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外貿走出低迷
今年以來,中國外貿形勢明顯好轉。因為全球金融危機,2009年中國外貿大幅下滑,但隨之迅速反彈,2010-2014年均保持了正增長。2015年和2016年的外貿形勢又變差,無論是出口還是進口,都呈現負增長。今年以來的外貿數據顯示,中國外貿正在回暖。以美元計價,今年1-8月,中國進口增長5.6%,出口增長13.5%,外貿增長11.6%。有必要從外需和進口的角度分析中國外貿回暖的情況。中國外貿回暖具有可持續性,中國經濟才可能進入新周期。在世界經濟相互依存的今天,沒有外部經濟好轉,就不會有新周期。進口增長情況則反映了中國經濟形勢,進口形勢不好,也難言新周期。
實際上,今年以來,整個世界外貿形勢都在回暖。圖1描繪了2015年1月-2017年7月世界和中國的月度進出口同比增速。可以看出,從去年11月開始,世界進出口和中國進口就開始有了好的表現。中國出口則在今年1月份才開始回暖。這說明,中國外貿形勢好轉伴隨著整個世界貿易形勢的好轉。前幾年,世界外貿形勢明顯低迷,今年以來則一掃頹勢,有走出低迷的跡象。鑒于此,9月21日,世界貿易組織(WTO)發布的《貿易統計與展望》對2017年世界貨物貿易增速的預測值從2.4%提升至3.6%,預測區間在3.2%-2.9%。這將超過以市場匯率計算的世界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

即便從實際值來看,世界和中國外貿形勢也都在好轉。圖2描繪了世界和中國外貿實際量的季度增長情況。可以看出,今年前兩個季度,世界和中國外貿實際量的增長都呈現反彈態勢。而且,中國外貿增速明顯高于世界增速。今年第1和2季度,世界出口和進口實際量的增速在4%左右。與此同時,中國出口實際量的增速在9%左右。第1季度,中國進口實際增速更是超過15%。

那么,中國外貿回暖是否得益于外部經濟的好轉進而得益于外需回升呢?為作出相應判斷,可以用除中國外世界其余經濟體進口的增長情況來表示外需。圖3描繪了世界其余經濟體進口同比增速和中國出口增速。可以看出,除個別月份中國出口增速跳躍性較強外,中國出口和世界進口的趨勢基本保持一致。去年11月,外需就開始好轉,世界進口同比增長5.65%。隨后,今年1月份,中國出口增速才開始由負轉正,同比增長7.33%。這也說明,中國出口的反彈確實也得益于外部經濟的好轉。

盡管外需好轉是中國出口回暖的重要原因,但是也不一定能解釋中國出口的全部。中國出口一方面是外需解釋,另一方面可以用出口競爭力來解釋。出口競爭力既可以來自產品質量的提升,也可以來自匯率、成本因素的影響。世界進口增速自然引領中國出口增長,另一方面如果中國出口競爭力提升,則中國產品占世界的份額會提升;反之,如果中國出口競爭力下降,則份額也會下降。今年1-7月,除中國外的世界其他經濟體進口同比增長8.91%,與此同時,中國出口同比增長8.29%,略小于世界進口增長。這部分說明,中國出口回暖基本由外需拉動。中國出口增長沒有跑贏世界進口增長,中國出口競爭力并沒有顯著提升。
對于進口而言,加工貿易的那部分進口會受到出口的影響,其余部分則主要受國內經濟形勢的影響。國內需求旺盛,也會拉動進口增長。今年1-7月,無論是以名義增速還是以實際增速來衡量,進口增速都好于出口增速,說明國內經濟形勢也明顯好轉。以進出口額來看,今年1-7月,每月的進口同比增速均高于出口增速。以實際量來看,上半年,進口量實際增長11.89%,出口量實際增長9.32%,出口增速低于進口增速。上半年,鐵礦砂、原油和天然氣等大宗商品進口量價齊升的局面也說明,在進口價格增長的背景下,進口量依然強勁,國內經濟形勢起著推動作用。實際上,2015年以來,中國進口量的增長情況并不算好。2015年1-3季度,進口量同比均負增長。隨后到2016年4季度,也僅維持3%左右的增速。今年前兩個季度的增速則均超過8%。這進一步說明國內經濟形勢的好轉。
上述分析表明,今年以來,外需確實在好轉,這也拉動中國出口的回暖。進口增速的回升也表明國內經濟形勢的好轉。轉好的外部環境和好轉的國內經濟形勢都預示著中國經濟會有較為樂觀的表現。但是,另一方面,中國今年以來的出口反彈并非得益于出口競爭力的提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重道遠。而且,外需回暖依然面臨諸多風險,比如貿易保護、貨幣政策收緊、地緣政治風險、自然災害等。總體而言,盡管外貿回暖是中國經濟的好兆頭,但新周期是否到來,仍有待觀察。
(作者蘇慶義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 )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