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成功入選“雙一流”后怎么干?浙江三所高校負責人這樣說
日前,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其中,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浙江大學榜上有名;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中國美術學院和寧波大學位列其中。入選后,這三所高校打算怎么干,記者為您帶來第一手信息。
浙江大學:加大人才引育力度
“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21日公布,浙江大學入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18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
記者21日從浙大獲悉,浙大將堅定不移地增強戰略定力,按照“三步走”的目標愿景,圍繞“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辦學定位,求是創新、追求卓越、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牢固樹立一流目標、一流意識、一流標準,為率先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提供浙大方案、貢獻浙大力量。
浙大將從各方面積極落實建設任務。建設一流學科,形成核心競爭優勢。聚焦學科和人才隊伍建設,實施“高峰學科建設”“一流骨干基礎學科建設”“優勢特色學科發展”計劃,推進學科板塊和會聚型學科領域發展,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實施學術大師匯聚計劃、高層次人才培育支持計劃、百人計劃等,打造國際一流創新團隊,匯聚一批世界公認的學術大師和權威學者,形成高峰凸顯、高原崛起、人才涌現的學科發展格局。
培養一流人才,樹立卓越教育品牌。將立德樹人作為立校之本,強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塑造特色鮮明的全人教育模式,探索構建開環的教育體系,以本科教育為重點,顯著提升教學水平和課程質量,推動通識教育、專業教育、交叉培養、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打造線上線下互動的新型學習空間,培育一流的校風教風學風,構建國際化教育環境,造就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和未來領導者。
創造一流成果,打造頂尖創新高地。將卓越學術研究作為強校之路,面向世界前沿建設一流的創新生態系統,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和文科研究基地,推進跨學科的科研聯盟建設,不斷提升科學研究的品質和聲譽,培育重大原始創新和顛覆性技術,在解決人類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國家重大急需、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重大理論現實問題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作出一流貢獻,服務國家和區域戰略。將高水平的社會服務作為興校之源,堅持“立足浙江、面向全國、走向世界”,主動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一帶一路”戰略,全方位服務浙江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創新社會服務模式,增強社會服務能力,完善全鏈條的科技支撐和技術轉移網絡,全力服務浙江省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以“紫金眾創小鎮”為重點打造一流的成果轉化基地,開展高水平醫聯體建設試點,打造高端智庫和高端繼續教育品牌,以一流的服務貢獻贏得社會的高度認可和更大支持。
優化一流布局,構建開放辦學系統。以開放聯動、共贏發展的理念確立全球格局,全方位融入國際高等教育和創新網絡,拓展全球戰略伙伴,加強與頂尖大學深度合作,創新中外合作辦學體制機制,推進國際聯合學院建設,布局建設海外辦學基地。以統籌協調、整體提升的理念優化多校區功能布局,推進紫金港校區西區、舟山校區和海寧國際校區建設,促進城市學院與工程師學院協同發展,建設寧波“五位一體”校區,形成獨具特色的一流大學辦學系統。
完善一流治理,激發師生創造活力。以綜合改革為動力,完善“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制度,著力深化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人事制度等關鍵領域的改革,提升中國特色現代大學治理能力,激發基層組織活力,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中國美術學院:持續活化中國優秀傳統
中國美術學院是中國高等藝術教育的奠基者和拓荒者,被譽為“中國現代藝術教育的搖籃”。美術學學科代表了中國藝術學科建設的高度,是中國藝術發展的領跑者,具有獨特的學術脈絡和精神品質,與人民同心、與歷史同行,走出了一條影響深遠的、且始終代表中國藝術發展歷程的“國美之路”,體現了中國藝術創造的最高成就,是中國藝術思想的重要發動機和中國藝術運動的主要策源地,在世界藝壇長期享有盛譽。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表示,中國美術學院在“雙一流”建設中的首要任務是建設以東方學為特征的世界一流美術學學科。為積極回應國家文化戰略需求,針對西方學界長期形成的文化“他者”的視角,針對近代歷史與今天全球境域中出現的西學強勢與西方化傾向,美術學將著重從東方文化主體立場出發,腳踏火熱的時代生活大地,重構中西文化資源多元會通的大格局,謀劃當下東方藝術的自主構造。
堅持以中國為核心的東方藝術根源思想和從時代沃土中重新出發的主體精神為根基,以一系列具有雄強的思想活力、多元的藝術創造、哲匠的育人理想、和靜內美的精神品味、心手貫通的技藝傳習的“國美模式”,構建藝術創造與教育的“中國方案”,形成“視覺藝術東方學”。東方學既是藝術主張又是教育宗旨,它試圖在“文字數碼化、書籍圖像化、閱讀網絡化”的時代境遇中,重建技進乎道的藝術理想,以感同身受的感受力,啟發心手貫通的創造力,重建一種東方藝術的偉大傳承,即:“身心發動、情意直觀”的發生方式,“道藝兼通、理事相應”的精神指標,以及“勞作上手、讀書養心”的傳習之道。
中國博大豐厚的畫學、書學傳統,是視覺藝術東方學研究的核心和引擎。中國美術學院近90年來始終以東方藝術精神引領中國美術教育。眾多大師和藝術開拓者們鑄造了美術學輝煌的創作成就、深邃的學術研究和獨特的詩性精神,在國內外獨樹一幟,影響深遠,為視覺藝術的東方學奠定了深厚的藝術與學術基礎。在世界一流學科的建設中,美術學將持續地活化中國優秀傳統和東方文化的根源思想,使其在當代人的生活世界和精神土壤中重新生發,通過廣泛的研究創作和育人活動,構筑引領中國、影響世界的美術學中國體系。
寧波大學:打造世界一流的涉海學科群
為服務國家“海洋強國”、“一帶一路”倡議和浙江省、寧波市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寧波大學以力學為基礎,選取具有比較優勢的水產、信息與通信工程,組建“海洋生物技術與海洋工程”學科群,聚焦“海洋力學與近海環境工程”、“海洋工程結構與裝備”、“海洋生物資源增養殖與高值化利用”、“海洋信息通信”四大應用領域,以打造世界一流的涉海學科群、培養一流的涉海人才為目標,帶動學校整體發展,加快實現從教學研究型大學向研究型大學轉型。
根據寧波大學制定的《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建設方案》設定的目標,到2020年,寧波大學力學學科的爆炸與沖擊動力學領域將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水產學科進入國內一流前列,海水增養殖領域進入世界一流行列;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進入國內一流行列,近海無線通信器件和模塊領域進入世界一流行列。通過學科群建設,學校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基本建立;建成一批高端研究平臺;集聚一批高水平領軍人才和學科團隊,產生若干有顯著影響的研究成果。同時,通過學科群建設,帶動機械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等學科發展,提升服務產業轉型發展能力,為學校建設特色鮮明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奠定堅實基礎。
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擁有寧波大學首批博士點之一——工程力學博士點,1個博士后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專業碩士學位點。
2012年機械工程學科獲浙江省一級重點學科。學院有省部共建沖擊與安全工程重點實驗室,浙江省零件軋制成形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寧波市壓電器件技術重點實驗室,寧波市數字化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同時根據教師研究方向設立了多個科研實驗室。學院擁有兩個省科技創新團隊,兩個寧波市創新團隊。
2013年,寧波大學主持完成的《非線性應力波傳播理論進展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一等獎空缺),實現了寧波大學和寧波市該獎項的突破。
近四年,學院共承擔30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包括重大和重點項目各一項,承擔50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
寧波大學校長沈滿洪說,作為國家戰略,“雙一流”既關注高等教育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什么貢獻,也關注我國高等教育為世界高等教育做出了什么貢獻。作為新增入選國家“雙一流”計劃的25所高校之一,學校將站在“寧波大學應該為我國高等教育做出什么樣的貢獻”、“寧波大學應該為國家、浙江和寧波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什么樣的貢獻”的高度,面向國家和省市重大戰略需求,面向經濟社會主戰場,瞄準世界一流,全面提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水平。
“‘寧波幫’的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加之學校的校訓‘實事求是,經世致用’也和創新創業相對應,這些都是我們培養創新創業人才非常好的優勢條件。”沈滿洪說。
在他看來,大學的最主要任務就是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兩者并不是分開孤立的,而是要把科學研究的結果貫穿到人才培養中,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教學也才能“活”起來。“寧波處處都是創新,有太多的素材可以和學生分享,所有的學科在這一點上都是共通的。”
(原題為:《入選“雙一流”后怎么干?聽浙江三所高校相關負責人這樣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