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俞曉群︱五行占:服妖之冠帽(續)
《晉書·五行志》在“服妖”名下,記載多項“冠”之變異,取自《宋書》:
其一,魏明帝著繡帽,披縹紈半袖,常以見直臣楊阜,諫曰:“此禮何法服邪!”帝默然。近服妖也。夫縹,非禮之色。褻服尚不以紅紫,況接臣下乎?人主親御非法之章,所謂自作孽不可禳也。帝既不享永年,身沒而祿去王室,后嗣不終,遂亡天下。其二,初,魏造白帢,橫縫其前以別后,名之曰顏帢,傳行之。至永嘉之間,稍去其縫,名無顏帢,而婦人束發,其緩彌甚,紒之堅不能自立,發被于額,目出而已。無顏者,愧之言也。覆額者,慚之貌也。其緩彌甚者,言天下亡禮與義,放縱情性,及其終極,至于大恥也。永嘉之后,二帝不反,天下愧焉。其三,元帝太興中,兵士以絳囊縛紒。識者曰:“紒者在首,為乾,君道也。囊者坤,臣道也。今以朱囊縛紒,臣道上侵君之象也。”于是王敦陵上焉。其四,孝武太元中,人不復著帩頭。天戒若曰,頭者元首,帩者助元首為儀飾者也。今忽廢之,若人君獨立無輔佐,以至危亡也。至安帝,桓玄乃篡位焉。其五,晉末皆冠小而衣裳博大,風流相放,輿臺成俗。識者曰:“上小而下大,此禪代之象也。”尋而宋受終焉。(注:《宋書》記載此事,后有一句:“永初以后,冠還大云。”)其六,《宋書·五行志》還有一段:明帝初,司徒建安王休仁統軍赭圻,制烏紗帽,反抽帽裙,民間謂之“司徒狀”,京邑翕然相尚。休仁后果以疑逼致禍。
《南齊書·五行志》有三段記載:其一,永明中,蕭諶開博風帽后裙之制,為破后帽。世祖崩后,諶建廢立,誅滅諸王。其二,永明末,民間制倚勸帽。及海陵廢,明帝之立,勸進之事,倚立可待也。其三,建武中,帽裙覆頂,東昏時,以為裙應在下,而今在上,不詳,斷之。群下反上之象也。
《隋書·五行志》有一段記載:后主好令宮人以白越布折額,狀如髽幗;又為白蓋。此二者,喪禍之服也。后主果為周武帝所滅,父子同時被害。
《新唐書·五行志》有五段記載:其一,唐初,宮人乘馬者,依周舊儀,著冪釭,全身障蔽,永徽后,乃用帷帽,施裙,及頸,頗為淺露,至神龍末,冪釭始絕,皆婦人預事之象。其二,太尉長孫無忌以烏羊毛為渾脫氈帽,人多效之,謂之“趙公渾脫”。近服妖也。其三,中宗賜宰臣宗楚客等巾子樣,其制高而踣,即帝在籓邸時冠也,故時人號“英王踣”。踣,顛仆也。其四,乾符五年,雒陽人為帽,皆冠軍士所冠者。又內臣有刻木象頭以里幞頭,百官效之,工門如市,度木斫之曰:“此斫尚書頭,此斫將軍頭,此斫軍容頭。”近服妖也。其五,昭宗時,十六宅諸王華侈相尚,巾幘各自為制度,都人效之,則曰:“為我作某王頭。”識者以為不祥。
《宋史·五行志》有一段記載:紹興二十三年,士庶家競以胎鹿皮制婦人冠,山民采捕胎鹿無遺。時去宣和未遠,婦人服飾猶集翠羽為之,近服妖也。
《明史·五行志》有兩段記載:其一,正德十三年正月,車駕還京,令朝臣用曳撒大帽鸞帶。給事中朱鳴陽言,曳撒大帽,行役所用,非見君服。皆近服妖也。其二,時北方小民制幘,低側其檐,自掩眉目,名曰“不認親”。其后寇亂民散,途遇親戚,有飲泣不敢言,或掉臂去之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