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行“悄悄逃離”SPAC
面對美國政府的監管加碼,華爾街投資巨頭們打算暫時撤出曾經炙手可熱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借殼上市業務。
2020年,各國央行“大放水”造成資本市場流動性充裕、二級市場較一級市場溢價抬升等現象之后,SPAC迅速從金融世界的“一潭死水”變得炙手可熱。去年,SPAC籌集的資金首次超過了傳統IPO。
然而今年,投資者對待SPAC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事實上,由于SPAC交易完成后回報不佳、監管審查更加嚴格以及幾起引人注目的丑聞,今年投資者對SPAC的熱情已明顯減退。

據Renaissance Capital統計,去年初共有604只美國SPAC發行,累計募資1440億美元。而今年前三個月,SAPC只籌集了98億美元,還有600多家SPAC在尋求交易。
01
高盛退出大多數SPAC業務
美東時間5月9日周一,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稱,去年承銷SPAC數量第二高的華爾街投行高盛已經告訴SPAC發起者,它將終止參與SPAC業務,而且從現在起暫停在美國的新SPAC上市發行。
本周一消息人士稱,如果上市公司已經非常接近完成de-SPAC流程,高盛將繼續擔任SPAC的顧問完成交易,可能未來在極少數情況下還會繼續為小部分SPAC客戶做顧問,其他的客戶就得找新的顧問了。
以上消息意味著,高盛將不再為大多數進行并購、即de-SPAC交易前的SPAC提供任何服務。
彭博社分析稱,這是由于美國證監會(SEC)發布的新指引讓SPAC承銷商面臨更大的責任風險,促使高盛采取了這樣的行動,令高盛懷疑SPAC能否還像過去那樣“吸金”。
高盛的一名發言人此后表示,我們將減少參與SPAC業務,作為對監管環境改變的回應。在今年3月末SEC提出針對SPAC的重磅新規草案后,高盛會有這樣的決策不算意外。
02
花旗、美銀也在“悄悄逃離”SPAC業務
無獨有偶的是,華爾街其他投行如花旗和美銀也在“悄悄逃離”變得愈發像“燙手山芋”的SPAC業務。
彭博社周一的報道指出,除了高盛,美銀和花旗也都縮減了一些SPAC的業務。
在SEC發布SPAC新規計劃后,花旗上個月已經暫停了美國新SPAC的IPO,直到他們更了解新規可能帶來的法律風險為止?;ㄆ焓侨ツ瓿袖NSPAC數量第一高的華爾街投行。
此外,消息人士還稱“美銀的情況不穩定”,暫時沒有完全退出SPAC業務,他們預計政策可能會發生變化,最終決定仍要取決于監管提案的結果。
根據彭博的數據,自去年年初以來,美銀、花旗和高盛合計占美國SPAC交易的27%以上,承銷了約470億美元的交易。
03
監管加碼,SPAC借殼上市的業務要涼了?
SPAC又稱空白支票公司,本質上是現金殼公司,其設立的唯一目的就是使用IPO所募集的資金收購一級市場優質標的。
若SPAC在上市后的12-24個月內能夠找到合適的標的并完成并購交易,則發起人與投資人有望獲利頗豐。否則,SPAC要么需要獲得股東批準延長該期限,要么就得清算并將托管賬戶內的資金全部返還SPAC股東。
華爾街見聞文章曾介紹,SEC上述新規旨在加強SAPC的信息披露水平,規定在滿足特定條件的情況下,SPAC首次發行的承銷商將被視為后續交易的承銷商。
新規還修改了SAPC定義,移除了一項重要的免責條款,SPAC業績指引信披不再適用于免責條款。這就讓認為SPAC過度吹噓有關業績的投資者更容易將其告上法庭索賠。
法律界人士在新規草案出臺后也發出警告。律所Sidley Austin LLP的律師認為,新規擴大承銷商的責任范圍,包括了de-SPAC交易,這可能讓投行因為風險增加而改變操作。其指出,參與de-SPAC交易的投行通常不會進行像傳統IPO那種程度的盡職調查。
?星標華爾街見聞,好內容不錯過?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SPAC借殼上市的業務要涼了?
原標題:《大行“悄悄逃離”SPAC》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