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幫助腫瘤患者調節心理?專家:“同伴教育”非常重要
“同伴教育”在癌癥患者的群體中是一種特別常見的現象,微信建一個群組,大家就能聯系起來。心理學資深顧問、高級精神分析治療師嚴正偉認為,同伴教育在患者心理疏導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他解釋,普通人的勸解,容易變成站著說話不腰疼,而患者之間交流就是對等的。但有一點要特別提醒,作為患者,在聽抗癌成功的人分享時,自己別去橫向比較。橫向比較的話,容易給自己帶來更大的焦慮。比如,他這么成功了?他的數據都越來越進步了,我怎么不好?這就給自己增加了一個負面的影響。

值得提醒的是,男性有時候抗壓能力其實比女性弱,男子漢文化其實是一個假象。女性的抗壓能力比男性強,跟女性善于去宣泄和表達她的情緒有關。所以,在患者群里,女性出現多,本身對女性來說是有積極意義的。
男性的抗壓能力是外強中干的,他們其實更需要呵護,是更需要理解和關愛的。但關愛有一個原則,就是不要強調患者是被幫助者,是弱者。如果家屬把男性患者看成弱者,他就有可能很粗暴地回答你:“沒事,反正都要死。”可實際上,他真的不怕死嗎?不一定,而是因為家屬和他的溝通里面沒有滿足他的心理需要。
嚴正偉直言,當溝通表達不當時,男性患者就會產生抵觸情緒,其實這只是患者的自我防御,而不是真正的想法。患者總是希望得到幫助,所以作為家屬,給予幫助的方式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何更好地幫助腫瘤患者調節心理?嚴正偉給出三點意見。
1. 生病看醫生,別上網查。
網絡時代,家里有人生病,全家都上網去查,這其實是忌諱的。因為不靠譜的信息太多了,全家人都在上網查,找答案,這種做法不合適。關鍵在于你要遇到一個值得信賴的醫生,互相信任是關鍵。成功與否,也要看心態。
2. 家屬不要強化“病人”概念。
家屬在平日里,不要強化你是患者,你是病人,你是需要幫助的印象。很多患者其實都看不出來是患者,過度的照顧、表達和關心,實際上是在給患者貼標簽,無意識中對患者的殺傷力是非常大的。家屬在表達我們一起樂觀地面對困難的同時,讓患者看到別人的成功。成功的案例對癌癥患者來說具有非常巨大的感召力。
“我在實踐中每次都會分享的一些真實的,我遇到,或者是我知道的成功案例,患者都會睜大眼睛去聽這些內容。如果你跟他們討論死亡,他們都在下面竊竊私語,其實他們在回避這些內容。”作為家屬,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3. 家屬不要在患者前裝沒事。
作為家屬,不要在患者面前裝著沒事,內心卻很焦慮,這對患者來說負面影響也很大,因為焦慮情緒可以傳染。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家屬自己尋求心理幫助。因為,患者其實不太可能反過幫助到家屬。
有一個好的心態去面對患者,這對于家人來說,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積極有意義的事情。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