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自行車人口那么多,為啥還要打著“環法”品牌做推廣

在自行車運動圈內,環法自行車賽就好比是足球世界中的世界杯,堪稱這一運動項目中的最大IP。
如今,這一賽事也正式開始了在中國的推廣之路。9月10日,首站環法中國挑戰賽在長沙望城舉辦,邁開了環法中國賽的第一步。
由于報名只面向業余車手,這項賽事天生就帶有推廣而非競技的色彩。本次比賽的參賽人數達到了3900人,雖然未能達到賽前5000人的最高限額,但作為首次辦賽,主辦方已經足夠滿意。
目前從國內的愛好者數量上,運動自行車還難以和馬拉松等大眾項目相比。但在前環法冠軍安迪·施萊克看來,類似的業余賽事,是推廣自行車“唯一”的,也是最好的途徑。

按此前公布的賽程,環法中國挑戰賽準備于9月和10月分別在長沙和上海兩個城市舉辦。
作為這項賽事在國內的首次亮相,主辦方也打出了“明星牌”:邀請前環法冠軍,盧森堡車手安迪·施萊克前來站臺。
在騎友中間,這樣的辦法無疑起到了效果。在施萊克預計抵達當天,長沙機場的接機人群中就出現了不少騎行愛好者的身影。
可惜的是,由于身體原因,施萊克直到第二天比賽當天才抵達長沙,從機場匆匆趕到賽場。但即便“遲到”,他的出現同樣引來了媒體和騎友的“包圍”。
作為一項帶著“環法”光環的賽事,在比賽現場,各種旗幟、Logo,以及參賽服裝上的圖案無不體現著“環法”的元素,對于參賽者來說,這就是最強有力的號召。
奪得本次比賽短程男子組頭名的冠軍車手就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自己工作在上海,但特意來到長沙參加比賽,最大的原因,就是沖著“環法”這一名號。
而奪得全程組男子冠軍的車手是生活在長沙本地的陳凱,奪冠之后,他也獲得了參加明年在法國本土舉行的環法挑戰賽的機會。
他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自己平時的工作其實是保險行業。和他一樣,其他的參賽者也都只是業余騎友。

整個賽事期間,參賽者人數最終是3900人。而在賽前,官方公布的賽事名額限制是5000人。
不過,雖然沒有“滿員”,但賽事主辦方方面表示,這樣的成績已經達到了他們的預期。
“我們原本預計人數大概在4000人,最后是3900人,不過報名人數更多一些,后來因為身體狀況、年齡、安全等考慮,刷掉了一批人。”賽事主辦方,艾德韋宣體育總經理周琦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不得不承認的是,和在海外許多國家舉辦的環法挑戰賽相比,剛剛起步的中國賽仍然還在規模上有所差距。
比如在法國,該項賽事每年的參賽人數就能達到近萬人,英國賽還創下過15000人的紀錄,比較之下,中國賽依然還有提升的空間。
但對于未來,周琦依然很有信心,“我們是自行車大國,(市場)每年都在以約30%的速度增長,今后的潛力還是非常巨大。”

事實上,為了更大程度地降低門檻,吸引騎行愛好者參賽,本屆環法中國賽長沙站就在報名費上選擇了更加“親民”。
在其他海外國家,環法挑戰賽的報名費大多在人民幣1000多元,但本次中國賽的報名費全程也只需不到600元,同時提供參賽包、服裝以及免費補給,如果能搶到早鳥票,價格還能更低。
周琦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從商業運營的模式上,環法中國賽采取的是商業贊助+政府支持+報名費的模式,不過從分攤比例上,報名費是所占最小的那一部分。
主要的盈利來源,首先是商業贊助,其次是當地政府提供的支持。據了解,本次長沙作為環法中國賽的首站,就已經實現了盈利的目標。

之所以能夠達成盈利,周琦認為這一方面是公司本身在營銷領域的優勢,同時她也表示,這得益于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設施的提供、封路、安保、志愿者等等,很多的工作。”
雖然在規模上尚不及其他國家的環法海外挑戰賽,但在規格上,環法中國賽卻一點也不低。
“賽場秩序特別好。”國內和海外的參賽者都對澎湃新聞記者給出了一致的評價。曾參加過2012年法國環法挑戰賽的Taylor Price表示,“真正的環法也沒有這樣。”

雖然在商業運營上避免了虧損,但從收入的結構上,環法中國賽和環法本身的差別顯而易見。
據數據統計,在環法的主要收入來源中,最大的是轉播收入,占到了一半的比例,其次才是商業贊助以及辦賽城市的支持。
但在目前國內的大環境下,想依靠出售自行車賽的轉播權獲得收入,仍然還是一個比較困難的目標。周琦也坦言,“轉播率不是目前我們去考慮的,首要的任務還是做一個推廣。”
據澎湃新聞記者了解,環法中國賽,中法雙方企業簽下的是一份為期5年的長約。也就是說,對于環法這個品牌,主辦方也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從環法這個“招牌”入手,培養更多的運動自行車人口,反過來“反哺”環法中國賽甚至其它的自行車賽事,這是其背后的邏輯所在。
為了推廣環法這一品牌,本次中國賽,環法全球母公司ASO就專程派出了團隊,前來提供賽道設計、技術等一系列的幫助。足以看出環法本身也有在中國開拓市場的野心。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當下,似乎正是一個不錯的時間節點。
作為運動自行車企業的高管,本次前來參賽的Taylor Price就注意到了騎行愛好者在“層次”上的提升。
“雖還有一些人騎的是山地車(而非公路車),但在很多比賽里面,大家的裝備專業程度都越來越高了。這也是一個過程。”
在運動自行車受到越來越多人喜愛的背景下,做大這塊“蛋糕”,正是環法中國賽舉辦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國是體育大國,也是人口大國,肯定會有天才選手。但天才需要被發現,現在就是一個發現天才的機會。”安迪·施萊克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