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年健康再次啟動并購“戰車”,40億商譽懸頂

經歷過商譽暴雷的美年健康,再次啟動了并購的“戰車”。
近日,有報道稱,美年健康確定將收購一家全國性保險經紀公司,加速預防體檢與健康保險結合,目標是打造出中國版HMO新模式。
所謂的HMO服務模式指的是用戶購買健康保險,保險企業為特定地區、主動參保的用戶提供全面的醫療服務體系的一種形式。
簡而言之,美年健康不僅要做體檢,還要賣保險了。但是,賣保險真的能救得了美年健康的業績嗎?
成也并購,敗也并購?
美年健康的成功離不開外延并購,同樣美年健康的跌落也離不開外延并購。
美年健康成立于2006年,2015年借殼江蘇三友登陸A股。彼時,美年健康簽下業績承諾,2015—2018年,公司將完成扣非凈利潤2.23億元、3.31億元、4.24億元以及4.88億元。
為完成業績承諾,美年健康開始了一路買買買的豪情并購,很快坐上國內民營體檢頭把交椅。
2016年,美年健康以26.97億元的價格收購慈銘體檢72.22%股權,隨后又以1.53億元收購了西昌美年等7家公司相應股權。
2018年以1.17億元收購了德陽美年等5家公司相應股權,又以3.58億元收購武漢美年等14家公司相應股權;2019年以3.47億元收購了西寧美年等19家公司相應股權,隨后又以1.28億元收購了安徽諾一51%股權等
據統計,2017年美年健康并購了24家體檢中心,自建了6家;2018年并購了38家、自建了22家;2019年并購了19家、自建了9家;2020年并購了11家、自建9家。
一通跑馬圈地下來,美年健康迅速做大企業規模,體檢中心數量由2016年的263家擴張至2021年的613家。公司的營收從2016年的43.14億元增至2018年84.58億元,凈利潤油4.52億元增長至8.21億元。
這樣的發展的速度甚至引起了阿里的興趣。2019年10月27日,美年健康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天億資產、天億控股、上海美馨,向阿里系三家公司合計轉讓16.16%的股權,作價72.65億元,股權轉讓完成后阿里網絡以 9.39%股份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然而,正是這一年在精準完成業績承諾后,美年健康的業績卻意外暴雷。2019年美年健康凈利潤虧損8.66億元,同比下滑205.58%,原因是前期收購多的家企業業績不及預期。
2016年收購的慈銘體檢和美因基因一度被認為是優質的收購標的。但是,美因基因2019年的實際盈利僅達到預測數據的46.38%,而慈銘體檢2019年度實際扣非凈利潤也與預測數據相差近3133萬元。
2019年,美年健康一次性計提了約10.35億元商譽減值準備,造成當年業績暴跌。前期的頻繁收購“后遺癥”顯露了出來。
數據顯示,2015-2018年,美年健康商譽分別為4.17億、35.87億、40.46億、47.39億。2019年一次性計提了約10.35億元商譽減值準備后,2020年公司再次計提了3.27億元的商譽減值準備。但是截至2021年末,美年健康的商譽值仍高達40.51億元。
經過2019年業績暴雷,美年健康業績一蹶不振,2020年凈利潤5.51億,主要是轉讓美因基因股權的投資收益,實際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虧損了6億元。2021年業績稍好,凈利潤6413.60萬,但是2022年僅一季度虧損額就已經高達4.31億元,這樣的業績下再次發生商譽暴雷的風險陡增。
而隨著業績暴雷,美年健康一些不為人知的事情也逐漸浮出水面。據悉,為迅速擴張做大規模,美年健康的實際控制人俞熔及其一致行動人等,在上市公司體外設置了大量的上游或下游公司,通過大量的關聯交易增加營收凈利。
而公司日益增長的關聯交易金額似乎也佐證了這一說法,2017年-2019年,美年健康與日常經營相關的關聯交易金額,分別為1.38億元、5.48億元、8.25億元。
察覺到形勢不妙后的阿里也開始撤退,2020年11月入股僅一年后便減持了5399.26萬股,同時公司高管也紛紛離職,僅2021年就換了三任總裁。公司股價更是一瀉千里,從2015年最高時69.98元每股跌倒截至2022年5月6日的4.98元每股。
并購的底氣來自哪里?
前期的頻繁并購已經讓美年健康“傷痕累累”,但是美年健康似乎患上了并購依賴癥。
此次,美年健康跨界保險領域并購,擬收購一家全國性保險經紀公司,目標是憑借美年現有的預防醫學體系與積累的海量健康體檢數據,構建“專業體檢+智能診斷+專科診療+保險支付”的數字化健康服務平臺,打造中國版HMO的新模式。
從美年健康的規劃來看,這次收購的規模不小。規劃很美好,但是公司現狀是否足以支撐一次大中型并購卻需要打個問號。截至2022年一季度,美年健康的資產負債率為53.54%,流動比率為0.69,速動比率為0.59。
另外,公司賬面上貨幣資金僅有13.22億元,而短期借款為18.57億元,手上現金連短期借款都覆蓋不了,債務壓力可見一斑。
至于外部融資,自商譽暴雷以來,近一兩年內美年健康再沒有獲得過融資。如今,美年健康面臨著股價暴跌,大股東減持,商譽懸頂,業績持續虧損的局面,在此情況下,獲得外部融資難度可想而知。
即便成功拿到融資并完成并購,公司的商譽值可能將要再上一個臺階,一旦并購整合不及預期,美年健康將面臨更大的商譽暴雷風險。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