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俄海上軍演丨地緣篇:首次駛向鄂霍次克海的戰略突破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9月18日報道,準備參加中俄“海上聯合-2017”第二階段軍事演習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當天抵達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演習隨后也宣告開始。
報道稱,演習于9月18日至26日在俄附近海域舉行。演習分為港岸階段和海上階段。港岸階段于9月18日至21日進行,海上階段演習將于22日至26日在日本海彼得大帝灣及鄂霍次克海南部海域展開。
盡管中俄海軍已多次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的日本海海域舉行演習,但在鄂霍次克海舉行演習尚屬首次。
“中俄過去在日本海的軍演多囿于彼得大帝灣(編者注:即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海域),從演習空間的角度考慮,這對中國海軍來說無疑是一次重要的戰略突破。”海軍專家張曉林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表示。

日本列島在西南-東北方向呈狹長分布,而日本海位于列島主島本州島的西北方向。從地圖上不難看出,在日本海腹地存在的軍事力量所具備的戰略意義。而鄂霍次克海在冷戰期間被蘇聯視為戰略核潛艇的重要發射陣地,長期被俄視為重點防御的戰略海域,其南部還存在分布著俄日間存在爭議的南千島群島(日方稱“北方四島”)。
“從更長遠的角度看,將來北極航線開通后,鄂霍次克海南部也是一條重要水道。”張曉林認為。
從鄂霍次克海南部海域向東航行不遠,即可穿過千島群島進入西北太平洋。若再向東北方向前進,就是北極航線的咽喉——白令海峽及其鎖鑰阿留申群島。人民網報道稱,2015年,5艘中國海軍艦艇在結束了當年度在彼得大帝灣舉行的中俄“海上聯合-2015”聯合軍演后,向東北方向前進至美國阿拉斯加附近海域,并以“無害通過”原則進入美國領海。“中國海軍不應再局限于近海了。它需要航行到北冰洋,更多了解這個地區及其水文特征……并確保在那里的航行安全。” 人民網當時援引一名中國海軍專家的話表示。

近年來,關于中國海上力量在北太平洋活動的報道逐漸增多。參考消息網7月22日援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報道稱,中國海軍“天王星號”電子偵察船多日在阿拉斯加附近海域航行,可能是為了偵察美國在此進行的“薩德”首次攔截中遠程彈道導彈試驗。而就在本月7日,據新華社消息,中國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號科考船首次成功穿越北極西北航道,為我國開辟了北美經濟圈至東北亞經濟圈的海上新通道。
“除了北極航線的重要性,鄂霍次克海實際上也是我軍突破第一島鏈封鎖的一種選擇。”海軍專家李杰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因此,我們更需要了解那里的一切,為海軍在更多的陌生海域活動積累經驗。”
人類海戰史多次表明,當一支艦隊在陌生海域展開行動時,當地的水文氣象等自然條件和政治地理等人文條件可能會對行動的成敗產生極大的影響。陌生海域的洋流、風浪、海水密度和天氣變化,潛在對手的力量部署與活動規律等,都會影響艦隊的航行、警戒與作戰,制約或提供戰術的可能性,如海水密度的變化聲吶施加影響,進而影響艦隊的偵潛反潛及航行方案。

以鄂霍次克海為例,這里的春秋兩季海面多起濃霧,冬季又會有中國附近海域十分罕見的特大規模“流冰”,使海面航行十分不易。二戰期間,舊日本帝國聯合艦隊為達成襲擊美國珍珠港的突然性,就選擇從位于鄂霍次克海南部的擇捉島附近起航,而該島恰好也是俄日之間存在爭議的“北方四島”之一。
“演習將考驗中國海軍在陌生海域的行動能力。”李杰表示,這對一支志在藍水的海軍來說不可或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