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房企角逐長租公寓市場,掘金“藍海”盈利尚早
長租公寓市場已經成為房企的競技場。有消息稱,在中國排名前30的房企中,已經有1/3進入長租公寓領域。盡管目前盈利尚早,但在各方資本的競相角逐之下,原有的市場秩序開始得以重構。
碧桂園加速布局長租公寓
9月11日,碧桂園集團發布公告:截至2017年8月31日,公司共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人民幣3806.7億元,同比增長112%,超去年全年3088億元的銷售總額。
值得注意的是,碧桂園在公告中強調,其已開始探索購租并舉的實現路徑,在一線城市及周邊布局長租項目,目前已在上海、廣州、深圳、廈門等城市布局15個長租項目,還有一批項目即將落地。事實上,8月22日,碧桂園總裁兼執行董事莫斌在香港舉行的半年報發布會上已經表示:“未來,碧桂園將在重點城市大力發展長租公寓,目前已經在部分一線城市設立長租公寓事業部。”
今年5月,碧桂園集團上海區域對外透露,已經成立了長租公寓管理部和產城發展部,并在滬拓展業務。彼時,碧桂園集團上海區域總裁高斌表示,長租公寓管理部、產城發展部、商業管理部的組織架構已開始搭建,上海區域多業態試水勢在必行。
“深入長租公寓,一來積極響應管理層號召,參與民生改善工程,二來直擊租賃市場痛點,圍繞租客的需求,我們會呈現一個與眾不同的長租公寓。”碧桂園上海區域長租公寓事業部總經理蔡紅梅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上海區域作為集團進駐長租領域的首開區域,在市場上強調“輕重并舉”,包括自持部分,目前已有11個項目落位,會在年底開始陸續投入市場。而公司操作長租公寓的思路包含兩種:一種是直接利用碧桂園旗下的物業,一種是大面積租賃外面的物業,改造完成后再統一對外出租。
蔡紅梅并未透露公司對規模的具體計劃,不過,其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碧桂園上海公司要求,“首批項目為15年租期,計劃于5年內回正,進入盈利期;對長租的回報率要求為IRR(內部收益率)在25%之上,1/3租賃周期內回正”。
暫難達到回報率目標
搶灘長租公寓市場的不僅僅是碧桂園,近幾年來,包括萬科、遠洋、中駿、龍湖等在內的一些品牌房企,在“租售并舉”政策推動和自身轉型的需求之下紛紛進軍長租公寓市場。
例如,截至今年6月底,萬科旗下的長租公寓品牌“泊寓”已在全國22個城市累計獲取房間數超過7萬間,累計開業超過2萬間;將長租公寓品牌“冠寓”正式列為地產、商業、物業三大業務之外的第四大主航道業務的龍湖,截至今年7月底,已在7個城市運營了10個項目,計劃2020年收入達到20億元,2017年底開業房間數達1.5萬間;今年8月,中駿置業管理層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透露,目前中駿置業長租公寓已有7000多間,計劃在三年做到5萬間;而將長租公寓作為多元化布局方向之一的旭輝,旗下長租品牌“領寓國際”目前已有上海、蘇州、杭州、南京等地的20多個項目正在籌建中,今年準備入市2萬間房源,未來五年有希望達到20萬間規模。
“目前政策利好,很多開發商都涉足長租公寓這個領域來,市場需求量非常大,目前還是藍海的狀態。”龍湖集團副總裁兼冠寓公司CEO韓石對市場前景頗為看好。
近幾年來,政策層面大力倡導進入存量時代的房地產實行“租售并舉”。而隨著房地產行業新政的出臺,新出讓地塊的自持物業部分也明顯增加,這些都促成長租公寓成為房企自持物業重要的去化途徑之一。
相比此前的機構、資本、投行等運營主體,品牌房企在房源方面具備先天優勢。加之雄厚的資金實力與運營優勢,盡管進入的時間不算很早,房企們已經在長租公寓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但由于長租公寓產品投入大、利潤低、回報周期長等問題,也讓房企們的盈利問題受到了業內的廣泛關注。
公開數據顯示,開發商對長租公寓長期回報率的目標多定在6%-7%。不過,入市不久的開發商們暫時還達不到這個數字。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坦言,萬科的長租公寓如果能夠達到1%-2%的回報率,他就已經很滿意了。而韓石表示,龍湖冠寓的動態投資回收期是五到六年。2020年之前,龍湖集團方面對冠寓并沒有盈利的要求,主要考慮的是品牌和規模。旭輝領寓CEO張愛華甚至直言,“70年自持物業,不能用10年、6年回本的邏輯來算”。
不過,盡管盈利尚早,但一些業內人士仍然堅持,品牌房企們讓長租公寓市場的運作模式發生了改變。它們所帶來大量的資金和新的市場規則,也在重構租賃市場的秩序。
“目前租房市場格局是40%的中介,40%的二房東,10%的業主,10%的自如等長租租賃機構。”鏈家研究院院長楊現領分析指出:“未來租房市場格局可能50%是專業機構化管理市場,40%是中介、二房東和業主等常規的租賃市場,還有10%是房屋分享。”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