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郎酒撤回IPO申請背后,白酒進入“后資本化時代”?
原創 向善財經 向善財經
文:向善財經
郎酒的上市計劃再度擱淺。
4月29日,根據中國證監會發行監管部消息,《2021年度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終止審查企業名單》中出現郎酒股份,郎酒上市計劃告吹。據悉,此次IPO中止系郎酒主動撤回上市申請。

2007年,郎酒就曾計劃上市。天眼查APP顯示,2007年郎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最終因企業經營業績、規模等因素暫停IPO。

2009年,郎酒股份被列為四川重點上市培育企業,但后續上市計劃再無音訊。2020年,5月底,郎酒正式提交IPO招股書,但因保薦機構廣發證券因違規行為被證監會處罰,郎酒上市計劃進度遇阻。
此次郎酒主動撤回上市申請,意味著三度IPO未果,至于背后的原因外界不得而知。但結合去年8月份監管總局定調“防止白酒過度資本化”來看,此次IPO中止可能與此有關。
“醬香第二股”夢碎?郎酒的高端之路路遙且艱
白酒是一個市場長期關注的賽道。
從基本面上來看,只要國人的人情社會的文化本源不變、白酒消費的習慣不變,白酒企業就有更大的增長空間。
進一步來看,不同層次的白酒品牌其實也有著不同的增長邏輯,增長壁壘的強弱也不同。從壁壘的強弱來看,中高端酒<中低端酒<高端酒
中低端酒的增長邏輯是消費品邏輯:低價走量,規模取勝,依賴的是酒精的成癮性。一方面這個市場消費群體最大,有增長空間,另一方面,中低端酒品牌效應相對較弱,只要渠道有優勢,就能持續增長。
中高端酒的增長邏輯是人情社交邏輯:一定程度上依賴品牌效應,多為社交聚餐飲品,有更多的飲品屬性。雖然毛利率高于中低端酒,但品牌的可替代性比較強,壁壘稍弱。
相較于其他品牌,茅臺之類的高端酒增長邏輯是品牌邏輯:茅臺作為高端酒不只是商品,而是一種稀缺的資源,背后潛藏著中國社會最復雜的人際關系。
因此,主打中高端產品的品牌向上沖擊高端是必由之路,需要形成更強的增長壁壘,尤其是醬香品類。
郎酒想要對標茅臺,不是什么秘密。今年4月份,郎酒銷售公司發布通知:即日起,53度500ml青花郎計劃內出廠價提高100元/瓶。
提價之后,高端產品53度的青花郎出廠價沖高至1009元/瓶,同期飛天茅臺、五糧液普五的平均出廠價為969元/瓶。
從品牌增值的角度來看,提價策略或許并沒太大問題。但對渠道來說,庫存壓力可能會進一步增加,一方面,高端醬香白酒依舊稀缺,提高出廠更多的是希望強調自身的品牌價值。另一方面,零售價不變而提高出廠價,影響的是渠道利潤,壓力就轉移到經銷商這邊。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雖然整體醬香白酒市場需求仍在增長,但疫情反復影響下,社會整體對白酒的需求量是減少的,特別是高度依賴線下的酒類產品,這意味著經銷商面臨的庫存壓力可能比想象中要大。而且,提價并不是沒有弊端,參考2013年五糧液強勢提價導致價格倒掛,最終的結果是經銷商出逃,把高端市場拱手讓給了茅臺。
好的一面來看,提價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提升高端白酒的毛利率,進而為擴大產能做準備。產能計劃方面,根據招股書披露,郎酒計劃募資74.54億元,其中42.74億元用于擴張醬香酒產能,占募資總額的57.34%。
按照原本的計劃,募資成功后郎酒兩年后新增醬香酒基酒年產能2.27萬噸,屆時,公司醬香酒基酒產能將達到5萬噸。產能的擴張雖然不能完全滿足市場對高端醬香酒的需求,但對于郎酒自身的發展卻意義重大。
一方面,醬香品類作為高端的代名詞,憑借占全行業8%的產能,實現了在全行業26%的收入占比及40%的利潤占比。另一方面,資本市場上,白酒企業千億俱樂部玩家也有不少,但高端醬香卻只有茅臺,尚未進入資本市場的郎酒自然希望早日入場,成為資本眼中的“醬香”第二股。
從投資人的視角來看,白酒股的優勢明顯,尤其是茅臺,毛利率近90%,銷售凈利率50%,有很強的賺錢能力,另外,不僅賺錢能力強,而且持久。一方面醬香白酒的研發投入其實并不多,另一方面,國酒茅臺的認知深入人心,品牌價值就能夠撐起自身市值。
對于郎酒來說,即便是追不上茅臺,那么未來只要穩坐“醬香第二股”也能取得歷史性的成就,畢竟市場有需求,郎酒只要做好品牌、產能、渠道,這個目標還是能夠實現的。
此次終止上市,似乎打破了郎酒原本的發展節奏,“醬香第二股”夢碎。對此郎酒方面表示是根據公司發展需要,且原計劃募集資金項目已建成。董事長汪俊林也回應稱,“對于上市工作,我們帶著平常心。”
短期來看,上市未果可能并不影響郎酒發展,但長期來看,布局IPO多年,投資人所期望的“醬香第二”上市夢碎,對于不少人來說都是一種遺憾。
白酒的“后資本化時代”,由“虛”向“實”才是主線
白酒行業人人都想成為第二個茅臺,但人人都做不了第二個茅臺。
茅臺的成功,不僅在于塑造出中國白酒品牌獨一檔的高端品牌,更在于成功的資本化。資本市場上,茅臺如今總市值超2萬億,尚未有酒企能夠望其項背。在資本運作上,茅臺是白酒行業的天花板,且再無來者。
一個酒企必須面臨的問題是,未來IPO可能會越來越難。
2021年8月份,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召開《白酒市場秩序監管座談會》,會上,部分香型白酒發展過熱、資本涌入白酒行業造成過度競爭和風險加大、部分白酒品牌提價漲價過于頻繁等問題成為討論重點。
如果再結合高層:“做好白酒市場和白酒資本行為的監管”的定調,不難發現白酒品牌IPO的窗口期正在縮小。
由此觀之,監管收緊之后,白酒行業或將進入“后資本化時代”。
“郎酒IPO未果還是挺出乎行業意料的,醬香品類這么熱,大家都挺看好的,但從宏觀環境來看,資本市場上預防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首要任務,落到白酒賽道就是要防止白酒資本過熱”某白酒品牌負責人表示。
2020年5月,國臺發布招股書,2021年6月,國臺酒業主動申請終止IPO。此外,習酒、金沙酒業也曾公開過謀求上市的消息,2019年10月,因同業競爭,習酒上市計劃被叫停。
郎酒不是第一家終止IPO的企業,但從估值的角度來看,郎酒可能是因未能IPO,遺憾最大的酒企業之一。
從業績上來看,2018年-2020年公司分別實現凈利潤7.26億元、24.44億元、25.21億元,其中2019年及2020年分別同比上升236.54%、3.15%其中,高端酒、次高端以及中端白酒三年銷售收入分別為71.33億元、77.83億元和86.1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在營收結構上,中高端白酒營收比例占到90%以上。
相對應,凈利潤方面,2018-2020年7.26億元、24.44億元、25.21億元。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第一季度,郎酒利潤總額達到了16.94億元,有外界分析認為,如果增速穩定,那么郎酒年利潤預測在50億以上,以按照70倍估值計算,市值可能在3500億到4200之間。
郎酒IPO終止,使得市面上對于其估值的預測在當下階段都失去了意義。
再進一步來看,白酒市場的熱度,歸根到底其實是醬酒熱,也是高端白酒熱。換言之,以醬酒品類為代表的白酒資本化熱潮下,很難說上市的高端白酒品牌估值沒有被高估。
由此觀之,白酒市場和白酒資本行為的監管定調,對于醬香品類以及高端白酒熱其實是一種“精確打擊”。市場需要“由虛向實”回歸到酒類、飲品二級市場定價的一般邏輯。
事實上,近年來高端白酒的崛起和潮鞋、潮玩以及NFT頭像等產品并沒有太大的區別。觀念較傳統的人喜歡批判年輕人炒鞋、炒盲盒是收智商稅,但卻沒有意識到,越來越高端的傳統消費品白酒,生產成本相比溢價越來越不顯眼。
深究其因,還是二級市場缺乏成長性較好的標的,再加上疫情影響,俄烏戰爭等大環境影響,資金避險情緒更濃,而高端白酒賽道,恰好是資金避險的優質賽道。
由此觀之,白酒賽道由虛向實進入“后資本化”階段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對于郎酒來說,這可能意味著IPO或許是一個更加漫長的旅程。
原標題:《郎酒撤回IPO申請背后,白酒進入“后資本化時代”?》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