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誰有空和陌生人“閑聊”
誕生2個月即冷寂,“嗨圈圈”為何嗨不起來
近日,某大廠推出了一款新的社交App“嗨圈圈”,這是一款針對陌生人社交市場的語音交友軟件。
據悉,嗨圈圈是一款語音社交產品。用戶初次注冊需通過完成前期“靈魂測試”,即可匹配與自己最興趣相投的人進行語音聊天,尋找另一個TA。

有媒體報道稱,嗨圈圈是該大廠校招團隊的創業項目。
但目前看來,嗨圈圈并沒有嗨破圈,甚至知之者甚少。
社交產品為何難以突破騰訊系包圍圈?
對此,時代財經徐丹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最多能觸及到癢點,但也只是個低端癢癢撓,卻怎么都難以進階為玉如意,自然無法成功。
語音社交一度被看做是一個可能成功的賽道。

現在市場上有很多能提供語音社交功能的App,比如從游戲角度切入的yy,陌生人社交平臺Soul,都在一定的領域獲得了成功。
必須要認識到,語音社交符合移動互聯網的需求,而且較之微信這種具有語音社交功能但實質上還是圖文社交的社交霸主,正好形成了差異化的功能性應用。
例如YY解放了玩家雙手,以及陌生人社交上的“閑聊”等,關鍵看如何呈現出必須語音的場景,并至少觸及用戶的癢點。
但在更為廣大的市場,語音社交卻在遭遇滑鐵盧,例如最火的Clubhouse也只是流行了一段時間。

究其所以,語音社交偏重于功能性,往往只是觸及用戶癢點,而無法達成用戶高頻打開、日常互動的剛性需求。
何況,即使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碎片化社交,用戶也沒有大把時間去聽語音“閑聊”。
一直想從社交角度切入到更大賽道的互聯網大廠之所以總不能成功,原因也不復雜:
該大廠的優勢在于技術。
其“程序猿”屬性讓其在技術上有許多硬切入場景的能力,例如大數據推薦語音給感興趣的人。
事實上,除騰訊外,其他大廠之所以進入社交就觸礁,大體也是八字不合。
但劣勢也在于技術。
類似與嗨圈圈,這樣的推送現在的水準如何?
正如內容分發平臺依然不精準,何況社交性質的推送則容易變為一種騷擾或襲擾。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