馬得福剛剛上任時,面對村子里熟悉的長輩,他的頭會不自覺地低一些,嘴巴也會因為緊張而閉不住;隨著工作的順利開展,馬得福的狀態也舒展開來。拍攝過程中,我也充分感受到整個主創團隊對這部作品的傾情和用心。劇中有這樣一場戲:和馬得福從小青梅竹馬、后來卻陰差陽錯另嫁他人的水花,為了支持馬得福工作,也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用拖車拉著癱瘓的丈夫、幼小的孩子和全部家當,徒步走了七天七夜,終于跨越戈壁來到了金灘村安頓。在村口,馬得福和她遠遠相望,笑著流淚。這場戲是情節轉折的關鍵,也是情感奔涌的高潮,一定要用最美的畫面呈現。導演決定必須利用太陽落山前最好的光線去拍攝,而這樣的場景一天只有半小時。雖然拍攝時間非常緊張,但主創團隊還是在戈壁中默默等待。果然,那樣的氛圍讓我們完全沉浸其中。夕陽下,二人沒有一句臺詞,但眼神中交織著喜悅、傷感、釋然、理解等復雜情緒,感動了所有人。
如今的閩寧鎮已煥然一新,滿眼是一排排紅色磚瓦房、一片片成蔭的綠樹、上萬頃的葡萄園和現代化的蔬菜大棚。正是扶貧干部們“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攻堅精神、“俯首甘為孺子?!钡姆瞰I精神,讓昔日的戈壁灘變成了今天的“塞上江南”?!渡胶G椤返难莩鼋洑v,讓我跟著扶貧干部和村民們經歷了一次搬遷,經歷了一次重建家園,我感受到了扶貧帶給老百姓實實在在的好處,更感受到了脫貧攻堅的重要意義。如果說脫貧攻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那么每一位扶貧工作者都是戰場上的英雄!
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搭載著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實現了進入太空的夢想。去年夏天,我跟隨《我和我的父輩》劇組,來到了火箭發動機研發基地。在這里,我了解了很多我國第一代航天人的感人故事。他們淡泊名利,潛心研究。因為工作繁忙,很難顧及家庭,但身為人之子女、人之父母,他們也有著和普通人一樣的柔情和眷戀。我希望觀眾通過我飾演的施儒宏這個角色,既看見火箭發動機設計者的嚴謹細致、勇敢無畏,也看見他們身為普通人的柔情和溫暖。作為常人的一面越是讓觀眾共鳴,作為英雄的一面就越是令人肅然起敬。
能夠飾演這些拼搏者是我的榮幸。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我們生逢其時,施展才華的舞臺無比廣闊,同時,我也更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在肩。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繼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用優秀文藝作品和成功藝術形象溫暖人、鼓舞人、啟迪人,為人民抒懷,為時代放歌。
(本文刊于《人民日報》2022年05月17日第20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