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智能手表追蹤卡路里?沒有那么準
文/陳根
不論是源于熬夜、久坐不動等習慣成為常態,還是因為越來越多的現代人的健康亮起紅燈,方便攜帶的智能手表正在承擔起人們對健康監測的需求。此外,對于經常鍛煉或有需求控制飲食的人,智能手表還有一個很實用的功能——卡路里消耗監測。
實際上,卡路里是一個熱量單位,就像長度單位是米,重量單位是克一樣。而卡路里所衡量的熱量,就是維持人體正常運行所需要的能量——人體的一切運行,相對靜態的心臟跳動、血液流動、大腦轉動;相對動態的起立、走路、跑步、打球等等都需要能量。
智能手表對于卡路里的測量,主要根據以下幾類數據來測算:每個人的身高、體重、性別作為基礎值;智能手表中的慣性傳感器(加速計、方向陀螺儀)和GPS算出來的運動數據(速度、高度、距離等);實時的心率。再把數據放到算法里實時計算,就大致算出用戶當前的卡路里消耗。

當然,也可以看到,相較于心率、血脂、血氧等生物指標,卡路里是個相對抽象的概念,這也就導致卡路里的測量可能會與真實數據存在出入。對于此,在今年1月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試圖給出答案,結果不出所料,包括Apple Watch在內的可穿戴設備在追蹤卡路里方面的確表現不佳。
具體來看,研究人員評估了佩戴在手腕上的智能設備在追蹤能量消耗和心率方面的作用。30名健康的男性和女性參與者使用Apple Watch Series 6、Polar Vantage V和Fitbit Sense,從事舉重訓練、騎自行車、跑步行走甚至坐著。作為參考設備,該團隊使用了Polar H10胸帶和MetaMax 3B。隨后,研究人員將收集到的數據總結為一個簡單的表格,評估了每個設備的準確性、可變性和可靠性。
事實證明,在幾乎所有的活動中,所有的設備在追蹤卡路里方面都相當糟糕。不僅如此,與實際每日支出的平均偏差是不可預測的,而且變化很大,使手表在追蹤卡路里方面毫無用處。這是因為即使絕對值有偏差,也不能可靠地跟蹤進展。
可穿戴設備對能量支出低于平均水平和高于平均水平的人更加不一致。這項研究似乎也與之前試圖評估相同能力但使用不同腕戴式設備的研究相一致。

不過,本次研究依然有其局限性,如設備和個人的樣本量較小,但這項研究也與之前的研究一致,表明市面上的智能手表和腕戴式健身追蹤器并不能為你的日常能量消耗提供可靠的測量。此外,它們的結果本身就是非常不可預測的。
也就是說,雖然智能手表為人們提供了多項健康監測的功能,但人們依然需要保留地來看待這些數據和功能。無疑,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醫療監測智能穿戴產品進入消費市場,但至于智能手表何時才能走進醫療級,還得進一步探索。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