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精致露營是都市青年最后的退路
原創 格子 X博士


編輯:素卡
最近,我發現,露營,已經重組了21世紀的大眾休閑。
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宣告來臨,包括我們編輯部的格羅斯曼也是其中一員。
他去北京亮馬河露營了。
在現狀的圍困下,年輕人通過這場聲勢浩大的露營行動,找到了一條暫時的退路。
他們打開家門,鉆進帳篷,真溜了。

互聯網上說,就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西安有十萬人在露營”。
夜宿高層住宅,晝臥郊區草皮,是賽博時代的長安十二時辰。

·圖源:@西安直播
這邊江蘇媒體宣布:“五一江蘇人一半的朋友圈都是露營?!?/p>
那邊成都又上了個熱搜,#成都整個朋友圈都在露營#。

這時候,有的媒體就說了,大家喜歡的“露營”,其實是一種偽精致。

他們說:“關你P事?!?/p>
切斷電纜,朝霞晚風
時下風靡的露營,是一場對城市生活的集體叛逃。
人們遠離鋼筋水泥、入戶水電和雇傭關系,盡可能地貼近綠化植被和大片水域,他們在尋找與自然的微弱聯系。

·還可能偶遇羊群
有人自行摸進了尚待開發的荒地,在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前,抓緊時間享受低容積率的雨露空氣。

·圖源:@P_U_L_A
有的雖然人沒出小區,但只要心在帳篷里,樓下綠化帶也可以是熱帶雨林。

·圖源:微博
與釣魚吧老哥和生存發燒友夜宿河床枕露珠式的“Camping”(露營)不同,現在大家所追逐的是“Glamping”,在前面加上了一個“Glamorous”(迷人的)。
“Glamping”,人們稱之為——“精致露營”。
到底什么叫精致?要多精致才算精致?
在小紅書上關于“露營”有超過351萬條筆記和幾百個衍生話題。
群眾的智慧和邏輯,將“露營”變成了一門龐大的學科。

精致露營,準備得充分,裝備得齊全,甚至還有人說就是“搬家式”的露營。
一個好看的帳篷,就像你家的墻壁和吊頂,遮風擋雨的同時也跟現在的商品房一樣不太隔音。

·圖源:@斯德哥爾_咩
純色天幕、充氣沙發和波西米亞蓋毯共同構成一個采光率80%起步的超大開放式客廳。

·圖源:@Demodo
卡式爐、焚火臺、模塊桌和科米特椅,是大家的便攜廚房加移動餐廳。
上述提到的這些,在網上各種眼花繚亂的精致露營入門裝備清單中,也只占很小一部分。

·圖源:@小黃豆的假日
誠如一些人所說,精致露營的確已經開始“內卷”了。
在帳篷邊停著越野SUV和復古機車都已經不再新鮮,你現在甚至能看見有人露營帶著船。

·圖源:小紅書
在星空下用投影儀看一場露天電影也不再是最有腔調的行為,現在,有人的帳篷里甚至裝了電視。

·圖源:@我飛戶外
精致露營的設備越來越昂貴,照片越來越完美,年輕人穿著得體的衣服,畫著考究的妝容,在一塊距離柏油路不遠的草坪上端起香檳杯,吃著進口牛排。
當這些要素匯聚在一起,我們往往會將其認知為一種夢幻生活。
于是有人揶揄精致露營只是消費主義的老把戲,還有熱搜討論“精致露營是不是偽精致”。

但不同的是,以往消費主義的內卷大多指向了虛無的奢侈。
而精致露營的內卷,卻似乎最終指的是一個年輕人心中理想的“家”。
推動精致露營升級的,無疑是消費。
可推動精致露營持續內卷的,其實是焦慮。

臨時收入,臨時生活
在今天的城市里,沒有什么不是臨時的。
年輕人的臨時居所、臨時收入、臨時工作、臨時生活、臨時返鄉,就像一場匆匆開始,又匆匆結束的露營。
大家焦慮的不是精致露營的內卷,焦慮的是這種精致過于短暫。
畢竟他們對美好和穩定的轉瞬即逝已經快PTSD了,真麻了。
《中國建設報》的數據顯示,在目前的一線、新一線城市中,僅北上廣深蓉杭6城的租房人口就已超過5000萬人。
拿編輯部所在的北京來說,近2200萬常住人口中,租房子住的人群比例超過1/3。
在大城市中,在一間房子和下一間房子之間漂泊,是年輕群體的生活常態。

·《悲情城市》
這些數據告訴我們,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其實沒有多少控制權。
當對生活的愿景都投射于一點,無非就是一個理想中“家”的概念。
理想中的“家”長什么樣呢?
它一定不會是狹窄而逼仄的,每一寸采光、每一處通風都被換算成銀行卡里的幾個零。
它一定不會是冰冷而沉悶的,栽一株植物、養一個寵物都要擔心占地空間和溝通成本。
在家里買任何家具,也不用優先考慮以后怎么搬走,怎么去處理退押金的問題。

·在一個精致露營的動態下,一位年輕網友如是說:
精致露營的另一面,是我們對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幻想。
有人想花錢當一天將軍,就有人想消費一天精致的露營,“好夢一日游”是一項高尚的事業。

·《甲方乙方》
人們對露營的追捧其實從2020年就已經開始了,2022年,精致露營的熱度剛好達到頂峰。
很多人認為精致露營完全是后疫情時代所造就的特定消費風口。
我卻覺得,精致露營,并非報復消費,而是一種必然。
換句話說,很多城市青年早晚都會涌到精致露營這條道上來,疫情可能只是加速了這一進程。

·《路邊野餐》
年輕人用精致露營補償“家”的理想,并不是因為這些城市青年已經觸底了。
而是我們看似低谷的人生觸及了時代的頂峰。
精致露營,其實是有一些門檻的。
通勤距離和裝備容量往往要求城市青年們有車,而一些服務周全、設施完善的成熟露營地以及野奢酒店,則考驗著露營者的消費能力。

·圖源:@李羽晴 國內最大精致露營活動fuga camp
在很多媒體的描述中,精致露營的主力消費人群是所謂的“城市小中產”。
艾媒咨詢的統計更為直觀,說32.7%的露營消費者月收入在10001~15000元之間。
這樣的收入群體在城市里意味著什么呢?
意味著一種還算體面但無法逆天改命的生活,他們處于階層躍升的瓶頸期。
帳篷買Snow Peak(日本雪峰)還是迪卡儂,沖鋒衣穿始祖鳥還是高山熱,并不是能長時間難住他們的選擇題。
買不買房?辭不辭職?結不結婚?生不生娃 ......才是他們真正的人生困境。
近兩年的世界動蕩和時代困境,讓大家更快地解構了自己的生活,更徹底地明白了個人的極限。
曾經我們有夢,關于文學、關于愛情、關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們去精致露營,酒杯碰在一起,都是夢碎的聲音。

小時候,我們看過的《蠟筆小新》里,很多劇情都和小新一家出去露營有關。
小新的爸爸野原廣志就是一個忠實的精致露營愛好者。

野原廣志會把鈴木汽車開得四平八穩,他會打好遮風擋雨的帳篷,生火做飯。

離開露營場地之后,他又會常態化加班,賺錢還債,間歇式的精致露營并不能讓廣志忘記32年的房貸。

·野原廣志欠銀行32年房貸和36期車貸
在日本泡沫經濟幻夢破裂之后,“廣志們”成了被犧牲的一代。
他全部的人生享樂,都只能凝聚在露營時痛飲的那罐啤酒中。

巧合的是,如果按動畫里的時間推算,到今年,野原廣志應該終于把房貸還清了。
我感覺廣志有點像我,只是我老家的房貸還沒還清。
完成了人生使命的廣志們,要選擇如何慶祝呢?
我猜他大概會走出家門,鉆進帳篷,溜了。
設計/視覺 Elaine
原標題:《精致露營是都市青年最后的退路》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