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城歸⑥|河南汝州:“七下柯橋”迎老鄉創25億元汝繡產業園
【編者按】
“城歸”,簡指從城市返回鄉村的創業人員。
近年來,農民工返鄉創業累計達到了450萬人,還有約130萬居住在城鎮的科技人員、中高等院校畢業生等下鄉創業創新。
“城歸”群體越來越多,帶來的是人口紅利的升級。這是中國農村從治理到經濟社會文化轉型升級,跨越城鄉鴻溝的重要路徑。
8月22日起,澎湃新聞推出《城歸》系列報道,以期展現中國近年來鄉村發展新圖景。

“在外面時,做夢都想把企業辦回老家?!?月8日,在河南省汝州市產業集聚區汝繡產業園,閆素云對澎湃新聞( www.kxwhcb.com)說,她沒想到,自己的夢想真能實現。
2015年12月前,閆素云還在一千公里之外的“中國紡織城”浙江紹興柯橋區打拼——20多年來,許多汝州籍商戶南下柯橋,扎根機繡行業??聵虻臋C繡企業,汝州籍占了半壁江山還多,閆素云便是其中之一。在柯橋的汝州籍機繡熟練工,達5萬多人。
借此優勢,2014年底,經過深思熟慮,正處在調整產業結構、承接產業轉移“緊迫期”的汝州,決定到柯橋招商,接老鄉回家創業?!捌呦驴聵颉钡募言?,便是招商時留下的。
目前,汝繡產業園已形成1300多條機繡生產線,年產值25億元,在崗職工6000多人,其中絕大多數是返鄉的汝州籍機繡工,還有800多名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貧困戶。
汝州市委書記高建軍對澎湃新聞說,該市緊密結合在外農民工的就業特點、創業特點和經營特點,大力實施“能人回歸”工程,通過政策激勵、平臺搭建、親情招引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引導從事機修紡織產業的農民工回鄉創業?!皩崿F了汝繡產業園的‘無中生有’,達到了引回一批老板、培育一個產業、形成一個園區的‘葡萄串’效應。”

“七下柯橋”
地處河南省中西部的省直管縣汝州市,因北汝河貫穿全境而得名,總人口120萬,是汝瓷之都,素有“百里煤海”之稱。
談及汝州產業聚集區汝繡產業園,9月7日,已任汝州市人防辦主任的汝州市產業集聚區原商務服務部部長閆黎明笑著對澎湃新聞說,“說實話,當時真不知道會是功臣,還是罪臣”。
閆黎明回憶,2014年月,新任汝州市委書記不久的高建軍咨詢汝州發展哪些產業有優勢,廟下鎮領導提出,在柯橋的汝州籍機繡熟練工,多出自該鎮,可以找些老鄉返鎮辦廠?!案邥浱岢?,放在鎮里肯定長不大,不如放在產業聚集區搞一個產業園?!?/p>
招商需要抓手。2014年9月,汝州招商團趕赴柯橋,12月31日,引導汝州籍機繡企業家成立中國輕紡城河南汝州商會。2015年,市領導率招商團挨個拜訪267家企業。“有些去了十回八回。七八九月天正熱,大家衣服都是濕的,褲子粘在屁股蛋上?!遍Z黎明笑言。
“他們的真誠和執著,打動了我們?!敝袊p紡城河南汝州商會會長、汝州百瑞紡織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閆素云告訴澎湃新聞,在柯橋,他們自生自滅,沒有任何補助政策。因為規模普遍不大,也不受重視,“干幾十年,可能村長都不會來廠里一下”。
招商組頻頻造訪,詢問企業家們老家有什么困難,同時承諾,只要返鄉,無論企業家還是工人,孩子義務教育階段汝州市的學校隨便選。還通過河南省衛生廳,解決了他們在柯橋的異地醫保報銷問題。
“感覺不回去對不住人家?!比曛菔衅諠櫦徔椑C品總經理田會杰說。
雖然誠意滿滿,企業終究是“向錢看”。
許多企業擔憂,這么多生產線,搬回去在哪里生產?每臺機器輾轉上千公里,拉回汝州運費就需要幾千元,原料還需要從沿海運來,產品還需要銷往沿海城市,物流成本增加不少。
閆黎明介紹,他們和骨干企業溝通,哪些成本搬回去是上漲的,比如物流,哪些成本是下降的,比如人力,然后制定政策。
“要找到能打動企業的那個點?!遍Z黎明說,2015年形勢不好,有些企業資金困難,就答應幫他們貸款;廠房政府建,三年免租,搬回去就能投產;每臺機器搬回去補助1.5萬,投產再補助3萬……“當時我們定的政策,在柯橋連出租車司機都知道,可見力度。”
2015年6月底,汝州市委書記高建軍趕赴柯橋,與企業代表們座談到夜里12點,講清了規劃、布局。2015年7月,汝繡產業園開始征地建設。招商組在柯橋負責項目簽約,很快首批48家企業簽訂了返鄉創業協議。市里要求,廠房四個月建好,招商組負責把廠房填滿。
閆黎明回憶,當時壓力很大,“弄回來,賺錢了還好,如果一年兩年都走了,對汝州來說,不單經濟上背不起,榮譽上也背不起。但主要領導很堅決,可以說,沒有退路,只能干成?!?/p>
“說是七下柯橋,其實去了不止二十七次?!遍Z黎明笑言。
“無中生有”
協議雖然簽了,真正往回搬時,卻有些小波折。
9月8日,汝繡產業園汝州百瑞紡織品有限公司干凈敞亮的廠房內,三四十臺繡花機隆隆響著,工人穿梭其間。董事長閆素云向澎湃新聞感嘆,當初自己“賠錢也要搬”的決心,是對的。

今年59歲的閆素云,19歲起經商,涉足糖煙酒批發、布匹等生意,輾轉鄭州、江蘇常熟等地。2000年曾回汝州創業,但無奈2007年又到柯橋,進入紡織機繡行業。在外打拼30多年的她,常年無法顧家。孩子小時,一看她出門,就哭哭啼啼的,她不敢回頭,生怕落淚。
把企業辦回老家,一直是閆素云的心愿。
2015年11月5日,被汝州市感動的閆素云不顧家人反對,第一個將繡花機往汝州搬。當時,產業園廠房剛蓋好,水電路都沒通,下水道的溝米把深,人都過不去。許多簽過協議的企業都持觀望態度:政府承諾的政策,能落實嗎?
閆素云將收到政府補貼的短信,拿給其他企業看,還向有的企業承諾“如果政府不兌現補貼她承擔”。到2015年12月16日,700余臺繡花機運到汝州,先在政府臨時租用的廠房生產,后陸續轉到產業園。
回汝州前,閆素云在柯橋有五六十臺繡花機,是汝州籍機繡企業里規模最大的,不過,機器都比較小?,F在,她在柯橋有20臺機器,在汝州有40臺機器,但都是新機器,“頂過去的九十臺”。目前,她的廠每年經營額1億左右,產品70%出口中東、歐美國家。
閆素云介紹,剛搬回來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需雙向物流,耗時且成本高,接時間緊的訂單沒優勢;機器出故障配件還得從柯橋買寄過來;訂單不穩定,造成機器停機、按件計酬的工人流失。
2016年,在汝州市“購買新繡花機補貼30%”的政策引導下,企業紛紛升級購買新繡花機,增強競爭力。“今年,每家都有訂單,生意都很紅火,也都有錢賺?!碧飼苷f。
在柯橋,機繡企業都是散亂發布。而且,因為廠房是租的,要充分利用空間,兩臺機器間最多留50公分,僅夠工人轉身。
“你看現在,園區干干凈凈的,綠化這么好,南方的老板過來一看,感覺都很佩服?,F在,每天都有外地的客戶來下單、找廠。汝州,已經影響整個機繡界,外國人都知道?!遍Z素云說。
截至2017年9月,汝繡產業園有機繡生產線1300多條,年產值25億元,在崗職工6000多人,其中多是返鄉的汝州籍機繡工,還有800多名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貧困戶。
老家汝州市米廟鎮玉皇村的趙蒙蒙今年30歲,六七年前跟丈夫到柯橋做機繡,每月5000元左右。她和丈夫先后添了兩個孩子,都是斷奶就送回老家,由奶奶照顧。每年只能回兩三次家,想孩子想得流淚。
趙蒙蒙說:“不敢和孩子視頻,孩子喊媽媽的時候,就想哭?!?/p>
隨閆素云返鄉后,趙蒙蒙和丈夫每月工資和在柯橋差不多,但產業園離家只有二三十里,兩三天就回一次家。為方便回家,2016年8月,她和老公花10萬買了輛suv,她也考了駕照。
像趙蒙蒙這樣的夫妻檔,還有很多?!霸纠隙€跟我有些生分,現在,比和他奶奶還親?!壁w蒙蒙笑言。

做大做強
汝繡產業園能很快“無中生有”,與市里的扶持密不可分。
田會杰給澎湃新聞算了一筆賬:2015年他搬回來8臺機器,獲得補貼36萬。2016年,響應市里號召,他將舊機器處理掉,購買四臺新機器,每臺35.8萬,花費143萬。其中,市里補貼約40萬,貸款98萬。
田會杰表示,在南方也可以貸款,速度快,但數額一般都是二三十萬,最多可以貸兩三家銀行,非常繁瑣。此外,在汝州物流成本增加,但房租是免的。根據今年的經營情況,預計到年底,他就可以還清貸款。而若沒有補貼,要到明年此時才能收回成本。
除了扶持,還有重視。
2016年3月18日,園區6次停電,企業抱怨影響生產。當日23時31分,市委副書記李運平連夜從鄭州趕回,直奔園區協調解決。2016年10月,汝州市副市長姚軍柱被看到深夜到產業園查看廠房漏不漏雨……
“在汝州,只要說是汝繡產業園的,都是一路綠燈。”汝繡產業園管委會辦公室主任李俊峰對澎湃新聞說,汝繡產業園的企業家可以直接給書記、市長打電話反映問題,領導會督辦。
在2017年汝州市人大、政協換屆中,有38名返鄉創業農民工當選為市鄉兩級人大代表,2人當選為市政協常委?!耙郧?,你就再有錢,也沒人認識你?!遍Z素云說,如今,她的廠成了“旅游基地”,一天接待好幾撥,感覺心態很年輕、很有勁。她把廠交給兒子打理,自己一心配合市里招商、推介產業園,回報家鄉。
不過,汝繡產業園離形成產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生產規模足夠大,才能吸引來上下游企業,帶來市場、貿易公司,才算形成產業?!崩羁》逭f,屆時生產、物流成本下降,產業園更具競爭力。
據悉,2016年下半年以來,產業園入駐了水溶、熱熔、金片繡、定型等十幾家上下游企業,但還遠遠達不到需求?!皣鴥葞讉€知名的繡花機廠家,也都來談過,希望入駐?!崩羁》逭f。
目前入駐產業園的一家繡花機廠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今年以來,已經實現銷售額3000萬元,還有大批訂單正在生產。
李俊峰向澎湃新聞介紹,目前,生產線、上下游企業沒有快速增長,是因廠房建設速度跟不上。其次,產業園對進駐的企業也有了門檻,現在必須是新繡花機,因為新機器生產效率高,質量好。“我們希望未來汝繡產業園里都是高端產品。”
目前,產業園三期正在建設,三期一二層的廠房,已被今年在廣東汕頭開推薦會時簽約的高端機繡企業預定,預計10月可以投用。“當初,我們招的時候沒人來,現在,看到經營這么好,都敢來了?!?/p>
李俊峰說,國內有其他省份也在柯橋招商,“我們抓住了這個機會,就不能停。等到形成產業,他所帶來的各種效益,是不可估量的?!?/p>

“著力打造中國中部地區最大的輕紡城”
就在前幾天,汝州市(十部委結合新型城鎮化開展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試點)被認定為河南省20個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縣之一。
據汝州市提供的數據,汝州的返鄉下鄉創業,先后吸引2.6萬名汝州籍在外務工人員回鄉發展,帶動了一批新產品、新技術的全產業鏈引進,實現了機繡紡織、汽車裝備、智能終端、生物醫藥等新興主導產業的“無中生有”;累計開發各類就業崗位4.5萬個,讓1260名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穩定脫貧也有了可靠保障。
扶上馬,還要送一程。對缺乏創業經驗的務工人員,汝州強化返鄉創業指導。2017年1月,汝州在農民工返鄉過春節期間舉辦大型招聘會,吸引了16個鄉鎮的5000余名求職者前來應聘。依托優勢,在汝繡產業園設立扶貧培訓就業基地,對貧困人口免費進行技術培訓,并優先推薦到汝繡產業園和產業集聚區重點企業就業。
汝州市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副主任杜占廣告訴澎湃新聞,汝繡產業園四期規劃正在實施,中期規劃7.8平方公里,將打造成集游園、綠地廣場、幼兒園、小學、住宅小區、市場、商貿和企業總部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的綜合性區域。
在談到園區未來發展時,汝州市委書記高建軍說:“汝繡農民工返鄉創業園作為我市機繡紡織產業發展、在外人員返鄉創業、貧困群眾轉移就業的專業園區,我們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河南工作時提出打好“四張牌”的要求,堅持產城融合、以業興城的理念和思路,加快推進園區三期工程、怯莊棚戶區改造、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等項目建設,同步配套學校、醫院、游園、商場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拉長產業鏈條,形成規模集聚,著力打造中國中部地區最大的輕紡城?!?/p>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