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試駕|東風雪鐵龍SUV天逸:坐在“魔毯”上駕乘是什么感受
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合資品牌之一,東風雪鐵龍近幾年的表現一直有點不溫不火,甚至有些被邊緣化的趨勢。窮則思變,對于東雪來說,迫切地需要推出一款迎合市場的產品,有效改變目前的窘境,于是,這款SUV天逸及時地出現了。

首先就是設計,法系天馬行空的設計風格我們依然能在天逸上窺見一二,但以往那種與主流審美格格不入的感覺基本已經完全消失。分體式格柵與大量圓角矩形元素充斥全車,與Aircross概念車的風格一脈相承。Air Wing天翼燈組將燈組、格柵與車標連接在了一條水平線上,將其串聯成一個整體,搭配上流暢動感的側面線條、飽滿結實的尾部處理與懸浮式的車頂設計,讓整臺車看起來動感而不失穩重。不得不說,從C6開始,雪鐵龍的設計在保留個性化風格的同時,已經越來越符合主流審美,這無論是對于雪鐵龍本身還是那些喜歡法系車的消費者來說,都算得上是一件好事。

進入車內,我們仍然能從內飾的設計布局看到雪鐵龍獨有的法系特色。與外觀相似的雙色撞色設計非常的抓眼球,門板、空調出風口、液晶儀表盤甚至是上下均為平底的方向盤都延續了圓角矩形元素的應用,與外觀相呼應。而絎縫技術營造的蜂巢肌理座椅與12.3英寸數字儀表盤+8英寸中控顯示屏等配置則有效地提升了車內的檔次感,頗有幾分法式輕奢的風格。

說到配置,這次天逸一改以往法系車配置落人一等的不足,在配置上表現出了相當的誠意。首先就是非常吸引眼球的12.3英寸數字儀表盤,搭配上8英寸的中控顯示屏,包括導航、空調、音樂、手機通話、座椅按摩、手機映射(支持Apple Carplay和MirrorLink)等功能均可以直觀的在這兩塊屏幕上看到。只是,觸控式按鍵雖然好看,但鋼琴烤漆面板容易沾灰以及缺乏聲音或震動回饋,這讓很多功能基本與盲操作無緣,在復雜路況下為安全駕駛帶來了一定的隱患。

齊全的安全配置則是天逸另一項凸顯誠意的地方,天逸共有兩款動力4個配置共六款車型,分別配備了ACC自適應巡航、SAM盲區監測系統、LDW車道盤里預警系統、AEBS主動緊急剎車系統、多路況行車模式選擇等多種與駕駛和主動安全相關的配置,雖然這些配置不一定是同級獨有的,但在同價位的合資車型中可不常見。

空間方面天逸表現也相當不錯,得益于EMP2模塊化平臺與前麥弗遜獨立懸架+后扭力梁非獨立懸架形成的短前后懸布局,天逸擁有了同級領先的2730mm軸距,膝部空間也達到了同級別少有的206mm,以記者187cm的身高都可以在后排翹起二郎腿,足可說明其空間上的優秀。同時,4510/1860/1705mm的長寬高在保證了車身較為緊湊尺寸的前提下,提供了不錯的側向、頭部以及后備廂空間,尤其是在放平后排座椅后,后備廂空間可擴充至1310升,放下一張雙人床墊都不在話下。只不過,雖然27度的后排座椅傾角的確稱得上符合人體工程學,但如果后排椅背角度可調的話乘坐體驗應該會再上一個臺階。
是騾子是馬,總要拉出來遛遛才知道。在實際駕乘中,天逸的舒適性給每一個駕乘者都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配備了PHC自適應液壓穩定裝置的車型,更是有種坐在“魔毯”上的駕乘感受。與奔馳、凱迪拉克等品牌的電磁懸掛技術不同,搭載在天逸上的PHC技術完全是機械結構的,雪鐵龍在天逸的每個減震器上下兩端各增加了一個漸進式液壓緩沖器,即PHC裝置,一側為拉伸止動器,另一側則為壓縮止動器。當減震器接近最大拉伸行程或壓縮行程時,PHC裝置能夠吸收更多的能量,避免剛性沖擊。

同樣得益于PHC技術的加持,天逸上那套看起來簡單的后扭力梁非獨立懸架擁有了更多的“高級感”。在面對坑洼路面和小的路面凸起時,懸架反應更為迅速,能夠提供更為穩健、精準的駕控體驗;而在遇到顛簸幅度較大的路況時,搭載了PHC裝置的懸架能吸收更多來自路面的沖擊、減少車身的震動,給駕乘者帶來更加舒適的駕乘感受。而在過彎時,天逸擁有不亞于轎車的精準轉向和較小側傾,讓人深刻體會到了法系車在懸架和底盤方面的調校功底。在幾天的試駕中,即使是路況最為不堪的318國道,天逸依舊能夠給我們帶來相當舒適的駕乘感受,PHC技術功不可沒。

至于動力,可能是天逸身上最沒有懸念的配置了,來自PSA集團的1.6T和1.8T發動機能夠在標致和雪鐵龍的多款車型上見到,而6AT手自一體變速箱也是老面孔了。雖然兩款發動機在動力參數上不是那么激情澎湃,但拖動僅有1.5噸左右的車重還是非常游刃有余。由于渦輪在發動機轉速1000rpm時就能接入工作,因此這套動力總成的響應速度十分出色,在大多數情況下都可以做到動力隨踩隨有,動力輸出直接、線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