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紅火的知識付費賽道,容不下一個“思維”去上市,原因何在?
兩院院士講述中國航天夢、雜志主編科普植物學、大學教授通過熱點解析法律知識……
在刷視頻中學習知識已經成為當下的普遍現象。
各大平臺知識科普類短視頻與日俱增,短視頻內容的轉型成為各大短視頻平臺的新風口。
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知識付費用戶規模達5.27億人。
然而,最紅火的知識付費“領航員”卻正在觸礁。
隨著《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的造勢,羅振宇旗下“得到”APP持續深耕知識付費賽道。
當年的脫口秀節目《羅輯思維》已成長為估值10億的公司,但看似一帆風順背后,卻藏著販賣知識的艱難。

本月中旬,思維造物上市進程再次中止,原因是申請文件記載的財務資料超過有效期。
歷經3次問詢、提交6次招股書,但IPO的大門遲遲未開。
4月中旬,深交所披露的信息顯示,思維造物IPO狀態更新為“中止”,需要補充提交IPO相關財務資料。
此前在2021年4月1日和9月30日,思維造物已兩度經歷“中止”。
紅火的知識付費賽道,卻容不下一個“思維”去上市?
原因何在?
對此,《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孟倩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依靠個人IP成功的平臺,很難撕掉IP的標簽,思維造物真的擁有知識嗎?這是個問題。
事實上,思維造物在招股書中均提到對創始人羅振宇和外部講師、知名專家學者終止合作等風險,可能對其線上知識服務業務的競爭力和收入帶來一定的影響。
與此同時,知識付費真的有吹噓的那么光鮮嗎?也不竟然。
只為了售賣泛知識點的狹義知識付費往往過于急功近利而難以擴張。
用更通俗的話來說,大家都聽說過愛因斯坦“火爐與美女”這個對相對論的解讀:
一個男人與美女對坐一個小時,會覺得似乎只過了1分鐘;但如果讓他坐在熱火爐上1分鐘,卻會覺得似乎過了不止1小時。

作為科普,相對論由此讓大家理解;但作為科學,一分鐘的解讀之下,誰也不知道相對論的真實科學內涵是什么!
這其實就是當下知識付費的一個真相,在速成的外套下,讓你學會皮毛,依然相對無用。
從本質上來說,思維造物這些課程屬于知識的二次加工,擁有多元載體,本質上是一套教材多元化的呈現,屬于知識轉化姿勢的問題。

這樣的打法和知識問答、短視頻等形式本質上差異不大,只能通過滿足不同用戶的接受習慣來提升轉換可能,可替代性比較強,也就算不得一門“好生意”了。
關鍵是不但不解渴、更不是營養快線,只是快樂肥宅水而已。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互聯網、游戲產業資深評論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