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市民云資訊】關注“負面情緒”的預警信號,這些要注意!
關注“負面情緒”的預警信號,
這份提示請收好↓
近期,市健康促進委員會辦公室、
市精神衛生中心聯合發出心理健康提示,
提醒全社會關注心理健康,
了解預警信號,學會自助與求助,
共同守護我們所有人的身心健康。
生命中的各種情緒,和大自然的日月星辰、四季輪回一樣,都有其存在的價值。面對壓力、不確定、隔離等不良環境或應激時,適度的負面情緒是自我保護和適應的一種機制,有助于減少進一步的身心傷害。
但是,過度或持續過久的情緒、行為問題,則會有害健康。由于這些癥狀本質上源于“疾病”,而通過正確診斷和規范治療,絕大多數都能獲得顯著療效,因此,早期識別、盡早干預尤為重要。
阻礙我們及時尋求幫助的主要因素,一是缺乏相關科學知識,認識不到這些異常現象屬于需要干預的“疾病”;
二是不了解或不信任專業幫助的資源與途徑;
三是對精神心理問題存在“病恥感”,不愿或不敢求助。
一旦在認識上打通這三個“堵點”,我們需要進一步做的,就是以下幾點:
1、重視預警信號
與平時相比,近期是否出現:
(1)睡眠、飲食模式的變化,比如早醒、失眠、食欲減退或明顯增大;
(2)容易激動或煩躁不安;
(3)長時間疲勞或感覺精力不足;
(4)無法集中注意力,記憶力差;
(5)優柔寡斷,失去對愉快活動的興趣;
(6)自卑或脫離實際的內疚、自責;
(7)感到悲傷或空虛;
(8)脆弱,容易流淚哭泣。
2、了解風險因素
與其他人相比,具備某些特殊條件的人可能更容易“失控”。包括:
(1)既往有過自殺未遂史;
(2)有酒精或其他成癮藥物濫用;
(3)已明確診斷過精神障礙癥,比如抑郁癥;
(4)有精神障礙或者心理行為問題的家族史;
(5)社會孤立,比如缺少親朋好友、行動不便、語言不通等;
(6)患有慢性病或殘疾,或曾有過顱腦損傷;
(7)最近接受過精神科住院治療;
(8)存在明確的重大壓力,比如失去家人或摯友(包括關系中斷)、工作或生活壓力過大、遭受霸凌等;
(9)有過其他重大心理創傷或遭受虐待史。
3、了解和增進保護因素
即便存在較多或較高的風險,也可通過提升某些方面,來保護我們免受或減少心理問題困擾。包括:
(1)有尋求專業精神或心理健康幫助,乃至接受必要的藥物等治療的意愿;
(2)與家人、朋友、社區和社會機構保持緊密聯系;
(3)遠離加重心理危機的環境,比如屏蔽過載的負面信息、主動轉移注意力、遠離成癮物質、移除可能致命的物件、避免獨處等;
(4)掌握較豐富的生活技能,比如面對逆境的心理韌性、解決問題和適應變化的技巧;
(5)具備較強的自尊心,生活中的目的感或意義感較強;
(6)有較強的個人信仰,精神和物質生活豐富,興趣愛好廣泛。
4、自助和求助
除了“精神分裂癥”等重性精神病以外,疫情下多數“低于常態”的心理行為問題源于孤獨和絕望。我們對抗這些感覺的最有力工具,就是與他人建立和保持聯系,以及用健康的方式疏泄和處理我們的壓力。當尋求幫助的行為增加時,消極、失控等風險通常就會降低。簡單且有效的自助措施包括:
(1)保持良好的作息,尤其是保障睡眠;
(2)規律運動,尤其是各種有氧運動,比如在家跳操;
(3)培養興趣愛好,比如學習烹飪、種植、樂器等,把每一天安排充實,讓自己“忙起來”;
(4)學習松弛訓練技術,比如瑜伽、冥想、正念等;
(5)音樂也能通過安全和創造性的表達來傳遞感受、提供安慰,有助于應對絕望情緒;
(6)將信任的專業機構、心理熱線等資源儲存到自己手機、電腦上,一旦有需要可以隨時求助,比如“上海市心理熱線”是962525,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急診咨詢電話為34773079。
本市16個區也都有精神衛生中心。近期市、區整合的“互聯網醫院醫聯體平臺”也逐步完善并開展線上服務。大家也可以向市區兩級的專業機構求助。
作為親屬、朋友、同事、鄰居,也需要對處于心理健康高風險中的人保持關注:
一是了解前述預警信號、風險因素、專業資源信息;
二是主動保持聯系,提供心理支持,協助解決沖突和問題,必要時做好安全陪伴;
三是積極尋求專業幫助,協助或安排去專業機構接受評估和治療,一旦明確了診斷,還要協助患者管理藥物,定時按醫囑服藥和隨訪。
宅家焦慮怎么辦
希望這些問答可以幫到你
1、從第一天封控開始,每次我都這樣鼓勵自己,忍一忍,很快就會好起來。可是,看著同一個小區,其他樓棟的居民可以下樓活動。就我所在的樓棟卻不斷有陽性感染者出現,解封遙遙無期。我堅持不下去了,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頭!
答:樓棟再出現新的陽性感染者時,對大家來說,都是一次應激,產生上述情緒反應是正常的。
你可以:
1.告訴自己,現在短暫的調劑是為了將來的全面解封。
2.改變觀念,把當下看成是對自己意志力的鍛煉,堅持才能勝利。
3.換一個角度來看待,平時工作很辛苦,現在給自己放一個“悠長假期”為什么不可以?
4.當然,你可以轉移注意力,減少對負性事件的關注,保持和外界的溝通,有負面情緒時,要合理宣泄。
2、最近好不容易拿到了小區通行證,可以憑證外出,但是現在卻不敢下樓、不敢出門了。想購物但又擔心排隊聚集,去超市又怕可能會碰到陽性感染者成為密接,總擔心會不會又有疫情,會不會被感染,我怎么辦?
答:你現在存在比較明顯的焦慮情緒。焦慮往往源于未知和不了解。
你可以:
1、主動學習防疫知識,了解病毒傳播的途徑,在出門時做好防護,減少被感染的可能性。
2、要改變“出門就一定會被感染”的認知模式,建立“出門被感染存在一定概率,有效防護可以減少這種概率”的認知。
3、學習一些緩解焦慮情緒的方法,如正念、冥想、運動、傾訴等。
3、因為疫情封控在家,計劃被打亂,心情本來就不好,刷微博看到各種負面消息,心情更加暴躁。想問下專家,怎么判斷自己心理是不是出問題了?需要看醫生嗎?如何調整?
答:心情不好時再接觸負面信息,的確會出現焦慮、煩躁的情緒。
首先,你需要做的就是控制好攝取的信息量。
其次,你需要了解這些情緒的產生是否存在應激原,當應激原消失后,否能夠很快緩解?
最后,如果負面情緒持續存在、很難自行緩解,并且已經影響了日常生活時,你需要及時就醫。
如果情緒波動只是在特定情況下才短暫出現,那可以采用一些方法自行調節情緒,如改變認知、合理宣泄、放松訓練、適當傾訴等。
4、我已經封控在家一個多月,小區剛剛變成防范區,但最近一次核酸檢測又出現陽性感染者,感覺心態要崩了,想問問專家怎么調整?
答:這確實會讓人感到沮喪、不安。
你可以:
1、擺正心態,理解這是疫情防控過程中的小波折,但并不影響總趨勢。
2、可以嘗試做放松訓練等來改善情緒。這些簡單的訓練在APP里都能找到,每天堅持兩三次,每次十幾分鐘,可以逐漸讓我們獲得平靜。也可以做一些適量運動,試做“劉耕宏女孩、男孩”,都能很好解壓。
3、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有益于應對壓力。嘗試跟家人、朋友等多產生鏈接,當我們獲得更多的心理支持后,封控的時間就不那么難熬了。
5、我封控在家一個多月了,前段時間天天在家變著花樣做美食,這幾天開始失去興趣了,什么都不想做,對其他事情也提不起興趣,怎么辦?
答:隨著居家隔離時間延長,有可能會逐漸產生疲勞感、厭倦感。
如果只是短時間不愿做事,可以通過充分休息或自我調整,比如享受輕松的電影、舒緩的音樂,或培養其他興趣愛好等來改善。
同時,可以跟家人討論,是真有情緒問題,還是受生活、工作一時困擾?如能找到不良情緒的誘因,予以排解,可以提升興趣。
如果發現自己的情緒低迷、興趣減退改善不明顯,持續時間2周以上,同時出現睡眠、食欲減少等改變時,建議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6、我是一名志愿者“團長”,從4月1日到現在,一天都沒有休息過,最近因為團購物資出現問題,被大家各種吐槽和誤解,感覺吃力不討好,心理壓力特別大,經常失眠,而且越來越嚴重了,一晚上只能睡三四小時,我要怎么辦才好?
答:志愿者“團長”們工作繁瑣,可謂燒腦和費勁。但眾口難調,有時吃力不討好,會被吐槽。網友說:“干了6天團長,已經瘦了6斤。”往往責任心越強的“團長”壓力也更大。
首先需要做好身心調試,合理安排組織團購的工作時長和工作量,切勿太過疲勞,可尋找熱心鄰居搭手、協商分擔等。
不要因為少數吐槽就否定自己。相信“團長”會收獲多數人的理解和感激,這是最大的肯定。
當然,如果壓力過大時,可以嘗試休整,暫時放手。
職場人如何調整心態?提高效率?
來看居家辦公小貼士
目前部分公司仍要求員工以居家辦公為主,可居家辦公久了,倦怠感漸漸顯露,很多人擔心一旦復工,自己無法恢復正常工作節奏,該如何調整心態?居家辦公的情況下,如何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來看市人社局的小貼士↓
1、居家期間,每天都很擔心會不會突然被失業,常常感到不安怎么辦?
答:居家期間確實對職場人工作穩定性提出了挑戰,但有序的復工復產將逐步實現,此時職場人更要調整好情緒,冷靜、客觀地看待非常時期的職場挑戰。
情緒調整小貼士:
1、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也是自己的一部分,過于抗拒更容易使自己沉浸在負面影響中。
2、學會適當宣泄。宣泄壓力可以減緩事件對人的消極影響。可以通過傾訴、適當運動、聽音樂,甚至是哭泣來宣泄自己的壓力。
3、進行自我關懷。可以將讓自己平靜或快樂的事記錄下來,貼在床頭、電腦邊等顯眼位置,感到沮喪時抬頭看看它們。
2、居家辦公時,我常常感覺工作時間變短,效率不高怎么辦?
答:居家辦公期間的工作節奏可能沒有辦公室時那么規律,因此對居家辦公的環境和時間進行調整,可以降低對工作效率的影響。
情緒調整小貼士:
1、建立獨立的辦公區域。可以在家中劃出一塊辦公區域,最好是一個獨立的房間,并告訴家人在固定的辦公時間內建議不要過多打擾。
2、執行熟悉的辦公時間。如果實在需要協助完成一些家務,也要有完整的辦公時間段,以確保工作的效率。
3、執行有效的辦公方式。如果擔心自己會出現走神等情況,可以通過和同事定時的交流、同步工作計劃,在辦公期間不斷確認自己的工作進度是否正常,由此來提升辦公效率。
文章內容和配圖來源于|上海健康科普資源庫、上海人社。轉載和授權請聯系原作者


原標題:《關注“負面情緒”的預警信號,這些要注意!》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