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荷蘭合作銀行:各國央行已經沒有可信度,美聯儲應停止加息
央行的最后一張底牌應該是什么,這個底牌會有什么風險?
9月13日,荷蘭合作銀行金融市場研究部全球主管Jan Lambregts與亞太地區金融市場研究部主管Michael Every在北京展望全球金融市場,以“最后的底牌”為主題展開了討論,他們評估了各國央行的政策及其對市場的影響。
Every指出,當前全球市場不僅非常穩定,而且非常繁榮。股票市場的波動性正處于歷史新低,而且外匯市場的波動性也在不斷下降,所有市場都非常冷靜,似乎沒有任何風險。但是Every強調,越是沒有風險時,人們越容易做出錯誤決策,所以波動性越低有時候風險越高。波動性低的原因在于,央行希望沒有任何風險,所有的央行都在購買大量的資產,從而支持全球的市場,一旦央行停止購買資產,波動性便會再次出現。
全球經濟在復蘇,中國一直在“舉重”
Lambregts指出,當前全球復蘇跡象已出現,可以說市場又進入了上行階段,并且復蘇周期可能會延續較長時間。但是他也強調,經濟的恢復是非常不均衡的,美國投資乏力,而中國的投資卻非常強勁,特別是中國資本的投資在不斷攀升,美國的資本投資趕不上中國。
Lambregts比喻說,中國像一個舉重選手,舉起了更多更重的杠鈴,可以說中國以一己之力推動了全球經濟的增長。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最新數據,在經濟增長周期中,過去幾年中國財政赤字都比較高,通過財政刺激的措施提升了中國經濟的增長,同時也漸漸推進了全球經濟的增長,中國投資不斷攀升,財政投入也在不斷攀升,就像一個舉重運動員一樣舉起了更重的杠鈴。而值得憂慮的地方在于,總的借貸資金的膨脹以及信貸投放的膨脹。
如果投資回報率可觀,那么借錢投資是沒問題的,如果借錢之后投資回報下降了,這就不是明智決定,經濟學家把它稱為“累積資本投入的回報”,也就是說我們要持續地投入多少資本才能獲得相應的回報。上世紀90年代,每個單位的產出需要2個單位的投入,而現在,每個單位的產出需要6個單位的投入。因為上世紀90年代時,很多基礎設施百廢待興,包括機場、高速公路。而到了現在,該建的基本都建完了,想再獲得高額回報就顯得比較困難。中國一直在“舉重”,可能世界其他國家應當分擔一下中國的杠鈴重量了。
全球都面臨的低生產率的問題
還有一個問題是全球都面臨的,不僅限于中國,就是低生產率的問題。
雖然中國資本投入的回報不斷下降,但其實和其他很多國家相比,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可以說還是比較高的。英國、美國、歐洲、日本的勞動生產增長率皆持平甚至下降。全球增長率的乏力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如果勞動生產率不能再繼續提升,要想給大家付更高的工資就顯得不可能了,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過去這么多年經濟一直在恢復,許多經濟體的失業率不斷下降,更多人找到了工作,但這也意味著工資有了上行壓力。也就是說,更多人找到了工作,但總體工資水平卻沒有上升,這是困擾全球經濟的一個難題,如美國、英國,甚至澳大利亞、歐洲、日本也是一樣的。如果工資不漲,消費就無法實現擴張。如果所有發達經濟體的工資都不增長,那對中國貨物的需求也無法達到預期的增長率。
好消息是這么多年經濟一直在復蘇。這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了中國的增長,但中國畢竟能力有限,中國不可能無限制借貸,必須要靠其他國家多做點貢獻,不能光靠中國。同時,很多國家因為貧富差距帶來的緊張局勢在不斷惡化,這是否會影響到全球的穩定?
美國往后一步,中國往前一步
講政治離不開全球最大國家的最重要領導人——特朗普,天天上頭條的總統。
Lambregts認為,特朗普剛上任時美國公民還是挺有信心的,但現在他當選9到10個月了,他想做點事確總是被束手束腳。由于美國的 “通俄門”調查還沒結束,只要特朗普陷入這種調查僵局,他就很難推進任何新的舉措,所以可能特朗普現在已經不可能做太多,不可能達成他之前履行的承諾了。當然他可以做的是美國總統可以施加影響力的有些較少領域,那就是他可以展開一場貿易戰,他可以對別的國家征稅,我們知道他一直在關注的一個國家就是墨西哥,當然他也關注中國。在這個領域,美國一直在關注美國在中國的產出,美國覺得這個情況并不公平,所以最近美國展開了對于中國貿易活動的調查,可能需要一年的時間。它的風險在于,如果中美兩國之間的調查進展不順利,美國之后對中國施加關稅,而中國會對美國施加報復性關稅,這對所有人都是不利的,而且如果特朗普覺得無法在國內施展手腳,就會在國際舞臺上尋求更多的動作。
特朗普是一個非常瘋狂、很獨特的人,世界上最大的問題可能就在于特朗普不是一個人,還有很多國家都試圖采取同樣的政策,而這就會導致碰撞的風險。中國在這個時候往前一步,為全球貿易提供一個新的倡議,即“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倡議有很大潛力,能夠釋放市場,能夠打造基礎設施,而且打造21世紀的大型貿易關系。很多西方企業也都在引述中國的“一帶一路”,搭它的便車。
當前的大環境是,如果美國往后一步,中國往前一步,將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這種權力的轉移往往伴隨著摩擦。在過去,這種沖突和摩擦會有很多波動性,問題在于市場、價格如何反應?因為我們知道現在整個情況看起來是非常混亂的,但目前的市場并沒有給我們非常明顯的反應,但Lambregts強調,對此要抱持懷疑的態度,因為從歷史上來看市場往往會作出反應,而且往往是在出其不意時作出反應。
穩定且繁榮的全球市場是因為央行在買單
Every發言認為,當前,全球市場不僅僅是穩定的,而且是非常繁榮的。
美國、歐洲的股票市場都不斷上升,美國股票市場達到歷史新高,而耐用品或者說實體產品的產量并沒有上升,這說明股票從基本面上來講實在太高了;房地產市場上,美國和英國的價格在下降,而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卻非常熱,一線城市的房價在上升,北京有所下降,因為北京的起點非常高,大概同比下降10%(盡管還是非常高)。二線城市房價也在下降,只有三線城市房價在上升,預計三線城市的房價也會下降。Every預測,中國房地產市場應該要降溫,一旦房價趨于平穩,就會看到經濟也會開始放緩。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金融市場并沒有波動性,股票市場的波動性正處于歷史新低,而且外匯市場的波動性也在不斷下降,所有市場都非常冷靜,而且非常滿意、繁榮。但是當沒有風險時,有時候人們會做出錯誤決策,所以波動性越低有時候風險越高。關鍵是在于,為什么沒有波動性?為什么大家都如此自信?
原因在于,央行希望沒有任何風險,不管是美聯儲還是歐洲央行、日本央行、英格蘭銀行還是瑞士國家銀行,所有的央行都在購買數千億美元的資產,每個月都購買這么多資產,它們在支持全球的市場。這是一個故意為之的戰略,希望波動性減少,讓大家都滿意開心。
但是,問題在于這并不是可持續的,因為在金融危機之前央行的資產達到了GDP的19%,而今天央行資產達到了GDP的39%,它必須在某個時點停止,一旦停止,波動性就會再次出現。
并不是非常強勢的人民幣,而是一個非常疲弱的美元
Every指出,中國盡管從表面上看一切都是非常美好,有幾個數據卻讓他感到非常緊張。其中一個是2016年12月中國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它達到了4.5%。也就是現在中國的銀行想要借貸的成本是高于它放貸的成本,這是不可能的,它們要么提高他們借貸的成本,而這對于實體經濟卻是不好的;要么就是降低上海同業間拆借的利率,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對于人民幣匯率也會產生影響。
與此同時,雖然資本外流的體量比幾個月之前少了很多,但并沒有完全停止。Every曾預測,人民幣在2017年會更加疲弱,但人民幣實際的走勢卻與其預測相反,變得更加強勢了。他認為人民幣匯率的上升與市場沒有任何關系,也與經濟基本面沒有任何關系。
因此,Every認為,并不是非常強勢的人民幣,而是一個非常疲弱的美元,這是由于美國的政治導致的,它和人民幣的情況沒有任何關系,而且從長期來看這種情況是不可持續的。
央行已經沒有可信度,美聯儲應停止加息
Every認為,世界上任何一家央行其實都再沒有任何可信度可言。
據國際清算銀行披露的信貸增長和GDP增長之差的數據,借貸在不斷上升,要比GDP上升更快,澳大利亞、中國、英國、泰國、西班牙和日本,所有這些國家在過去25年之中都在快速借貸。比如泰國,后來他們有了泡沫的破裂,西班牙、英國也經歷了同樣的情況。中國目前還沒有看到泡沫的破裂,澳大利亞也沒有看到,如果這個趨勢不斷上升,那么總有一天會破裂的。雖然不能明確具體的時間,但泡沫總會破裂的。
如果看到利率持續上升,那么泡沫破裂會更加劇烈。從1985年算起,每次美聯儲加息,我們就能看到經濟崩潰,有時候在美國,有時候在新興經濟體。現在美國的利率仍然非常低,但有可能會加息,因為現在失業率非常低。如果美國加息而中國不加息會怎樣?會對人民幣造成什么影響?Every認為結果顯而易見,就是人民幣會跌。
他強調,央行選擇現在收緊貨幣政策是一個非常奇怪的時機。如果失業率很低,薪資水平在上升,那么可以加息,但是現在只有就業率比較高,而通貨膨脹率卻很低,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還在低位,實際上還有下行趨勢。
如何證明如今不該加息?Every認為,最好的辦法是計量10年期債券收益率和2年期債券收益率之間的差異,如果2年期收益率不斷上漲(當加息的話),10年期債券收益率下降或持平,這就意味著央行在犯一個錯誤。根據這個方法,將看到10年期和2年期的債券收益率之差在往下走,在中國幾乎是0,通常這也意味著未來將有潛在的衰退,這是一個負面的信息。
如何預測今后12個月到18個月后的情況?Every認為,一旦政治又出現一些風險,美國或世界其他國家加息,政策就有可能犯大錯,住房市場也可能崩潰。
結果便是,每次央行提到要加息,然后都是說“我騙你的”。最近美聯儲說“我們會四次加息”,目前只加了兩次。而且美聯儲主席耶倫也說“我們現在幾乎處于中性”,歐盟說“我們的量化寬松可能取消也可能持續”,中國央行說“現在我們是審慎的政策”,澳大利亞說“我們是中性利率”,然后他們又說我改主意了,日本說“我們要減少量化寬松,我們要下移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央行的說法在改來改去。
美國財政刺激政策應該向中國學習
Every認為,美國的財政刺激政策應該向中國學習。美國應該像中國一樣修鐵路、修橋梁、修道路,而不應該大幅減稅補貼富人。
除了中國政府之外,如果其他國家的政府都天天花錢而不是儲蓄,如果未來再加息,量化寬松在歐洲又被取消,市場的波動會非常大,人民幣可能還會貶值。也可能各國打匯率戰,各國本幣競相貶值,大家競相抄底,有可能各國會有貿易戰,就像特朗普一樣,有可能真的打一場熱戰。央行可能會注入天量資金,可能所有東西都陷入混亂,央行可能會學習日本央行的做法,去壓縮債券收益率,這樣市場沒辦法傳達信息,股票價格沒有任何指示作用,沒辦法進行交易,這些是可能出現的最糟糕的情況。
積極地看,首先波動性可能會上升,利息也可能會上升,經濟會再一次進入到通貨緊縮,美元可能會上升也可能會保持平穩;悲觀地看,波動性會上升到非常高的水平,而我們的利率會崩潰,所有人都在降息,大概達到0%的水平。而量化寬松會不斷上升,各國央行都在不斷印錢,同時10年期債券收益率都在不斷下降,這種情景下美元會繼續上升,它的背景是全球風險在不斷上升,而與此同時歐元會非常走強,人民幣在最負面的情況之下會變得更加疲弱。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